商仁祖
摘 要:初中數(shù)學學習相對于小學數(shù)學難度陡升,如何幫助學生適應初中數(shù)學學習,理解數(shù)學的思想和方法,進行主動探索學習,培養(yǎng)數(shù)學學習的綜合能力是導學互動的初衷。導學案教學模式是適應初中新課改要求后廣受推崇的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往“教案”主導課堂的活動模式,形成以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學案”指導。根據(jù)初中數(shù)學教學實例,探索導學互動教學模式。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教學 導學互動模式 實踐應用
簡單來講,導學互動就是教師引導學生探索式學習,讓學生在主動參與課堂活動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和規(guī)律。教師由原來的課堂管理者變?yōu)橐龑д?。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轉變?yōu)橹鲃訉W習,通過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幫助學生積極思考,將學習和思考總結結合起來,形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以下從導學互動模式在初中數(shù)學課堂上的應用。
一、明確教學目標,導學精準設計
學習目標是教學活動設置的出發(fā)點也是學生進行課堂活動的著眼點。無論哪個階段、哪個學科,清晰、明確的目標定位都應該在深入研究教材內容和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制定,并且結合教授的 班級學生的整體情況,在學案中有所體現(xiàn)[1]。教師應該考慮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心理培養(yǎng)目標,在進行學案編寫時得以體現(xiàn),并對可能涉及到的隱性智力問題注意落實,可以不用反映在學案中。
在人教版《圖形的旋轉》學習中,教師應該首先明確 本節(jié)課的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圖形的旋轉、中心對稱、中心對稱圖形的概念并理解他們的基本性質,并掌握關于原點對稱的亮兩點之間的關系,使學生能夠應用,并通過課堂聯(lián)系復習鞏固,對旋轉圖案設計的方法。
這一教學目標和學生習目標需要在學案中清晰的反映出來,并引導學生, 通過幾何直觀,經(jīng)歷觀察,產(chǎn)生概念并內化知識系統(tǒng),然后通過課堂活動,進行幾何操作,在后續(xù)探究活動中采用不完全歸納法,對旋轉圖形和中心對稱等基本性質牢固掌握。
二、趣味情景設置,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經(jīng)過舊知識的復習后,教師會通過新課導入引入新知識的講授,而問題情景的設置可以很好的激發(fā)學生的上課欲望,開展主動學習。趣味情景設置可以引起學生好奇心,集中課堂注意力,提升課堂效率。數(shù)學知識多源于生活,是在生活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抽象、符號化、概括化的結果,將貼近學生生活的現(xiàn)象和問題進行合理創(chuàng)設,具有形象性,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力,適合初中的思維特點,形成以學生為主的開放式教學,幫助教師提高數(shù)學課堂效果。
例如在學習“等邊三角形”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圖片,如埃及金字塔以及與之相似的圖形,符號。很多同學都從課外讀物、新聞或者父母的簡述中了解過金字塔,可以通過“金字塔是什么形狀?”“如果將金字塔的一畫在紙上,應該如何繪制?”“有什么特殊?”每個問題都應該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在同學們學習發(fā)言后及時肯定或修正學生的觀點。學生在一系列問題提問過后,會有對三角形知識的重新梳理,并且對特殊的“等邊三角形”概念有了學習的強烈好奇。對于新知識的引入,要有邏輯性和遞進性,幫助學生感受問題之間的異同,縮小思維跨度,提供思考支點,讓學生更易理解和感受接下來要學習的內容 ,并照顧到反映較慢的同學[2]。
三、合理教學設計,提供學習支點
數(shù)學學科有自己的內容特點,層層問題設置,隨著問題的難度和思維層次逐漸使教學內容深化,引導想學生數(shù)學思維的提升。初中學生處于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轉變的關鍵時期,具有基礎的知識儲備,但知識積累不夠,經(jīng)驗不足,通過學習中重難點知識的結合,進行遞進式的內容和難度設計,縮小知識跨度,幫助學生更快的理解和掌握新內容。通過一題多問的方法設置分層遞進式的問題,可以拓展學生的思路,培養(yǎng)數(shù)學解題思想和規(guī)律,提升思維品質。
在學習概率問題時,通過以下問題串的設置,幫助學生學習。
(1)不透明布袋中放有5紅球,3白球,除顏色外都相同,現(xiàn)從中任意摸出一個球,問,是紅球的概率為?
(2)不透明布袋中放有8個白球和若干黃球,除顏色外都相同,現(xiàn)從中任意摸出一個球是白球的概率為,問,是黃球有幾個?
(3)不透明布袋中放有若干球,其中紅球3個,白球5個,從布袋中任意摸出一球(不放回),記下顏色后在摸出3個球,問,事件A,摸出2個紅球1個白球的概率;事件B,摸出3個白球的概率。
(4)不透明布袋中有5個顏色不同的均勻小球,其中紅球3個,白球2個,從布袋中摸出一個球記下顏色后放回。小華和小磊玩摸球游戲,規(guī)則為摸出紅球小華勝,摸出白球小磊勝,問,游戲公平嗎?
(5)請你根據(jù)上問題(4)改變題中條件, 使游戲對雙方公平。
問題是學生思考的起點,一定程度上說,問題設計的質量是課堂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若直接從從問題3開始學習,很多同學都會遇到思維障礙,導致學習興趣不高,甚至缺乏學習信心。而接受能力較快的學生也不至于沒有學習挑戰(zhàn)而倦怠。問題難易不同,既面向全體學生,又區(qū)別個體差異。使同學們在復習基礎概率問題時學習新知識,鞏固新知,求同存異,不同知識層面、不同層次學生的發(fā)展都兼顧,并體現(xiàn)了教師的專業(yè)素質,發(fā)揮教學設計的有效作用,為學生設計科學的系統(tǒng)的思考支點。
四、注重檢測實效,鞏固學習知識
課堂學習內容檢測訓練是導學互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既是對學生學習成果也是對教學效果的檢驗。而檢測設計必須兼具及時性和針對性[3]。課堂中貫穿的知識點需要及時鞏固,課后需要對專題進行梳理,幫助加深記憶。章節(jié)之后的強化練習又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綜合訓練。檢測題除了具備基本的知識鞏固復習外,同時具備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應用能力和基本技能的作用。提升學生的治理效用。
《一元一次方程組》是中考中最常見的基本題型,課堂檢測時,要通過對該類題型進行系統(tǒng)分析,簡單分為三種題型。其一,直接求解和方程組的運用,該類型相對簡單,學生徐保證正確率。其二,已知方程組的解,求待定系數(shù),難度上升,通過訓練及時鞏固掌握。其三,結合其他內容出題,一般為綜合性的題,難度較大。 根據(jù)三種基本題型,設計課堂檢測內容,如:已知 3x+(y-1)2+15=0,求(x+y)2,這道題是三種題型的綜合檢測,教師在學生解答時,可以引導學生采用一元一次方程式的解題思路原理以及非負數(shù)原理。起到鞏固了新知,同時起到復習鞏固以前知識的作用。
五、學會總結歸納,培養(yǎng)學習習慣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最后一步,將學生在課堂中與合作交流中所學習到的知識進行有效總結,引導大家對所學知識精華的認識,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數(shù)學知識。
《勾股定理》是學習初中三角形知識中非常重要的知識點。勾股定理主要是講直角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使用該定理能夠迅速有效的解決直角三角形的幾何問題。學習結束后
教師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重難點知識和公式進行整理,歸納精華知識。勾股定理重點,已知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為 a和b,可求斜邊長c。由公式,可推導出和,也就是只要知道直角三角形中任意兩邊長,可求出另外一邊長。實際應用中教師應該多加指導,由于勾股定理應用靈活,題目設置多樣,多引導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導學歸納,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及時總結的好習慣,在以后的數(shù)學習題解答中,便于調動學習過的知識模塊,形成系統(tǒng)化的知識框架。
結語
導學互動學習模式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轉變?yōu)橹鲃訉W習,通過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幫助學生積極思考,將學習和思考總結結合起來,形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教師著重從“導學互動”和“學生主動探索”兩點著手,培養(yǎng)數(shù)學學習能力和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沈紅.“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數(shù)學大世界(上旬),2017(07)32.
[2]黃海華.初探“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11)142.
[3]宿宗顯.淅川縣初中數(shù)學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D].河南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