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君
【摘 要】引導學生進行作文的評后修改,是習作訓練的重要一環(huán)。然而,長期以來,這個習作訓練環(huán)節(jié)卻普遍存在“弱化”的現(xiàn)象,影響、制約著小學作文教學質量與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有必要引入“小組議改、分層互改、集體評改”等指導策略,以有效引領學生做好習作評后修改,提升習作質量和能力,促進小學作文教學整體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 二次習作 指導策略
好文章離不開修改。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寫了一篇東西,看幾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數(shù),這是好習慣。”魯迅先生也強調:文章寫完后要修改,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正是經過反復提煉而成千古名句的。經過“二次習作”,學生對“原創(chuàng)”文章內容、思想感情及其表達方法等重新加以審視,進行必要的“增、刪、改、調”,加工潤色等,文章質量自然會提高?!岸巫魑摹敝傅氖窃趯W生完成第一次作文之后,由教師進行精心點評和激勵,學生再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和加工。簡單地說,就是把同一體裁、同一題目的習作進行兩次訓練的作文方法稱為“同題二次作文”。這樣的作文教學方法是相對于傳統(tǒng)的“一次性作文”而言的,是一種真正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科學有效的寫作訓練方式。那么,如何進行二次習作教學呢?
一、小組議改
在教師進行講評之后,學生進行“讀——議——改”。所謂“讀”,就是將全班學生每六人分為一個小組,或至少兩人一組。學生各自朗讀自己的文章及教師的評語,其他學生認真地聽,在聽的過程中要記錄別人文章用得好的詞、句子,用心認真地記下好文章的結構、寫法,更要記錄自己認為不足的地方。也可以自己閱讀別人的文章,劃出文章中的錯別字、需進行修改的地方以及自己認為好的句子和段落。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所謂“議”,即在“讀”的環(huán)節(jié)完成后,每個學生談自己的看法,互相發(fā)表意見,進行討論。探討選材是否合適,詞語是否運用恰當,結構安排是否合理,文章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等等。學生可以結合評語談,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感悟談,或從自己的認識角度談,通過討論甚至是爭辯,達到新的認識。這一過程,主要是激活學生的思維,把學生從閉門造車的情境中解脫出來,拓寬思路,在評議中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讓學生親身感受到什么樣的作文才是好作文,自己的作文怎樣修改才能成為一篇好作文,激發(fā)學生想寫一篇好文章給大家展示的熱情,從而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同步得到提高。
二、分層互改
在學生互評互改時,教師先把學生的作文修改一遍,打上星級,寫上評語,并選擇有代表性的文章,讓學生對比,總結出優(yōu)秀的文章在命題、選材、立意、謀篇以及煉詞、錘句等方面的特點,找出不足的文章在以上諸方面的共性,做有引領性的修改。然后,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讓A層次的學生修改B層次學生的文章,B層次學生修改C層次學生的文章,C層次的學生欣賞A層次學生的文章。修改時,除了對文章的字里行間做增、添、刪、補外,在文章的后邊還要標上自己評判的星級,寫上評判人的姓名,自己改此文的收獲,并指出該生今后努力的方向。最后,看一看自己評判水平和老師的評價水平有多大的差距。文章交上后,老師還會對評判人的評判水平分出等級,由習作者通知評判人,等習作回到習作者手中時,呈現(xiàn)在眼前的是老師和同學合力修改后的文章。這樣一來,習作者和修改者雙方受益,實現(xiàn)“雙贏”,提升習作能力。
三、集體評改
是指上作文講評課,采取“優(yōu)秀習作賞析”、“作文病例會診”等形式,引導學生共同評析、討論和修改。教師選擇“好的”、“不足的”典型作文,利用投影設備或口頭宣讀來加以展示,引導學生共同分析、評價、修改。心理學指出:學生的情緒具有強烈的情境性。在現(xiàn)場習作點評中,學生經歷著期待、緊張、困惑,然后又豁然開朗的心理過程,思維處于高度活躍的狀態(tài):“同樣的要求,同樣的指導,別人為什么那樣寫,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自己的文章有哪些優(yōu)點與不足,怎樣修改?”在比較中獲得對習作訓練內容、方法和要求的再認識,具體明白地去修改自己的文章。
四、千錘百煉,讓寫作水平更上一層樓
老師講評結束,學生根據(jù)老師的評析,再一次修改文章,感到滿意后謄寫。學生謄寫后的作文經老師批改、評講后,發(fā)還給他們,再讓他們重新修改。經過這樣“千錘百煉”后,學生的寫作水平更上一層樓,還收獲寫作的技巧。學生作文經過再次修改,既提高了作文水平,又養(yǎng)成了修改作文的習慣。
這樣,在學生評改的過程中,強化練習機制,并能舉一反三,達到寫一篇、學多篇,吸收多篇的目的。評改作文,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情趣,我覺得,這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比較有效的方法。
學生有初次寫作的親身實踐與切身體會,有教師批改、講評意見做指導,他們對文章質量、寫作要求與方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隨后的自主修改實踐中,寫作能力必然能得到有效的鍛煉。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96-45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