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雅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則是這個主渠道上的引導者,這個主陣地的指揮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素質和能力的提升,尤其是高校教師在課堂上的話語能力的建設。本文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話語能力的內涵出發(fā),分析了高校教師話語能力的現(xiàn)狀,從而為找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話語能力提升的路徑。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話語能力;提升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學話語既是思政教育內容的展現(xiàn)方式,也是推進思政教學創(chuàng)新的基本途徑。當前,要落實好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鞏固思政課的教學成果,使思政課的發(fā)展和教學活動取得實效,必須關注高校思政教師話語能力的提升問題。
一、高校思政課教師話語能力的內涵及影響因素
話語最初是語言學研究領域的一個概念。九十年代以后,對話語的研究突破了語言學的界限,歷史學、國際關系學、人類學等領域也開始借用話語的概念,從而使這一概念具有了社會的、歷史的維度。話語權的根本含義是話語的控制力和影響力。話語能力是話語主體發(fā)聲的清晰、明確、準確、適度等指標的綜合判斷。包括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判斷是非的能力,表達觀點的能力,控制話語場域的能力等。話語能力的基礎是知識儲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基本取向,政治敏感性等因素。
高校思政課教師話語能力一般包括:理解能力,包括教材理解、理論創(chuàng)新和方針政策理解、現(xiàn)實教育環(huán)境理解和教育對象狀況理解等;選擇和判斷能力,包括是非選擇和判斷、情境選擇和判斷、時機選擇和判斷、場域選擇和判斷等;話語表達能力,包括授課表達,報告演說、座談討論表達,著書立說表達,建言獻策表達等。另外影響教師話語能力的因素個體方面主要是知識儲備、思想觀點、眼界和經驗等;學校和社會主要是關注度、支持度、輿論環(huán)境、政策導向、社會生活參與等。
二、高校思政課教師話語權和話語能力現(xiàn)狀分析
(一)高校思政課教學完整準確的傳播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理論觀點,在與其他社會思潮的交流、在與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斗爭中有引導思想輿論、掌握輿論走向、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的話語主導權,這種話語權力是國家性質和社會主義教育所賦予的。
(二)高校思政課教師所掌握的話語能力和話語權力不是相同的東西,能力是個體所具有的,權力可以放大能力,但不能代替能力。
(三)高校思課教師在課堂上正確發(fā)聲的話語權并不缺乏,缺的是對話語權的理解和運用權力的條件、時機、向度、力度等方面的控制能力。
必須指出,高校思課教師教學話語能力提升中教師話語要貼近學生話語,開展教學話語提升要適應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需要,并不意味著要一味迎合學生話語,更不意味著對教材話語的庸俗化解讀。縱觀當下高校思政課堂,不乏教師為迎合學生逆反心理,用庸俗的故事和笑話拖延課堂時間,或者以扭曲或放大歷史細節(jié)、政治小道消息和謠言秘聞矮化執(zhí)政黨,抑或以油滑淺顯的口氣、插科打諢的語調消解意識形態(tài)教育嚴肅性的現(xiàn)象。此等教學話語能力政治上不允許,道德上亦是可恥的。
三、高校思政課教師話語能力提升的路徑
(一)開展教師集中備課,開展相關學習競賽、本課程教學研討以交流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經驗。提升話語能力首先要通過閱讀原著全面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體系。只有通過學習馬恩原著及其經典解讀才能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及其內涵實質,才能深刻感悟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可以說,思政課教師擁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是增強其理論話語權的基礎。提升話語能力還要正確闡述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質內涵,這就需要思政課教師主動闡釋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要義,提升其吸引力和影響力,積極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器分析社會中出現(xiàn)的各種思潮,理性看待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諸多現(xiàn)象,實現(xiàn)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大眾認同,從而增強理論話語權的實效。
(二)舉辦學校高層理論培訓,設立區(qū)域性研討培訓機構,重點學校重點學科要承擔教師能力提升培育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發(fā)揮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作用,要注意加強話語體系建設……以更強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著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質的話語體系。學校高層的理論培訓也要形成規(guī)模定期舉辦,對于重點學校的重點學科也要把培訓教師話語能力提升作為重要任務。
(三)定期請專家學者開展增加話語理論基礎知識,基本觀點,知識儲備的相關講座和對中央文件精神的講解和解讀,也要在一定時間段內組織高校思政課教師收聽收看黨和國家一些重大會議和紀念活動的實況轉播,以增強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鑒別力。
(四)為推進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發(fā)展,進一步提升思政課教師的話語權,必須與時俱進地拓寬教師傳播話語權的平臺。一是充分運用校園內部網站及論壇,積極建設優(yōu)質網上課程,促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二是綜合運用微博、微信、博客、QQ公眾號等多媒體載體和傳播平臺,傾聽來自學生的真實聲音,表達個人的正確觀點,加強與學生的對話和互動,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與探索,增強思政課外的話語感染力。不定期召開思政課教師與學生代表的座談活動,傾聽學生的訴求和要求,了解學生在學習和思想層面所面臨的問題和難題。
參考文獻:
[1]夏襄君.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思政課話語體系創(chuàng)新研究[J].企業(yè)導報,2013(22)
[2]吳艷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話語面臨的困境與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2014(11)
[3]畢紅梅,付林溪.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轉換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