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莉
摘 要?6年工作的經驗,使我的業(yè)務能力有了很大提高。通過賽課等一系列活動,收獲了更多的東西。為了探究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使以后在教學過程中思路更加明確,現特別對這一節(jié)課進行一下反思。在本文中,我從多個角度對我的課堂進行了系統(tǒng)的分析,以便更好的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提高自己。
關鍵詞?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教學設計;反思;教材;學生;互動
中圖分類號:A,C43,D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2-0207-01
本次優(yōu)質課的內容是《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節(jié))。6年工作的經驗,使我的業(yè)務能力有了很大提高。通過這次活動,收獲了更多的東西。為了探究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使以后在教學過程中思路更加明確,現對這一節(jié)課進行一下反思:
一、課前準備的自我反思
新課程標準注重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xié)作、對話,視頻等學習環(huán)境要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掌握所學知識的目的。為貫徹這種精神,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需要花更多的時間選擇盡可能好的教學方式。所以在這節(jié)課之前,我首先對課堂相關的諸多因素做了分析。
(一)對教材的分析。本節(jié)繼細胞膜的結構之后,帶領學生繼續(xù)探究細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質進出的方式。與前面兩節(jié)課的內容有很密切的聯(lián)系。教材上以問題探討為引導,先讓同學通過比較人工合成的無蛋白質的脂雙層允許哪些物質通過,不允許哪些物質通過。從而大膽對物質跨膜運輸需要的條件提出猜想。接著通過學生看書,動畫展示,學生總結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的特點條件及實例。
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為了使課堂上能充分體現出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指導者的作用。通過動畫、文字資料等具體展示某些物質跨膜運輸的事例,引發(fā)學生討論,從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更多更好地獲取信息。
(二)對學生情況的分析。開課的班級是高一一班??偣灿?5位學生,學生基礎較好,我是借班上課。對學生的情況不了解。如果教師不能充分駕御課堂,就無法調動每個學生。
(三)對學習情境的分析。開課時為使師生能夠進行充分的對話,我事先布置學生進行預習和復習,并且利用本節(jié)的問題探討,以課堂提問的方式,喚起學生的記憶,使學生能夠快速融入課堂中去。
此外,考慮到學生接受知識是由易到難的規(guī)律,在教學設計上盡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背景出發(fā),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密切相連,從展現簡單的圖片開始到后面的歸納總結,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幫助學生自己建構知識。
二、教學實踐中的自我反思
(一)課堂的學習氣氛,在今后的教學當中我還要注意提高捕捉師生、學生之間互動過程中產生的教學資源的能力,以激活課堂教學,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
(二)學生活動,通過變換學習的活動形式,促使學生更加有效地學習。本節(jié)課中,我采用了帶著問題看書,展示圖片、提問、觀看動畫演示、師生對話等活動方式,將知識更加清晰地展現給學生,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深入學生中加以指導,給他們一定的啟發(fā)。
(三)師生互動,師生互動一般通過提問或師生對話展開。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所以教師設置的幾個主要問題一定要具有可探討性,對于學生理解本節(jié)內容有幫助。而對于一些書上現成有答案的問題,教師應該側重引導學生看書,找到后集體回答。
三、教學實踐后的自我反思
(一)對于課堂教學中活動形式的反思。這一節(jié)課中采用了老師提問,師生對話等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探究激情,由于本章前兩節(jié)課已經滲透了部分知識,加上充分的預習復習,所以在課堂上學生有話可說。特別是學案的設計,讓學生對要教的內容有導向的預習,學習起來有的放矢,效果比較理想,這是一個成功的地方。
(二)對教學設計的反思。這節(jié)課我利用多媒體教學形式,將要教的內容及相關圖片一一展示出來,進行講解顯得更加直觀,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從而很自然地引出課題,導入新課,使學生在不自覺中攝取知識。對于本節(jié)難點部分,分層次進行處理,融洽了師生間的對話,充分調動了學生。最后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并做一些相關的課堂練習,及時鞏固知識,從而達到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
(三)對教師在課堂教學實施中的表現反思。因為課前進行了充分準備,又在試講過程中受到各位同事的指導。我情緒平穩(wěn),上課也較老練。但是整個開課期間,也存在不少問題:課堂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夠,不能很好地與學生進行互動。提問學生不夠多,在提問過程中,只注意了被提問同學,而忽略了全體。各個環(huán)節(jié)間的過渡是通順但仍覺得不夠自然。通過這節(jié)課,使我認識到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還必須花大力氣改進。具體想從以下方面著手:
1.要更多地研究學生,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由于學生程度不一樣,要把更多的精力給中間的學生,以促進兩頭的學生。對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多督促他們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向較好的學生靠齊。
2.要多研究教法,將復雜的內容簡單化,生動化,而不是機械地講授知識,讓他們背誦。多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覺得學有所用,從而對生物始終保持熱情。
3.研究高效率的提問,課堂上盡量合理充分的設置問題,創(chuàng)造積極思考環(huán)境。
4.對教師教學行為的反思,通過對這次公開課的反思,我認識到自己有很多的地方存在著不足。同時也非常感謝在教學活動中各位老師給予的指導。今后要督促自己對自身的教學行為進行及時調整,以期促進自身專業(yè)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