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治娟
【摘 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具有重要影響作用。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基于各領域信息化建設進程的深入推進,將“微課”應用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發(fā)揮“微課”應用價值與作用,對激發(fā)與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具有積極影響作用。基于此,本文結合自身工作實踐經(jīng)驗,就微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微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應用
一、新課導入中,“微課”的有效應用
新課導入是現(xiàn)代化教學模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證明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的新課導入,對激發(fā)小學生語文閱讀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課程學習注意力具有積極影響作用。而利用3~10分鐘的“微課件”,借助視頻、音樂、圖文等形式,進行新課導入,可進一步提升新課導入效果,實現(xiàn)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1]。
例如,在講授《日月潭》時,我根據(jù)教材文本內(nèi)容與相關教學要求,借助網(wǎng)絡平臺,收集與“日月潭”相關的圖片資料、視頻資料,并通過資料整理,利用微課制作軟件,構建《日月潭》新課導入時所用的“微課件”。上課伊始,我采用問題提問的方式,提出問題“你們知道日月潭在哪里嗎?‘日月潭有事因而命名的?接下來讓我們在短片中尋找答案?!?,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使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微課視頻欣賞。學生通過視頻欣賞,被日月潭美麗的景色所吸引,并在一定程度上對日月潭具有了初步的了解。當短片欣賞過后,讓學生帶著好奇、向往、喜悅的心情進行文本閱讀,進一步挖掘日月潭的美麗,實現(xiàn)良好課程學習氛圍的營造。
二、課堂教學中,“微課”的有效應用
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微課”的應用主要側重于三個方面,其一語文閱讀教學中關鍵性知識,包括重點、疑點、難點知識的有針對性講解,加深學生知識理解與記憶能力;其二,進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通過學生親身體驗,感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魅力,實現(xiàn)與文本、同學以及教師之間的有效交流與溝通,實現(xiàn)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以及學生能力的提升;其三,豐富教學內(nèi)容,實現(xiàn)教材教學內(nèi)容的拓展,開拓學生視野與思維,促進學生對教材教學內(nèi)容的深入理解[2]。
例如,學生在學習古詩《江畔獨步尋花》時,為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古詩內(nèi)容,提升古詩記憶能力,在教學資源整合利用的基礎上,采用“視頻+音頻”的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課文朗讀平臺,實現(xiàn)課文朗讀技巧的訓練。即,根據(jù)古詩內(nèi)容,借助網(wǎng)絡平臺進行相關音頻與視頻資料的搜集,在教學資源整合利用的基礎上,形成以《漁舟唱晚》為背景音樂的標準化古詩翻讀視頻。通過視頻播放與教師指導,讓學生對文本朗讀方式具備一定的了解,并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會,跟著背景音樂進行朗讀。并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根據(jù)學生文本朗讀處理情況,進行討論與分析,改正朗讀錯誤之處,抓住朗讀重點。在此過程中,學生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激發(fā),其課文朗讀能力與文本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美育與知識教育的有機結合,實現(xiàn)學生審美意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
又如,學生在學習《植物媽媽有辦法》時,我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包括學設定學習能力、事物認知水平、心理與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個體學習水平,依據(jù)教材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制定了層次性教學目標:其一,知識目標,認知課本生字、生詞,對植物生長知識具備一定的了解;其二,情感目標,在知識學習中感知自然魅力,樹立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意識;其三,提升探究能力,實現(xiàn)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有效應用,能夠?qū)σ环N植物特征進行獨立介紹。并在此基礎上,利用微課將“植物種子的傳播”相關知識向?qū)W生進行具體化、形象化展示,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具有一定的理解,認知不同植物種植傳播形式。提出探究性問題“找找,日常生活中植物媽媽還有哪些辦法進行種植的傳播?”,用以提升學生信息收集能力,調(diào)動學生求知欲,實現(xiàn)學生知識的豐富、學生視野的開拓。
三、課后拓展中,“微課”的有效應用
在課后復習與知識訓練與拓展中,教師可利用“微課”將課程教學中的重點知識、難點知識制作成微課件,發(fā)布到班級群或校園學習網(wǎng)中,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契機[3]。同時,教師也可利用“微課”為學生布置語文閱讀學習任務,實現(xiàn)學生語文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例如,當學生學習《聽聽,秋的聲音》后,教師結合文本內(nèi)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練習題:“聽聽,秋的聲音,大樹抖抖手臂,“刷刷”,是黃葉道別的話音;聽聽,秋的聲音,_____,‘_____是_____的聲音;聽聽,秋的聲音,_____,‘_____是_____的聲音”;當學生學習《匆匆》后,教師結合文本內(nèi)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練習題:“()的時候,日子從()過去;()的時候,日子從()里過去;()時,便從()過去;()的時候,日子從()里過去”。學生通過聯(lián)想與想象完成練習。在此過程中對文本語言表達形式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與理解,且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語文寫作水平的提高。
四、結論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微課”,組織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不僅對教師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具有促進作用,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自主學習積極性的強化以及學習能力的提高同樣具有積極促進作用。本文旨在通過對“微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的研究,進一步認知“微課”應用優(yōu)勢,樹立先進教學理念,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作用的最大化發(fā)揮,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高婷媛.淺談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教育觀察,2017,6(22):98-99.
[2]李艷平.電子白板在小學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基于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模式的探索[J].數(shù)字教育,2015,1(01):78-82.
[3]王志軍,溫小勇,施鵬華.技術支持下思維可視化課堂的構建研究——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5,06:1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