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蓮
【摘要】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通過提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感悟課文內(nèi)容,獲得更多積極的情感體驗,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將課文讀懂、讀美和讀活。教師需要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充分利用教材,以課堂內(nèi)外的活動為載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朗讀的興趣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朗讀能力,達到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成效的目的。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朗讀指導。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朗讀指導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2-0216-01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朗讀的意義
在小學語文階段,教學的主要目標是通過授教讓學生對祖國博大精深的語言文化有一定了解,同時在此基礎(chǔ)上培養(yǎng)聽、說、讀、寫的能力。近些年,在新課程標準中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開始注重朗讀的效果。教師在對學生朗讀進行指導的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同時更能讓學生領(lǐng)會朗誦的奇妙之處,更能把語言富含的情感充分領(lǐng)悟;其次,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朗讀,可以幫助學生鍛煉語速、語感,糾正正確發(fā)音,同時也可以學會運用更多方式將內(nèi)心的情感表達出;最后,朗讀還可以有助于幫助學生創(chuàng)設(shè)性思維的形成,提升學生的文學審美素養(yǎng),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朗讀指導的方法
1.激發(fā)學習興趣,導入朗讀
教學語文課程的學習主要是通過聽說讀寫來實現(xiàn),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通過有效的學習方法,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可以快速增強語文學習效率,促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時能夠融入到課文意境中。例如,學生在學習《趵突泉》時,教師為了增強小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可以講課文劃分成幾個部分,然后讓學生分部分朗讀,小學生對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都是積極踴躍的,教師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可以加深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能力。當然,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導學生通過朗讀學會朗讀,也需要教師進行課前引導,不僅需要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還需要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通過朗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需要教師設(shè)計不同的朗讀教學內(nèi)容,豐富朗讀教學方式,設(shè)計新穎、別致、生動、有趣、知識化的教學方式,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熱情,讓學生學會朗讀。例如,教師在講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時,為加深學生對于朗讀的印象,在朗讀文章時,教師輔助以教學工具,比如PPT、多媒體等。在為學生播放相關(guān)《背影》的朗誦過程中,學生能夠感悟朗誦者的語氣以及情感世界,獲得真實性的認知,學生會被這種教學氛圍感染,產(chǎn)生與作者之間的情感共鳴,這樣在朗讀過程中,學生學習到的不止語文知識,還有情感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設(shè)置一定的教學問題,例如“文章應(yīng)該如何朗讀的,如何表達思想感情”通過問題的提問,教師對學生加強引導,更能促進學生在一個合理、規(guī)范的環(huán)境下進行語文知識學習。在對課文聲情并茂的朗讀中,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情感世界。
2.合理運用方法,提升朗讀效果
(1)教師范讀
教師范讀并不是指教師讀課文,學生跟著教師一起讀,這樣的范讀并不能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熱情,更不能使學生在朗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讀有所悟,這樣的范讀只能是邯鄲學步。教師范讀是指教師朗讀,學生聽讀。教師高水平的范讀不僅可以為學生樹立榜樣,而且能讓學生通過教師的范讀更加深刻地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感悟課文的思想感情,引發(fā)共鳴。教師要抓住適當?shù)臅r機進行范讀,揭題后的范讀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對課文有更加整體的感知。
(2)分角色朗讀
教師范讀過后,學生的朗讀興趣被激發(fā),營造起濃厚的朗讀氛圍。學生通過情境演繹把自己帶入到課文中去,深刻體味文中的每個詞、每句話,感受人物的每個動作、每個表情所表達的情感。如在《狐貍和烏鴉》一課中,學生通過分角色表演,在歡樂的課堂氣氛中對寓言內(nèi)容有了更為深刻的情感體驗。有學生在朗讀課文的最后一句話“狐貍一溜煙跑走了”時,在“煙”的后面加上兒化音,不僅能夠表現(xiàn)出寓言中狐貍的狡猾、聰明,而且?guī)в幸环N活潑俏皮感,流露出對于烏鴉因為沒有認清自我,喜歡聽奉承話而上當?shù)闹S刺。
(3)結(jié)合理解朗讀,提升教學效果
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內(nèi)容,通過反復(fù)的朗讀,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目標。這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朗讀指導,這樣可以獲得更好的朗讀效果,也實現(xiàn)了課堂教學目標。
例如:在課文《山雨》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一段視頻,帶領(lǐng)著學生走進山林,感受山雨的美麗,這樣學生可以對山雨產(chǎn)生直觀的印象。之后,教師要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抓住山雨的景物特點,最好是腦海中可以呈現(xiàn)一幅動人的山雨圖,要帶著欣喜的語氣朗讀課文,表現(xiàn)出一種明快、輕松的感覺。在學生開始朗讀課文之前,教師還要為學生播放一段旋律優(yōu)美的音頻,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朗讀環(huán)境。這樣學生可以在朗讀中逐步領(lǐng)悟作者是如何細致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并學習了用聯(lián)想與想象的方法將獨特感受表現(xiàn)出來,達到了朗讀教學的目的。
3.組織學生建立分隊,進行團體練習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間的朗讀水平參差不齊,為了更好的提高教學成效,教師可以根據(jù)小學生的朗讀實際情況建立小分隊,每一個朗讀小分隊的成員都要有一個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和朗讀水平教差的學生,在每一次課文朗讀的時候,小分隊都要為之準備。組織學生建立朗讀小分隊,是為了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促進朗讀水平的提高,其次,團體練習也有助于朗讀水平較差的學生主動的向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朗讀教學的方式多種多樣,有以教師為教授主體的形式,也有以學生為互助學習的形式,教師也不妨將主動教授的權(quán)利暫時過渡給學生,讓學生更好的進行朗讀訓練,在練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團體和個人的朗讀能力。最后,不同朗讀水平的朗讀小分隊也可以以團體的形式參加校內(nèi)的朗讀競賽,這些有利于分隊里的學生團結(jié)一致練習和增進學生的感情交流。
總之,在現(xiàn)代化教學中,朗讀依然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小學階段是為學生打下語言基礎(chǔ)的重要時期。小學語文教師更要學會從學生的現(xiàn)有心理特點和朗讀的實際水平出發(fā),設(shè)計優(yōu)良的教學方案,幫助學生提高朗讀水平,進一步加強對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參考文獻
[1]黃家惠.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指導策略探析[J].課外語文,2017,(01):60.
[2]雪奇慧.反思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價值[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6,18(06):108-111.
[3]張玉珍.淺談小學生朗讀技能的指導[J].當代教研論叢,2016,(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