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學科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教育,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實踐中掌握熟練的研究方式方法。而現(xiàn)階段在我國實施的新課改并不是對以往傳統(tǒng)教學的全盤否定,其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形成科學的研究方法是物理教學永恒的主題,在教學中融入科學的教學思想正是物理課堂中教師遵循心理學教學原則的具體體現(xiàn),下面通過舉例說明教學思想的重要性。
關(guān)鍵詞: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去粗取精;分析與綜合
一、 理論聯(lián)系實際
例1如圖,當一束單色的光從空氣照到玻璃板上(入射角i小于90°)。關(guān)于光在玻璃里的傳播時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隨入射角i的增大而增大
B. 隨入射角i的增大而減小
C. 入射角i不變,隨入射光頻率的增大而增大
D. 入射角i不變,隨入射光頻率的增大而減小
學生分析:對于前兩項,根據(jù)折射定律可知:折射角r隨著入射角i的增大而增大,故A選項正確;對于后兩項,學生容易陷入如下的思維困惑:入射角i不變,當入射光頻率增大時,它的折射角r減小,一方面易判斷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率n增大,根據(jù)n=cv可知光在玻璃中的傳播速度v減?。涣硪环矫婀庠诓AО迳蟼鞑サ木嚯xL也減小,而光在玻璃中的傳播時間t=Lv,學生認為由于分子、分母的值均減小,故無法判斷其傳播時間,C、D兩個選項均錯。
二、 去粗取精
例2如圖,當AB間接入正弦的交流電,AB間電壓U1=220V,通過理想變壓器和二極管
D1、D2給阻值R=20Ω的純電阻負載供電,已知D1、D2為相同的理想二極管(正向電阻為0,反向電阻無窮大),變壓器原線圈n1=110匝,副線圈n2=20匝,Q為副線圈正中央抽頭。為保證安全,二極管的反向耐壓值(加在二極管兩端的反向電壓高到一定值時,會將二極管擊穿,使其失去單向?qū)щ娔芰Γ┲辽贋閁0,設(shè)電阻R上消耗的熱功率為P,則有()
A. U0=402V,P=80W
B. U0=202V,P=80W
C. U0=402V,P=20W
D. U0=202V,P=20W
學生分析:根據(jù)理想變壓器的變壓原理U1U2=n1n2可得副線圈兩端電壓U2=40V(電壓有效值),從而加在副線圈兩端電壓的最大值Umax=402V,這個最大電壓由兩個理想二極管承擔,故每個二極管承受的最大電壓U0=202V;阻值R=20Ω的純電阻所消耗的功率P=
U222R=20W,認為選D。
三、 分析與綜合相結(jié)合
例3如圖所示,a、b是一對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屬板,板間存在著豎直向下的勻強電場。一個不計重力的帶電粒子從兩板左側(cè)正中央位置以初速度v沿平行于金屬板的方向進入場區(qū),帶電粒子進入場區(qū)后將向上偏轉(zhuǎn),并恰好從a板的右邊緣處飛出;若撤去電場,在兩金屬板間加垂直紙面向里的勻強磁場,則相同的帶電粒子從同一位置以相同速度進入場區(qū)后將向下偏轉(zhuǎn),并恰好從b板的右邊緣處飛出?,F(xiàn)上述的電場和磁場同時存在于兩金屬板之間,仍讓相同的帶電粒子從同一位置以相同速度進入場區(qū)。對帶電粒子在場區(qū)的運動,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 帶電粒子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B. 帶電粒子將偏向a板一方做曲線運動
C. 帶電粒子將偏向b板一方做曲線運動
D. 帶電粒子將做勻速圓周運動
學生分析:正交的電場與磁場同時存在時相當于一個速度選擇器,因電場與磁場單獨存在時粒子分別從a、b兩端射出(具有對稱性),故初速度v恰好是電場力與洛侖茲力相抵消的合適速度,由此可見,粒子在復合場中將做勻速直線運動,學生認為選A。
參考文獻:
[1]閻金鐸,田世昆.中學物理教學概論(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張大同.注重方法自我發(fā)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簡介:嚴育,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賀州市,廣西賀州市昭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