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是學好語文的關鍵。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學習首要任務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應當潛心研究、積極探索并靈活運用有效教學策略,營造和諧氛圍,因材施教,優(yōu)化課堂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參與;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是學好語文的關鍵。在實際教學中老師要更多地讓學生自主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學習,首要的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營造和諧氛圍,激發(fā)參與興趣
(一)平等相處,融洽師生關系
把自己放在班集體一員的位置,與孩子們平等相處,參與他們的各種活動并注意展示自己的才華,讓孩子們從心里佩服老師。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關心他們,尊重他們,有困難時熱情地幫助他們,學生就會把老師看作是一個可以親近的朋友,師生關系融洽了,自然就 “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
(二)把激情、激勵帶進課堂
課堂上老師的精神狀態(tài)對學生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走進教室我們不僅要儀表端莊,還要情緒飽滿,用激情去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我們還要注意態(tài)度和藹,不以權威自居,把微笑、表揚、激勵送給孩子們,做到語言親切又幽默風趣。
(三)增強學生自信,不挫傷積極性
教學中尊重每一個學生,鼓勵他們敢于發(fā)表自己獨立的見解,對于回答不準、不對的學生不批評,不訓斥,以“再想想,肯定能說好”“你很聰明,一定能解決這個問題”等語言幫助學生克服緊張心理,樹立自信。對后進生不歧視,不挖苦,用鼓勵的眼神、激勵的話語和同學們的鼓勁兒去激發(fā)他們的信心。
二、因材施教,激發(fā)參與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老師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因材施教。相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在心理和智力發(fā)展存在著個體差異,學習上不搞“一刀切”。如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我們通常會給出四個目標:(1)課堂上會認字,能口頭組詞,能寫簡單的生字,復雜的課后慢慢解決;(2)課堂上會認字,會寫字,能組詞,并能選擇性地用自己所組的詞語造句;(3)課堂上會認字,會寫字,會組詞,能用自己所組的詞語造句,還能選幾個詞語說一段通順的話;(4)超目標:把自己課外認識的長得像本課生字的字介紹給大家認識。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選擇學習目標,只要完成了自己選擇的學習目標,老師都會在他們的書上貼上一朵小紅花,給予肯定和表揚,超目標完成的再貼一朵小紅花。這樣,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起濃郁的學習興趣。
三、優(yōu)化課堂教學手段,激發(fā)參與興趣
課堂是學生參與學習的主陣地,如果教師方法單一,容易使學生產生學習疲勞,削弱學習效果。因此,要注意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法來保證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一)巧妙導入新課,引發(fā)濃厚興趣
老師引入新課恰當就能抓住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讓他們緊跟老師的節(jié)奏,愉快地進行學習。如教學《動物兒歌》時,我們用猜謎加圖片的形式導入新課,學生猜謎,老師用課件出示猜出的動物圖片??粗恋膱D片,學生非常興奮,老師趁機告訴學生:“今天有很多小動物到我們教室里來跟大家捉迷藏,它們就藏在《動物兒歌》里,看看誰能把它們找出來?!睂W生一聽,都積極地投入兒歌的學習、識字、朗讀、背誦,仿說訓練一氣呵成,這堂課,學生從頭到尾都保持著濃厚的興趣,教學效果特別好。
(二)創(chuàng)設情境,活躍課堂氣氛
老師應該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思維特點,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情景,變換學生的參與形式,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教學中,我們注意將表演、猜謎、分角色朗讀、競賽、繪畫、實驗等活動引入課堂,從不同感官刺激學生,激發(fā)學生,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教學《狐假虎威》,老師讓學生即興表演,突出“眼睛骨碌一轉”“東張西望”等神態(tài)動作,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三)應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集光、形、色于一體,直觀形象,新穎生動,能彌補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不足,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長于形象思維,課文中的一些抽象知識會成為學習的難點。如一年級教學形聲字的構字特點,我們就利用多媒體以不同顏色標識字的形旁和聲旁,以動畫的形式展示字的構成,讓學生在課堂上欣賞,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盎然,既得到美的享受,又輕松地掌握了形聲字的構字特點。六年級的《月光曲》,教學時我們就借助多媒體播放音樂,讓學生從音樂的節(jié)奏快慢、聲音的強弱中去理解感悟皮鞋匠的聯(lián)想,感受貝多芬的情感變化。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驅動力。只有我們不斷改善教學方法和形式,激發(fā)興趣,才能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培養(yǎng)目標。
參考文獻
[1]劉麗新.小學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吉林教育,2017(33).
[2]肖華生.小學語文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淺談[J].教育科學2017(2).
[3]范雅靜.根據(jù)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J].中國教育學刊2016(A2).
作者簡介:孫仕芬,女,1968年2月生,四川省西昌市西鄉(xiāng)鄉(xiāng)中心小學,一級語文教師,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31年。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