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肄
【關鍵詞】 新課程;美術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 G62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2—0080—01
一、改變課堂教學的模式
新課程標準要求美術課堂中要倡導合作式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以及自主式學習,要引導學生對藝術的本質和文化內涵等主動進行探究,通過美術學習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藝術思維能力。在美術課堂中,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并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還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要讓學生多和同學交流和互動,在取長補短的過程中提高自己。
1. 培養(yǎng)知識的建構思想。后現(xiàn)代主義認為知識具有不確定性特征,任何知識的產生都是在不斷的建構中得以生成的。這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更不是一個被不斷填充的“容器”,學生實際上是作為一個主體而存在的,他們同樣是知識的建構者。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往往是在課前由教師設定好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在課堂中按照這些目標來展開教學。如果其中出現(xiàn)了和教學目標相偏離的情況,或者學生的回答和教師的預設不相符,教師一般都會糾偏,以保證教學計劃順利進行。很顯然,這樣教學收不到好的效果,因為其中學生的主體性并沒有得到體現(xiàn),這種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多元性及差異性的特征。美術課堂中應該充分體現(xiàn)出學生的自主性,教師要在和學生一同溝通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自身的知識結構得到建構和完善。
2. 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過程,要想真正將“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落到實處,教師就必須消除學生不敢說的心理顧慮。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分組討論的方式來營造一種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自由發(fā)言,鼓勵其暢所欲言。在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時,教師應該面帶微笑,認真聆聽學生的觀點,并向學生投以鼓勵和贊揚的目光,以便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即使學生的看法或者觀點不成熟甚至是錯誤的,教師也不要進行批評,而是要先對學生的發(fā)言行為予以肯定,之后引導學生再思考,鼓勵其找出不足,糾正錯誤觀點,這樣才不會打擊他們發(fā)言的積極性。
二、教學方法要多元化
1. 注重學科知識的滲透。比如,在對中國古代的山水畫進行欣賞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理解中國山水畫的核心特征,最主要的就是要使學生理解山水畫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美。意境是比較抽象的東西,學生們往往不太容易理解,教師可以把古代的詩詞引入進來,通過古詩詞這個橋梁,再去體會古代山水畫的意境就相對容易了。在古代,詩畫經常是糅合在一起的,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二者之間具有相通性。對于學生來說,他們在語文課中已經學過了一些古詩詞,對于古詩詞里的意境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在這個基礎上再去理解古代的山水畫就不再那么困難了。中國古代的山水畫追求的是意境美,整幅畫可能并沒有很多余的筆墨線條,經常是寥寥幾筆,而且畫中還有大面積的空白之處,這些空白并不是空無一物,它能給人帶來無窮的想象空間,具有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綿延感。比如,馬遠的《寒江獨釣圖》與柳宗元的《江雪》里獨釣寒江雪的意境就極為相似。這種把美術和文學相融合的教學方式,很受學生的歡迎,教學效果也比較理想。
2. 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多媒體的特征是畫面感和感染力強,這也為美術課堂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條件。比如,在講解一個畫家的作品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先讓學生們看一些這個作家的生平事跡和相關的文化背景資料,還可以把和這個畫家同時期的其他畫家的資料也都進行展示,讓學生在對比過程中去加深自己的理解。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