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嚴
【摘 要】本文論述小學英語課堂提問設計的問題與對策,針對小學英語課堂提問設計存在的偏離教學主題內容,未能充分服務于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只為滿足教學流程設計的需要,未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缺乏多樣性和層次性,未能充分貫徹新課標“面向全體學生”理念等問題,提出對策建議:以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為導向,進行課堂提問的有效設計;領悟基礎階段的英語教學精神,設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問;貫徹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精神,增強提問設計的多樣性和層次性。
【關鍵詞】小學英語? 課堂提問? 設計?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1C-0155-03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提問是重要的教學組織形式之一。通過提問,教師可以提高學生課堂活動參與的注意力,并獲得教學反饋,以實時評估和及時調整教學進度。通過有效提問,教師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引導學生進行積極聯(lián)想和思考,推動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進而提高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實現(xiàn)語言教學的根本要求。筆者擬就小學英語課堂組織的提問設計與實施中所凸顯的問題進行分析梳理,并結合具體案例提出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的設計建議。
一、小學英語課堂提問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提問設計偏離教學主題內容,未能充分服務于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尤其是在授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為了熱身和盡快營造英語學習的課堂氛圍,授課教師習慣性以這樣的提問開始一節(jié)課的授課:“Are you happy today?”或“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這些日常對話的提問,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起到集中學生注意力的作用,但是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這些與課堂授課內容契合度不高的導入提問,一方面造成了課時的浪費,因為學生多半僅會出于禮貌原則和對任務的完成,流于形式地應答“yes,I am happy”和“yes,it is fine”,這樣這堂課的導入就無法起到調動學生學習動機和刺激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其次,僅限于Yes or No形式的提問,對于英語語言的綜合運用起不到實際的鍛煉作用,并且不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的千篇一律式的提問,無法實現(xiàn)課堂導入為接下來的授課內容進行鋪墊和銜接的效用。
(二)提問設計只為滿足教學流程設計的需要,未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
小學英語的操練環(huán)節(jié),是課堂組織中促進學生積極開展知識吸收和內化的環(huán)節(jié),在操練環(huán)節(jié)的提問,不僅能引導學生的英語學習,還能為學生提供英語學習的動機和信心。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應尤其注意問題提出的及時性和實效性。在現(xiàn)實教學中,授課教師為了盡快推進教學組織進度,容易為問而問,并且最終往往以教師的理解代替了學生的思考,提問非但沒有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反而成了一種擺設,盡管課堂上熱熱鬧鬧,而實質上還是教師的“一言堂”,難以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
(三)提問的設計缺乏多樣性和層次性,未能充分貫徹新課標“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
課堂提問應該是教師有效組織教學活動的法寶,而現(xiàn)實授課組織中,我們經(jīng)??吹浇處煹恼n堂提問缺乏激勵性,甚至無法促進盡可能大范圍的學生參與課堂活動。這主要表現(xiàn)為,一方面,提問過于簡單,學生不需過多思考,不需充分運用語言就可以應付作答;另一方面,課堂提問變成了尖子生出彩的機會,后進生和中等水平學生成為優(yōu)秀學生發(fā)言表演的觀眾。小學英語新課標強調英語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這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讓全班學生參與課堂活動而降低課堂授課的質量,更不是指為了推動學生形成爭優(yōu)氛圍而通過優(yōu)等生表現(xiàn)出彩以鞭策后進生?!懊嫦蛉w學生”的本質在于,課堂授課應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參與到學習中來,并有學習的收獲和成就感。因此,為貫徹“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精神,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的設計應具備多樣化及體現(xiàn)層次性。
二、小學英語課堂提問設計的對策建議
基于上述有關小學英語課堂提問設計的不足,筆者以小學英語教材內容為具體案例進行分析,以探討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的合理設計。
(一)以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為導向,進行課堂提問的有效設計
現(xiàn)行小學英語教材眾多,各小學普遍采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等出版的教材,盡管各版本教材的編排上有各自的特色和側重,但是這些教材的編撰服務于國家教育部有關小學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會在不同教材遇到類似話題的英語教學內容,這在給教師的備課帶來備課設計遷移和參考便利的同時,也使得教學設計上出現(xiàn)了“以不變應萬變”的將就現(xiàn)象,反映到課堂提問的設計上,就會看到執(zhí)教人員在教授英語過去式的時候,普遍采用“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或“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yesterday?”進行提問設計。對此,筆者認為,在教學目標梳理清楚之后,一方面,執(zhí)教人員要謹記在課堂實施的“導入—呈現(xiàn)—操練—鞏固—作業(yè)布置”五大環(huán)節(jié)中,所有的提問活動要與實際授課的主體內容關聯(lián)起來,這不僅能起到反復熟悉主題內容的作用,也能讓課堂的提問前后銜接,提高課堂組織的連貫性。另一方面,提問的設計應圍繞授課目標盡量推陳出新,讓課堂的提問具有新意,進而培養(yǎng)學生認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比如在教授英語過去式的時候,除了直接提問當?shù)刈蛱斓奶鞖鉅顩r,教師也可以轉變提問互動的形式,通過組織學生觀看和聽取天氣預報英文片段之后,使用“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in +地點”的句型開展英文問答。雖然本質上學生仍是在完成使用過去時報告天氣狀況的任務,但是學生在回答不同地方昨天的天氣狀況的時候,會深切感受到使用英語過去式可以描述很多地方的情況,提高了教學目標實現(xiàn)的愉悅感,提高了對英語實用性的感悟。
(二)領悟基礎階段的英語教學精神,設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問
教育部頒發(fā)的《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指出:“小學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tài)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睂嵺`證明,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習興趣的關鍵在于學習內容的趣味性、實用性,以及教學手段的多樣性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感受學習的樂趣,培養(yǎng)他們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進而形成學習英語的心理優(yōu)勢,使學習動力、學習成績和學習信心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構成良性循環(huán)。
生動有趣的課堂提問,能夠在推動學生思考的過程中促進學生英語的綜合運用,而學生成功回答問題所帶來的成就感可以激發(fā)他們英語學習的動機和興趣。以外研社版小學英語教材(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下冊Module 6 Unit 2 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 為例。通過教材分析,本單元授課重點為使用動詞過去時態(tài),描述在過去時間里所開展的各項活動。所以在授課的導入提問中,可拋棄單詞背誦問答的課堂組織,取而代之使用看圖說話開展授課。通過指導學生對單元配圖的觀察,教師可以設問:“Look at the two girls in the picture,Do you know where they are and what did they do?”這樣課堂學習之旅就開啟于輕松的“看一看,說一說”,而不是壓力下緊張的背誦核查提問活動了。并且,在形象圖示的提示幫助下,學生回答的準確度得到一定的保證,回答問題的準確率得以提高,這能夠給學生營造安全舒適的學習氛圍,帶來學習的成就感,進而吸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此外,開展與本單元學習主題高度切合的提問活動。學生通過回答問題,直入單元學習的中心,能較為迅速地感知和建立起本單元學習的任務,這為開展后續(xù)內容學習進行了鋪墊,有利于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和嘗試語言學習。
(三)貫徹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精神,增強提問設計的多樣性和層次性
提問不僅僅是一種獲取教學信息反饋的課堂手段,更是一門藝術,有效的提問能使學生充分地融入快樂學習的氛圍中,并激發(fā)出極大的參與度和學習積極性,這是貫徹新課標指導下的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必然。在設問中,教師要特別注意提問的層次性和多樣性。筆者仍以外研社版小學英語教材(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下冊Module 6 Unit 2 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 為例進行探討。
課堂操練環(huán)節(jié),有效的設問有助于保證課堂授課的順利開展,所以在提問的時候,要有步驟,注重由淺入深,遵循語言學習由易到難的學習規(guī)律。針對本授課的操練環(huán)節(jié),首先,進行基礎水平的認知型提問:“What did the two girls do in the park?”該設問為看圖說話練習,學生通過看和說的簡單活動,對圖片呈現(xiàn)的畫面進行描述,并運用英語動詞的過去式對圖片里的活動進行陳述,大部分學生是可以作答的。認知型提問的重點并不在于學生回答的速度,而是著重于學生回答的參與面,通過大部分學生的回答,營造人人敢于開口、人人樂于參與的語言學習氛圍。其次,在確保全體學生參與學習的基礎上,提高設問的要求,體現(xiàn)提問的層次性,設計出推理型的提問:“What any other activities did the two girls do in the park?”該設問已超出簡單通過圖示內容進行觀察回答的范圍,需要學生進行想象和推理,為學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間,既能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又能促進學生對話題下英語單詞、句型的拓展練習。這樣的開放式提問,并無統(tǒng)一標準的答案,學生完全可以結合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充分發(fā)揮想象力,運用動詞過去式進行推測描述即可。學生在自圓其說的語言表達中,實現(xiàn)了英語綜合能力的運用,更重要的是吸引了更多層次學生參與到英語課堂當中,緊扣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最后,教師可以設置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創(chuàng)造型提問:“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 in your home?”該提問為創(chuàng)造型提問,既基于本課英語過去時態(tài)的學習主題,又由教材單詞句型的學習外延到學生的實際生活的關心,拉近師生的距離,體現(xiàn)語言教學和情感教育的并驅,讓學生意識到英語是一門來源于生活并能運用于生活的語言,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實踐過程中,提問的層次性不僅僅體現(xiàn)為設問要求的推進、提升,也體現(xiàn)為對提問回答組織的多樣性,比如簡單的提問可邀請單個學生進行回答,中等層次的提問可通過兩兩對話或小組討論來組織開展,而推理思考型提問則需通過填寫匯報小組調查報告等較為復雜的形式來開展,從而在提問完成的過程中,體現(xiàn)通過提問互動,促進課堂組織形式由個人到小組,由小組到半班,由半班到全班參與等多種課堂組織形式的呈現(xiàn)。
總之,提問是課堂組織重要手段之一,小學生學習具有注意力不夠集中、需要激發(fā)興趣等身心特征,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只有注重提問的有效設計,才能更好地符合新課標下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Teacher Question-answer Strategy and the Cognitiv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eacher Questions and Learner Response.Dantonio.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1988
[3]陳琳.通過英語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奠基——英語課標修訂組組長陳琳教授談《英語課程標準》的修訂與實施[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1(4)
[4]任計茹.興趣是學習英語的“敲門磚”[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7(3)
[5]鄧凱.提高中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6
[6]陳鳳葵,李富強.小學英語課堂活動的優(yōu)質特征—— 一節(jié)觀摩課引發(fā)的思考[J].課程教學研究,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