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嬌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新的教學理念一方面對中學生的學科知識素養(yǎng)、創(chuàng)新拓展意識、實際動手能力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科學的運用化學教學策略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增進交流互動,從而將課堂教學構建成夯實知識素養(yǎng)、提升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動手能力三位一體的有效載體和重要平臺。本文著重就情境教學策略的應用,旨在實現教學知識與情境的有效統(tǒng)一。
【關鍵詞】新課改 化學教學策略 情境教學策略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4-0144-02 引言
在人們對基礎教育的關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烈的時代,特別關注什么是好的教育,新課程實施的第一步效益已經產生。高中課程改革在新課程改革之后進行,與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有機整體。與義務教育的思路和理念相比較而言,高中課程標準和核心出發(fā)點都是一致的,就是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1]。新課程課堂教學更加注重形成知識的過程,以及學生學習能力的鍛煉和提高,例如如何發(fā)現、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改革創(chuàng)新的能力。在新課改總體形勢下,如何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把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全面的人,一個完整健康的人,使其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必然成為無數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客觀問題。因此,在日常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巧妙運用科學合理、符合教學內容、易被接受的教學策略,使“繁、難、偏、舊”的教學內容舊貌換新顏,把“死”理論轉化為“活”知識,變“要學生學”為“學生主動快樂地學習”[2]。
一、情境教學策略的重要性
“教學策略”即是對教學目標、學習者、教學內容、學習環(huán)境、教學資源等諸因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而進行的教學活動的程序、方法、手段的設計[3]?!盎瘜W教學策略”,是在明確了化學教學目標之后,依據明確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制定出某種適應于現有知識模塊教學的教學方法,并通過這種教學方法能達到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的教學方案。在實際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學過程涉及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對象等多重因素,是一個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有機體,任何一個因素都會對整體教學結果產生干擾。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統(tǒng)攬全局,充分考慮所有相關要素,制定出完善有效的特定教學策略。通過聽課、訪談等多種方式,筆者總結了在高中化學教學時常用到的幾種教學策略,分別為:情境教學策略、替代式教學策略(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小組學習策略,競爭與合作學習策略。其中情境教學策略是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分析其高頻原因,有以下幾點:(1)學科問題的提出來源于生產生活,最終回歸到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有效解決,這必然要求整個教學過程要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代表大會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美麗的中國”,著力解決突出環(huán)境問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wèi)戰(zhàn)。這些都是需要我們用所學到的化學知識解決環(huán)境污染問題,為美麗的中國出力。(2)筆者分析2017年全國卷理科綜合化學試題和其他一些省份的高考化學試題,發(fā)現試題內容多以情境設置體現學科價值立意。以2017年全國Ⅱ卷為例:26題“實驗室測定水泥樣品中鈣含量的過程”、27題“由丁烷脫氫制備丁烯”(合成問題),28題“碘量法測定周邊河水中溶解氧”。(3)情境教學是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入形象具體的場景而實施的一種教學方式,能喚醒學生的活躍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啟迪學生智慧,讓學生快樂學習,享受學習[3],踐行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統(tǒng)一。
二、情境教學策略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運用情境策略教學時,需靈活選取一定的情境素材,而素材的選取要綜合考慮教學內容、知識與社會生產生活間的聯系、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因素。像教學圖片、實驗視頻、實驗情境、化學史和小故事等都是非常豐富生動的備選素材。筆者整理了人教版《化學反應原理》模塊教學中用到的素材,列于下表:
1.化學史式的情境構設
“化學平衡”的教學以化學史的問題引入:合成氨技術是化學史上一項重大研究,其發(fā)現與應用對于人類和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和貢獻。從合成氨的發(fā)現到真正實現合成氨工業(yè)化生產長達150多年。期間,化學家在實驗和實踐中不斷探索反應條件,從剛開始僅有2%的產率到6%再到令人滿意的產率,終于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的完美結合。在這種真實情境的引導下,學生自然地聯系到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及反應進行的方向,認識到可以通過改變反應條件來改變反應發(fā)生的方向與產量,繼而激發(fā)求知欲去探究如何改變條件來提高可逆反應反應物的轉化率。還感受到知識應用于社會實際生產的巨大價值,體會到任何科學研究都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要付出艱辛的努力,不怕失敗,從失敗中獲取經驗,實現了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2.實驗探究式的情境構設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化學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好化學學科的實驗優(yōu)勢,巧妙創(chuàng)設實驗情境,讓學生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化學。筆者在“原電池”的教學中以實驗探究貫穿始終,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整堂課采用“創(chuàng)設現實生活情境(電的廣泛應用)——提出問題(如何解決火力發(fā)電能量轉化過程中的損失問題)——演示實驗(化學能直接轉換成電能的裝置——原電池)——解決核心問題(分析原電池工作原理)——提出新問題(如何設計原電池)——解決關鍵問題(分組實驗,探究構成原電池的條件)——歸納得出結論——實驗創(chuàng)新(水果電池)——課后思考(還有更好的原電池裝置嗎?為雙液原電池埋下伏筆)”的教學設計,讓傳統(tǒng)式的“講授—演示—觀察—提問—回答—思考”的教學過程向新型的自主性探究式學習轉變,讓學生體驗了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3.生活素材式的情境構設
化學知識在我們的社會生產生活中無處不在。因此教師要善于從日常生活、實際出發(fā),正確選擇利用生活中的鮮活素材,及時關注與化學有關的新聞事件,使學生感觸生活與化學的緊密關系,應用與化學密切相關的能源、環(huán)境等作為化學情境素材,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的情境[4]。使學習最大限度貼近生活,能夠最大限度調動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例如:汽車尾氣中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污染物,會引起光化學煙霧,酸雨等環(huán)境問題,必須進行尾氣處理。如何處理?水資源問題也是如今關注的焦點:南方地區(qū)雨水多,會出現水澇問題;北方地區(qū)雨水少,會出現干旱問題。一些嚴重缺水的地區(qū),比如定西某地,當地百姓用水窖儲水,但水中雜質較多,若直接飲用,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影響,如何對水凈化?
三、結語
在新課改中,教師的指引作用日益凸顯,教師只有在教學中綜合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持續(xù)在高中化學課堂中加以運用,使其所要實現的理念和方法潛移默化、循序漸進深入學生心中,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實現師生共同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月霞,馬云鵬.我國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特征、條件與實施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15,35(1):61-67.
[2]彭文曉,張春森.關于“快樂學習”的理論思考[J].荊楚理工學院學報,2016(10):26-30.
[3]韋義平.教學策略的三維研究視角[J].教師教育研究,2006(1):29-33.
[4]余淑華.情境教學策略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J].課程教育研究,2016(6):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