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德念
【摘要】隨著近年來我國基礎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優(yōu)化課堂教學組織模式,構建立體引導性課堂成為了小學語文教育者關心的問題。以教學目標為引導,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建立個性化引導課堂是構建立體的課堂教學組織模式的重要途徑。鑒于此,本文就如何構建立體語文課堂教學組織模式展開詳細探討,并提出具體的研究思路,以供廣大讀者借鑒。
【關鍵詞】語文教學 立體課堂 組織模式 問題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1-0072-01
一、立體語文課堂的含義及作用
語文是一種經(jīng)驗性習得性教育方式,主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意識、價值理念、語言理解能力、想象精神為核心,通過強化學生的主體認知結構,讓學生形成自主性的語言理解意識,并以此為基礎來引導小學生形成完善的行為決策機制。立體化語文課堂教學組織模式主要以優(yōu)化課堂組織結構為導向,通過建立課堂引導機制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意識。其主要內(nèi)容包括,以課堂教學目標為引導,協(xié)調學習個體的關系,對學習意愿較強、行為能力相近的學生優(yōu)化分組,借以建立課堂引導機制。另一內(nèi)容是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與參與意識,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進行層次化針對性教學,健全學生的認知結構,讓學生形成自主性的行為機制積極學習語文知識?,F(xiàn)代教育實踐表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優(yōu)化課堂組織結構,健全學生的認知模式,引導學生形成語文學習個性,引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二、語文課堂教學中立體化課堂組織模式的構建途徑
(一)以學生語文興趣培養(yǎng)為導向
構建立體化語文教學組織模式就要突出課堂教學設計,充分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樹立課堂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設計要突出學生的個性和興趣,要以健全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行為決策機制為目標導向找到小學生的語文預期發(fā)展愿望,通過激發(fā)其潛在的學習欲望來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立體化課堂構建的核心是以課堂學習目標為導向,以建立學習個體的基礎協(xié)作目標作為課堂組織的基本形態(tài)對學生進行引導性教學。我國學者在本世紀初提出了目標引導理論。該理論認為認為:“課堂教學組織是基于學習個體意愿而形成的目標引導機制,只有出于目標引導形成的課堂組織結構才是科學的”。因此語文課堂教學設計要以小組作為基本的教學單元,通過將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分別安排在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小組內(nèi)來引導學生樹立競爭意識,讓學生在學習能力相近的教學組織中形成自主性學習意識,通過完善教學任務來增強其語言理解能力,完善小學生的語文認知結構。
(二)建立課堂興趣引導機制
興趣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力量源泉,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不僅有著較高的學習熱情,也會有著較強的學習主動性,能夠積極主動的學習知識。因此構建立體化語文教學課堂就要建立個性引導機制來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一般而言,以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作為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結合學生個性的不同來培養(yǎng)其語文核心素養(yǎng)。首先要確立課堂引導目標。課堂引導目標主要是根據(jù)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成績、主觀意愿建立的目標引導系統(tǒng),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興趣,按照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表現(xiàn)差異所建立的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堂引導機制本質是突出學生個體學習差異基礎上而形成的引導性教育模式。通過引導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人文意識來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興趣元素的融入要遵從學生的主觀意愿,按照學生的行為認知水平來設計教學方案,要滿足小學生的個性化表現(xiàn)和學習的需要。
(三)塑造多元化教學情景
構建立體化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可以學生個性培養(yǎng)為基礎,以信息化教學情境為核心,打造任務型課堂。這種教學組織模式能夠全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完善學生的認知模式,提升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因此老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來制定符合實際的教學計劃,一方面是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關注教學任務。另外一方面要優(yōu)化課堂資源配置,突出信息化教學情景的主體地位,通過制定完善的教學方案為學生分配課堂學習任務,讓學生在信息化情景中健全認知思維,在學習任務的驅動下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教學情景的設置以強化小學生的認知模式為基礎,著力擴大學生的價值認知深度。一方面老師要注重學生個體情感的引導,能夠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保持較高的熱情積極主動的學習知識。另一方面老師要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認知,引導小學生以正確的態(tài)度學習,樹立學習自信。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想建立立體化課堂組織結構就要調整課堂組織模式,分層次對學生進行興趣引導,通過建立課堂興趣引導機制,構建信息化教學情景來強化學生的主體認知結構,幫助學生找到語文學習的出發(fā)點和著力點,樹立自主性學習意識,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參考文獻:
[1]王旭明.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該怎樣進校園[J].語文建設. 2015(07)
[2]張賽琴.真語文:教什么,怎么教——以小學作文教學為例[J].語文建設. 2015(04)
[3]彭德正.真語文:母語教育的妙悟[J].語文教學通訊.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