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瑰麗
【摘要】本文基于支架式教學應用意義,探索支架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實踐: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升支架效應;為學生
搭建支架,引導學生探索,強化學習體驗;及時拆除引導支架,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促進支架式教學深化。
【關鍵詞】支架式;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素質(zhì)教育的一個核心理念是“以生為本”,語文教師的一切教學行為、教學設計都要緊扣學生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支架式教學正是基于學生主體地位,通過架構支架,幫助學生消除原有能力與當前亟待解決問題之間的差異,使學生通過學習達到最高層次的認知水平,充分釋放學生語文學習潛能。本文以《秋天的雨》為例,簡要闡述支架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為學生語文學習架設一個支點。
一、做好支架鋪墊,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語文作為一門應用性語言學科,本身就離不開語用情境。支架式教學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應用場景,做好支架鋪墊,改變傳統(tǒng)語文教學方式,以快速地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語文學習中,激發(fā)學生求知欲,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語文課堂學習。
《秋天的雨》這篇文章,我首先借助音樂《秋日的私語》創(chuàng)設情境,在音樂情境下借助一位作家對雨的評價“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它帶著清涼和溫柔,輕輕地,輕輕地,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打開學生的話匣子:
同學們,秋天的雨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學生紛紛直抒胸 臆。這樣的導入由于創(chuàng)設了問題情境,以學生喜愛的方式音樂作為伴奏,以談話的方式借助某位作家對雨的評價,較好地激發(fā)了學生表達欲望,從而為支架式教學進行了較好的鋪墊,有效提升了支架式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效應。
二、搭建學習支架,引導學生探索
支架式教學的關鍵是為學生搭建學習支架,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幫助學生學會開展學習探索,形成語文學習的一般方法。小學生正處于語文學習的發(fā)展期,也是學生掌握學法的關鍵時期,語文教師要基于語文課程特點與文本特點,充分考慮學情,使學生把握文本解讀的一般方法,從明確學習目標到整體感知、細部賞析,再到拓展總結(jié)等。
《秋天的雨》這篇文章首先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明確重難點: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語言感悟、積累和運用能力;理解課文內(nèi)容,在讀中感悟課文描寫的景物特點,培養(yǎng)觀察自然、熱愛自然的興趣和感情。由于明確了學習目標與重難點,了解支架學習的方向,學生學習的針對性與目的性就得到進一步提升。
其次,幫助學生構建起文本的知識框架,使學生準確把握文本特點,以根據(jù)不同文本內(nèi)容采取不同的學習方法?!肚锾斓挠辍芬晃囊砸粋€比喻“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它帶著清涼和溫柔,輕輕地,輕輕地,趁你沒留意,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作為開頭,開啟下文,秋天門內(nèi)的世界就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最后對全文進行總結(jié),學生對全文的整體結(jié)構就形成整體認識。
最后,為學生構建學習任務,從細部感受作者景物描寫的方法,以及滲透在文字中對秋天的喜愛、贊美之情,從而在探索學習中不斷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三、拆除引導支架,嘗試自主學習
支架式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支架式教學過程中,要逐步地從架構腳手架到拆除腳手架,嘗試讓學生自主開展學習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體驗的機會,逐步實現(xiàn)由扶到放的漸進式提升路徑。
《秋天的雨》在文本整體感知階段,我設計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完成下列填空:秋天的雨像一把( ),打開了( ),給顏色,藏( ),傳( ),帶給大地( ),帶給小朋友( )。
這樣的學習是基于文本結(jié)構,為學生搭建支架,又逐步拆卸支架,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完成對文本的整體感知。
四、深化支架教學,推動學習互動
自主學習具有自身的優(yōu)勢,同時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思維缺乏廣度與深度,在支架式教學模式下,開展課堂學習互動,有助于促進學生之間的思維互動,使學生的思維在互動中進行碰撞。學生不僅可以及時地交流學習成果,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能力,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互相促進、互相提升。小組合作學習要相機而動,不能動輒小組學習,一般來說,對于學生自主學習難以解決的問題、開放性問題可以采取小組學習形式。
《秋天的雨》一文在拓展環(huán)節(jié),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環(huán)節(jié):秋雨分別為我們開啟了秋色、秋味、秋音之門,秋天是豐富多彩的,秋雨還可以開啟怎樣的門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充分發(fā)揮你們的想象力,在第四節(jié)后面補寫一段,嘗試模仿第二、第三、第四小節(jié)中任意一節(jié)的寫法。這樣的設計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語文學習的創(chuàng)造力,也考查學生在文章主體學習過程中取得的學習成果,深化支架式教學,促進學生學法的形成與內(nèi)化。
總之,支架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對于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小學語文教師要進一步深化支架式教學研究,不斷豐富支架式教學理論,將支架式教學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機融合起來,在教中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為小學生語文學習奠定堅實基礎,使學生在支架的幫助下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肖正涓.“支架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新教師,2016(5).
(編輯:李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