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雪
【摘要】新課標的實施,對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更為重視。思想品德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它的基礎性突出了思想品德在小學教學中的地位。在新的教學理念里,是否把思想品德的課堂教學放在首要位置,將是衡量小學教育質量和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
【關鍵詞】小學;新教學理念;思想品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思想品德教育需要一個潛移默化的漸進過程,小學低段是人生德育的啟蒙階段,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德育教育,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初步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
在新教改政策的推進中,教學理念在傳統(tǒng)教學的方式方法上,發(fā)生了一些更有利于學生發(fā)展成長的新理念,一線教師對新理念的探究,在教學中形成有效的教學措施。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提高學習效率,實現(xiàn)教學效果。
一、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引導小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興趣,是課堂教學的關鍵。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實現(xiàn)的教學效果是教師一直探索和追求的。低段小學生的自身的品質在逐步形成中,學習中他們有著更多的可能性和不確定因素,課堂的興趣吸引是領引他們進步的途徑。由于低段小學生學習經驗少,很多老師認為課堂教學直接給出正確的意見,讓學生接受甚至是牢記就可以,如果讓他們自己入手,會浪費時間,把握不住知識要點。如此一來,小學生課堂上只是一個聽眾,機械地附和老師的問題,無非是對與不對等單調而且沒有意義的回答。在這種教學方式里,特別是小學低段的小學生對課本知識是無法真正深入理解的。在這種狀態(tài)中學習,嚴重阻礙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阻礙了他們認知的主觀能動性。在新的教學理念中,更加注重和強調了學習氛圍和學習環(huán)境的營造,力求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把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通過不同的傳達方式表現(xiàn)出來,使學生能夠更加清晰深刻地理解課程的內容,使教學效果更為明顯。如結合小學生的年段特點,授課時創(chuàng)造情境,在他們感興趣的漫畫、音樂的情境中,設計問題,把知識點融合其中,通過多媒體的展示或播放,讓學生從中體會到本節(jié)課老師要進行教育的德育主題,在生動形象的情境中,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熱情,深刻體會思想品德教育的實質和內涵。
二、把德育回歸于生活
回歸生活,是真實的情境體驗,是對小學低段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好契機。在生活中思想品德無處不在,生活中的事例就是小學生德育最直觀的教育素材,可以通過真實的案例對小學生進行具體形象的教育。在材料的累積中教師要善于觀察了解、學生身邊的人和事,實現(xiàn)課堂教育向生活教育的轉化。
(一)開展實地教學
實地教學就是在實際環(huán)境中開展德育教育活動。如,帶領小學生進入他們熟悉的社區(qū)、公園,或是超市。從小學生熟悉的事物中,進行思想品德內容的具體感知,并具有了實質性的體驗。
(二)跳出課堂框架的德育
德育的最終目標就是在生活中實質行為的體現(xiàn),小學生的德育教育,要跳出單純的課堂教育的框架。在新的教學理念里,需要德育在生活中的互動性,以及對知識和生活的融合性。這樣不但可以拓展思想教育課程的覆蓋面,還可以促進學生之間對課程學習成果的體會和交流。低段的小學生對于集體活動的興趣要濃,參與的積極性會高于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而且,在集體活動中,他們可以放松心態(tài)自由地交流,討論對同一事物的觀點看法。方便老師采用更為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指導來自學生客觀真實的想法。老師結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導他們的思想認識,促進了德育在生活實踐中的教學效果。
三、做好教學備課和學期活動設計
小學低段的教材內容豐富多彩,教師統(tǒng)領教材后,首先制定教學計劃。教學計劃的實施可以結合教材內容的需要,對于每一節(jié)課的知識點要合理設計,每節(jié)課的要點需要設計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備課質量決定了課堂的學習效果,對于整體教材內容設計的活動計劃,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以確?;顒拥暮侠硇院陀行浴T趯W期活動的計劃中教師不能完全拘泥于課本知識,要充分運用自身的教學經驗和技巧,提高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力和接受度。這就要求教師在學期備課中首先了解低段學生的興趣愛好,及他們本身具有的年齡特點。結合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教學活動才能有效地傳達知識。其次,在對于學生完成德育目標的評價上要客觀而具體。傳統(tǒng)教學的德育測評有著不全面不科學的缺陷,德育僅憑分數(shù)來表達一個學生的優(yōu)劣是遠遠不夠的。這種單方面的測評雖然準確地評判出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但往往容易忽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付出和存在的具體問題。缺少客觀的德育落實效果的體現(xiàn)。分值拉遠了德育與生活之間的距離,改觀這一現(xiàn)象,需要教學中改變測評的標準。在發(fā)現(xiàn)學生的困難和問題時,主動與學生談話交流做到有效的溝通,或者及時與其家長聯(lián)系,共同分析問題的本質原因,相互配合,具體妥善地解決,形成家長、學生、老師的有效教育結合實施齊抓共管的良性循環(huán)。在這種教學管理中,老師起到主體作用。在學校老師面對的德育是面向集體的教育,方便學生相互間的觀察比較,老師在集體教育中的鼓勵和表揚,是對小學生良好表現(xiàn)的認可,小學生會切身感受到自己正確思想被尊重被認可的自豪,在學習情感上,對老師的要求更容易主動接受。增強對老師的認同和信任,有利于在學習中接受老師更多引導和教誨。老師也更容易與學生交流思想,解決問題。
四、結語
小學低段的思想品德教學,是一個期待花開的過程。老師在教學中,采用新的理念,深入了解低段學情,掌握思想狀況,在教學設計和德育方向都能有理有據(jù),有的放矢,循序實施,提高小學生德育質量。
參考文獻
[1]宮海洋.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回歸生活化探討[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5(13).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