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少懷
摘 要在課改教育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小學教育成為了人們最為關注的話題。對正處于身心快速成長的小學生而言,不論是文化教育還是心理教育都是非常關鍵的問題。為了提高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就必須了解小學心理教育的落實契機,以此提高教育針對性,完成小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全面培養(yǎng)。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小學生;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7-0025-01
小學生能否形成積極、健康、良好的心態(tài)對其今后的成長與發(fā)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師生之間的關系是否密切,決定著小學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性。教師需要深入實際,了解每一名學生的成長需求、成長問題,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平。
一、心理教育在教學活動的滲透
心理教育需要理論層面的支持,心理教育在思想道德建設中如果僅有實踐經驗,缺乏理論建樹,將無法保障教育工作的科學性與有效性,也將缺少載體去完成心理教育。對此教師在平時的教育工作中應與所有科任教師進行合作,協(xié)商組織教學工作,確保每一個教師都能夠發(fā)揮心理教育的滲透與思想道德建設的作用。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可以提問學生:平時是否遇到過危機,危機是怎樣化解的。有的學生就會說是別人幫助解決的,我很感謝他。在這一過程中幫助學生明白有了他人的支持,生活才會更加美麗,以完成思想教育工作。
二、心理教育在集體活動的滲透
小學生好玩、好動,因此心理教育絕不能用固定的形式進行。心理教育的滲透應落實到集體活動當中,這是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途徑。如足球比賽中,教師需要告訴學生,足球不是1個人的運動,足球也不是場上11個人的運動,足球是所有人的運動,帶球的人需要他人的協(xié)同與配合,場下的觀眾會為場上的球員搖旗吶喊,每一個人都是集體組織中的一員,我們必須齊心協(xié)力。隨后在足球比賽中,教師要主動帶領場下的拉拉隊員為班級球隊吶喊,結束比賽后主動鼓勵學生,激勵學生,幫助學生享受來自班集體的快樂,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tài)。當然教師也可以定期組織學生一同觀看公益節(jié)目,公益節(jié)目中大多會呈現(xiàn)許多積極向上的情愫。教師可以在這些公益節(jié)目的觀看中,提問學生如果主角是你,你又會怎么做,在這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質與良好班風。
三、心理教育在主題班會的滲透
為了讓學生能夠對自己的班集體感到認同,教師可以定期舉辦主題班會。教師可以提前將班會的主題告訴學生,隨后由學生自行結合主題調整班會形式、班會組織方式。班級活動由班長預審,隨后將預審結果交給班主任,學生在自評、互評中完成活動討論、活動組織研究,最后由班主任對活動的情況進行總結。比如教師可以開展一次主題為誠信的班會,學生們在精心準備的過程中將自己平時不誠信的情況,以及他人的誠信情況總結到了一起,最后全班合唱《相親相愛一家人》,通過這樣的活動,幫助學生們了解誠信的重要性,明白老師與同學是自己最堅強的后盾。
四、心理教育在寫作訓練的滲透
很多教師都不重視寫作,認為小學生寫作只要能夠照著模板,用優(yōu)美詞句填充即可。事實上寫作的教育意義不僅如此,寫作教育還能夠舒緩學生的內心壓力。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需要先走入學生內心世界,把握好心理輔導的正確方式,將寫作訓練滲透到方方面面。一直以來在學生違反了班級規(guī)定、校園紀律以后,人們更多的是選擇直接責罰學生,看似天經地義,但是卻很容易打擊學生脆弱的心理。為了讓違紀學生能夠心悅誠服,不產生抵觸情緒且明白自己的錯誤問題,教師不妨采用這種方式:如果學生犯錯,那么學生就需要用一封200字事件過程報告陳述當時的情景,描述自己內心的情緒變化,該報告可以為教師處理事件提供參考依據(jù)。該方法可以有效減少不公平處理問題事件的發(fā)生幾率,學生漸漸對教師產生了認同。學生不再抵觸教師,不再違紀。
五、心理教育在行為指導的滲透
當前絕大多數(shù)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享受著萬般寵溺,因此普遍存在缺少心理承受能力的問題。這些學生容不得任何委屈,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才會因為一些小事感到委屈甚至是哭泣。為了改變學生的這一問題,教師需要把握好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教師不妨設計教學情景:假設小紅父母單位因為經營效益不好最終倒閉,于是小紅的父母終日吵架,原本快樂開朗的小紅不再像過去一樣滿臉笑容。小紅的成績開始下降,也不再喜歡與他人交談。此時教師需要提出問題,我們應當怎樣幫助小紅走出心理困境,幫助小紅重新收獲自信、樂觀與開朗,怎樣才能賦予小紅堅強的心靈,讓小紅重新回歸班集體的大家庭。教師需要通過這樣的引導,幫助學生明白人與人交往的依據(jù),學會關愛他人、體諒他人、自信自強、獨立擺脫困境。
六、結語
教師作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需要明白心理教育的重要作用,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帶領學生走出成長問題,突出心理建設重要性與意義。教師要認真地觀察每一名學生,以學生朋友的身份幫助學生,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方方面面,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環(huán)境,確保學生能夠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立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點滴談[J/OL].學周刊,2018(30):106-107.
[2]尹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走進心理[J].課程教育研究,2018(33):85-86.
[3]王昶.論心理學在德育中的應用[J].教育觀察,2018,7(0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