剌海林
摘 要:高中體育分類教學模式關于高中生的體育教學一直都備受人們的關注,因為體育不僅可以讓學生們發(fā)展自己的體育特長培養(yǎng)良好性格,會有一個開朗向上的信念,同時對于身體素質方面的提高更是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因此,無論是家長還是校方,對于學生的體育素質培養(yǎng)和訓練來說都是極為重視的,在堅持學生為主體地位的前提下,應該尊重學生這一主體地位,對于學生在興趣的不同上進行分類教學,從而提高學生們體育成績。
關鍵詞:高中體育;分類教學;教學模式
一、當今高中體育教學的現(xiàn)狀
在我國大部分的高中學校中,學生感興趣的體育項目基本都是球類的項目,像籃球、羽毛球、排球等,但是隨著學生年齡的不斷增長,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興趣會逐漸降低,對于體育課程失去興趣是影響學生對于體育課程態(tài)度的一個首要的因素。而且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體育教育受到冷落,學校領導不是特別重視這門課程。此外,對于高中女生來說,影響其體育課程學習的因素還有認為體育課程更適合男生,有的認為教師的教學水平跟自身的期望存在一定的距離,這些都說明了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這就需要認清現(xiàn)在的教學狀況,在教學內容編排的時候要以學生的主體意識為導向,了解學生的需求,尊重學生的特點,實施因材施教。
二、分類教學模式的內容及其必要性
體育課程開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體能,鍛煉他們健康的體魄。但是對我國大中小城市高中學校的體育教學情況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部分高中生對體育活動沒有興趣,尤其是女生,一些人甚至只是將體育課當做活動課、休息課。且這種對體育活動不感興趣的現(xiàn)象更是隨著年級的不斷升高而加劇,究其原因可能是與高年級學習任務量比較繁重有關。但是,如果學生只是一味地伏案學習,沒有一點活動時間,那么除了會損害身體健康之外,還會反過來影響學習效率。若能夠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實施一種較為合理的、學生更加感興趣的教學模式,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完成學習任務之余主動進行更多的體育活動,那么除了能夠增強體力之外,還能提高效率。
三、如何實現(xiàn)分類教學,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
(一)增設體育項目,發(fā)展多種運動形式
高中體育的項目少,且沒有具體的分類,大多都是由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隨意安排。雖然教學要求上有對球類運動、體操類、武術類等常見的運動的授課要求,但由于缺乏相關設備,或教師不專業(yè),相關課程無法正常開課,學生對體育運動的選擇不多,興趣不高,教學效果差。因此,進行分類教學的第一步便是引進更多的運動項目供學生選擇。對于體育教學的項目大體上可劃分為體操、武術、球類等;細致劃分,又可體操分為集體和個人運動;武術可有拳術、劍術等不同的選擇;球類則更多,足球、籃球等集體類的,還有羽毛球、乒乓球等個人類的。對于不同的運動,學校需配備相對完善的體育器材,并對教師進行培訓,使他們能夠勝任教學的要求。
(二)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分類教學
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興趣和具體的身體素質,對學生進行分組,滿足學生的個性和對體育的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體育教學符合新課改的要求。但是如何分組也是一個難題,根據(jù)分類教學的需要,分組不能太死板,可根據(jù)學生的需要靈活處理。可以對學生進行一段時間的集體教學,使學生明確自己感興趣的項目,然后根據(jù)不同運動項目的特點,進行分組。同時可對幾個班級的學生進行集體分組,將選擇同一運動的學生進行組合,上課的時間和地點可以不同。這樣,即使學生有多種選擇,也可以得到滿足。同時,學生所從事的是自己選擇的運動,因此,即使教師要求嚴厲,學生的抵觸情緒也會減小。
(三)教師教學思路的改善
傳統(tǒng)的體育運動都是學生在教師的要求下參加運動,由于興趣或自身條件的限制,學生對許多運動無法完成,比如個子的高矮對跳高有很大限制,身體的胖瘦對跑步成績有影響。然而許多教師不注意這方面的差距,以同樣的標準進行檢測。同時教師的要求高,教學嚴苛,對于學習慢的學生責罰嚴重,導致學生對體育運動過于緊張,體育運動成為一種負擔,而失去了本身的意義。因此,教師在增強自己教學水平的同時,要轉變教學思路和方式,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教學,了解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性格特點,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師的這種教學態(tài)度,也會贏得學生的尊重,其教學成效也更顯著,滿足分類教學對體育教師的要求。
(四)開展必修選修相結合的考核制度
有效推進高中體育分類教學執(zhí)行效果的一個重要的措施就是制定科學的考核制度。在傳統(tǒng)的體育考核中,主要以統(tǒng)一、死板的考核制度為指標,對個人體育專長方面的考核沒有體現(xiàn)出來。分類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在“分類”兩個字上面,所以它的考核遵循著差異化以及多元化的標準。制定分類考核制度時,教師可以制定以學分制為基礎的考核標準,根據(jù)實際情況可以分為必修課程學分以及選修課程學分,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有目標的進行體育基礎學習,還可以讓學生有選擇性的進行體育專業(yè)項目的學習。而且,這個考核制度能真實有效反映出學生的學習特長以及學習情況,很好地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精神。
四、結語
分類教學的終極目的就是讓傳統(tǒng)體育課里的共性特征轉化為個性發(fā)展,讓每一個個性的獨體求同存異的結合,形成一個新的共性集體,讓個性在群體中得以發(fā)展,群體因個性的不同而去偽存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走出屬于自己的人生,不隨波逐流,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和學習,最終得到身心的雙重滿足。
參考文獻
[1]彭少揚.高中體育分類教學模式探討[J].體育教育,2013(64).
[2]李海東.淺談高中體育教學困境及其解決措施[J].綏化學院學報,2012(05).
[3]李向峰.體育教學手段分類與應用的重新認識[J].運動,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