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
摘 要:一直以來,課外活動都僅是被單純地視為課堂教學的延伸與補充。殊不知,課堂活動能讓學生獲取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繼而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以及綜合水平的提升。對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善于通過設計小學數學課外活動,推動數學教學改革的發(fā)展進程,繼而確保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外活動;教學改革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學理念要求現代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除了需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外,尚需對課外活動的開展給予高度重視,如此方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繼而確保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一、趣味性與知識性的統(tǒng)一
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更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繼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當然,在此過程中,教師需注重建立課外活動與數學本身之間的聯系,如此方不至于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僅是單純地玩樂,而無益于自身能力的增長。相應的,在建立了活動與數學之間的聯系后,教師亦不能過于強調活動的知識性,否則將會導致活動變得索然無味,自然也就難以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因此,唯有努力實現課外活動知識性與趣味性的完美結合,才能使學生在體驗數學活動趣味性的同時增強自身的各方面能力,進而有利于將這種學習熱情轉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從而確保高效的學習效果。
如,在開展基于數學的課外活動中,教師便可組織學生以“尋找生活中的數學”為題,以此建立數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從而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找尋與數學相關的素材,進而通過提取其中的數學問題來幫助學生進步與發(fā)展。此外,為進一步增強活動的趣味性,教師可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對生活中數學素材的探索,并要求學生自由選擇匯報形式來匯報最終的活動成果。此后,學生經過探索并將自身所得成果已多樣化的匯報形式呈現給教師,有的是用書面表達的方式,而有的則利用情景劇進行表演??梢?,開展內容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無疑是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廣闊且能充分展示自身的平臺,而這樣的平臺將有利于學生積極情感的展開,繼而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確保高效的教學效率。
二、指導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
小學生思維大多處于形象認知階段,然而由于小學數學知識大多具有一定的邏輯性與抽象性,因而要想讓學生真正深入理解小學數學知識,除了需注重課堂中的教學外,課后的訓練亦不容忽視。傳統(tǒng)的課后練習,教師往往要求學生以書面的形式來完成,這種形式單一的練習方式久而久之必將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進而在面對教師所留的課后練習題時,往往都是消極應對,因而無法真正起到提升與鞏固的效果。對此,教師便可結合小學生愛玩、好動的天性以及以形象思維為主的思維特點,以戶外活動的形式來設置相應的練習,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并有利于深化學生對小學數學知識的理解。如針對軸對稱圖形的課后練習,教師便可組織學生以軸對稱圖形為題進行圖形設計,從而鞏固學生的課堂所學。
三、提供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
瑞士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曾經說過:“兒童的思維大多是以其動作為起始,若斬斷了思維與動作之間的關聯,其思維便無法得以有效發(fā)展?!币虼耍槍πW數學的學習,教師也應注重學生手腦的解放,并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動手實踐的機會,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較之傳統(tǒng)課堂教學,戶外活動所能提供的空間將更加廣闊,因而有利于打破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限制,并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繼而有利于學生思維以及實際動手能力的發(fā)展。如,針對小學數學知識中各種圖形知識的教學,教師便可組織學生進行各種圖形模型的制作,一方面可深化學生對圖形知識的認知,另一方面則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空間感,繼而有利于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發(fā)展。
如,學習了“軸對稱圖形”的相關內容后,教師便可引導學生自主動手進行軸對稱圖形的制作,如此一來,不僅能極大程度地增添課外活動的趣味性,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并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四、實現學主主體性與教師主導性的結合
新課程改革標準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并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如此方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對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其在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時,亦需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以促進學生知識、技能或情感的全面發(fā)展。當然,無論是課外活動的設計與開展,教師都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并聯系學生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如此方有利于學生主動性的激發(fā),進而確保學生的全面進步與發(fā)展。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積極開展內容豐富的課外活動,以此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為廣闊的學習平臺并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學生對小學數學知識的理解水平,最終確保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余江林.小學數學課外活動課的設計與實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3(24):190.
[2]朱國軍.基于“學校本位”的小學生課外活動課程設計與意義:以N小學“四點鐘課堂”實驗為例[J].新課程研究(旬刊),2014(11):127-129.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