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顯靜
摘要:解題能力是評價學生數學水準高低的一項重要指標,新課程標準亦將學生的解題能力視為教師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由此可見,數學解題能力是需要小學生掌握一項重要技能,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也為教師打造高效課堂奠定堅實基礎。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成為教師值得探索的問題。本文就如何提升小學生的解題能力提出自己幾點建議,望廣大教育工作者能夠采納。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生;解題能力
新課程標準中有這樣一段描述“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了解同一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边@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能夠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數學學習活動,讓其發(fā)揮數學知識的現實應用價值,令其有能力借助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借以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那么,具體該如何開展數學教學,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呢?
一、加強學生數學訓練,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是人對客觀事物進行詳盡認識的過程,也是人“動腦筋”想的過程。要知道,人對客觀事物的初步認識和了解,都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而在這過程之中起作用的的核心因素就是思維。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在日常訓練之時,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以便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提高教師教學效率。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該如何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呢?
(一)培養(yǎng)小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
由于年齡的限制,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比較弱,在面對抽象性極強的數學知識之時,學生難免會手足無措,當家長和老師在身邊之時,他們的依賴性和懶惰性就會不自覺地進行發(fā)散,總期待父母、老師會將問題的正確答案告知他們。然而,這并不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數學水平的正確方式。如若真如此做,長此以往,不僅會讓學生產生強烈地依賴感,還會導致學生喪失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對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有害而無一利。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小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讓學生主動分析、探究、總結問題,以逐步找到正確答案,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并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與此同時,還會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獲得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讓其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力,為教師開展數學教學打下堅實基礎。
(二)加強數學課堂訓練
教師若想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就必須讓學生在實戰(zhàn)中獲得經驗,獲得知識和技能。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課堂訓練學生,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訓練中理解、掌握新數學知識,并學會運用思維方式解決數學問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要知道,教師開展數學訓練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并學會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發(fā)展思維能力,讓學生在訓練中逐步探尋到數學技能,做到有的放矢,長此以往,學生的數學水平會得以顯著提升。比如,在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之時,為讓學生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筆者出題讓學生在小組內經歷筆算乘法計算全過程,以便幫助學生掌握算理和計算的方法,讓學生在計算過程中潛移默化的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
二、提升學生的審題能力
審題能力是快速解題的關鍵,審題能力更能反應學生的思路。多年教學實踐,筆者發(fā)現許多學生做不對題的最主要原因并不是思路不清晰,而是學生在審題過程中錯誤解讀題意,最終導致思路偏離正確軌道。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和思維能力之外,還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采用科學優(yōu)質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審題習慣。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仔細審題,弄懂題意。
仔細審題是快速正確結題的前提。學生只有理解題意,才能剖析出題目中各個條件所對應的關系,才能找到問題突破口。根據相關調查表明,學生不能理解清題意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由于學生年齡小,認知水平有限,生活閱歷淺。在閱讀數學題目的時候,很容易將一些詞混淆,導致其對題意錯誤判斷,最終影響答題正確率。如,例題中有這樣一個題目:如果把每千克香蕉降低到2元,用這些錢可以買多少千克香蕉?部分學生在審題的時候,將“降低到”理解成“降低”,學生混淆了兩個詞的意思,一字之差,卻差之千里,最終答錯;二是,學生自身由于馬虎粗心,審題的時候少讀字詞,審題走馬觀花,看錯數字等等。由于粗心大意,最終答錯題的學生也不在少數。
(二)標記題目中的重點數跟字詞。
要求學生在審題的時候,能養(yǎng)成邊閱讀,邊標記關鍵詞的好習慣。仔細審題,確立題意,找出條件關系,思考正確思路,選擇合適的公式,最終正確解題。
三、思維活躍,靈活解題
數學解題的過程實質就是思維活動的過程。經過多年教學實踐,筆者發(fā)現我們的學生并非不聰明,只是養(yǎng)成了思維惰性,不懂得變通。查看學生的試卷和作業(yè),發(fā)現學生一直在模仿老師的解題方式和解題步驟,即便有些問題本可以“一步到位”,但是就是“舍近求遠”。所以,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是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的關鍵所在。
筆者認為,可以針對一個題目帶領學生從不角度去思考和解答,即“一題多解”。同樣的題,同樣的條件,從不同的角度入手,提出不同的問題?
如,例題“一個班級有36人,男生占三分之一,男生有多少人?”這樣提問,顯然就是一個簡單的乘法練習。倘若教師就這樣走馬觀花的一帶而過,就錯過了鍛煉學生思維靈活性的好機會。教師可以適當可以改編一下原題。如“一個班級中有男生12人,占全班人數的三分之一”,然后提出以下幾個問題:1.全班一共多少人?2.女生有多少人?3.男生是女生人數的幾分之幾?4.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同一道題,從不同角度帶領學生進行解讀,實現了學生思維發(fā)散式,也鍛煉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總之,教師要重視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借以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入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借以提升學生的審題能力、解題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有助于教師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 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N]. 韓少華. 學知報. 2011-02-14 (H07)
[2] 提高分數、百分數應用題解題能力小課題研究[N]. 趙承民. 山西青年報. 2014-03-16 (007)
[3] 提高高年級小學生解決問題能力之我見[N]. 閻春蘭. 天津教育報. 2013-12-27 (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