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靜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耗時長,見效慢,就好比一場負重而致遠的長跑比賽,短期內沖刺效果不是很明顯,很多教師對此感到頭疼不已。對初中語文的教學現(xiàn)狀展開了討論,并提出幾條可行的改良策略,與大家分享一下。
關鍵詞:初中學校;語文教學;改善策略
眾所周知,初中語文教學課業(yè)任務重,課程難度大,持續(xù)時間長。不少教師因為短時間內看不到教學效果,久而久之,耐心便喪失殆盡,很多學生也因為十天半月的突擊不見成效,便失去了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凡此種種,嚴重制約了初中語文教學的發(fā)展。筆者身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有責任為改善這一現(xiàn)狀出謀劃策。
一、巧設貼近生活的問題,讓學生愛上語文
語文源于生活,故而應該回歸于生活。目前,初中語文教學存在著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那就是教師單單將施教的場所限制于教室這個小空間,忽視了語文教學的本質,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熱情。有鑒于此,在平日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在緊緊圍繞教材的基礎上,巧妙地設置一些貼近初中生實際生活的問題,此舉不僅可以拉近語文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距離,而且能夠活躍索然寡味的課堂氛圍,撥動學生心中的求知之弦。
例如,在教學《回憶我的母親》(八年級上冊)這一篇文章前,筆者就對臺下的學生發(fā)問道:“同學們,你們是否還記得是誰十月懷胎將我們生下?是誰教會了我們洗衣疊被?”這個時候教室里響起了同一個答復:“母親?!惫P者滿意地點了點頭,對學生進一步問道:“那今天老師想問問大家,你們都是通過什么方式來回報母親的愛呢?”隨著筆者的話音剛落下,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里立即響起了一片嘈雜的討論聲,有的學生回答:“我為工作勞累一天的母親洗過腳?!庇械膶W生回答:“我用暑假打零工賺的錢給母親買了一件新衣服。”總而言之,各種各樣的回答都有。等同學們說完后,筆者就適時地引入了本節(jié)課要講的內容:“同學們,從你們充滿感恩的聲音中,老師可以深深地體會到你們對母親的那份深厚的情誼,今天就讓我們大家共同來學習《回憶我的母親》一文,更深一步地去感受母親那份樸素而又偉大的愛?!?/p>
通過把語文問題生活化,能夠很好地誘發(fā)初中生的求知欲望,喚醒他們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對教師的課堂教學無疑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教學
在日常的初中語文教學中,相信不少教師或多或少都遇到過這樣令人郁悶而又不解的情況:明明自己嘔心瀝血地備好了課,對教材進行了深度剖析,教學過程也是次序分明、條理清晰、重點明確,可還是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氣氛依舊像往常一樣萎靡不振,造成了語文教學的高投入、低回報。其實說白了,這就是教師教學背離學生實際需求的表現(xiàn),打個比方,學生大冬天的需要棉襖御寒,教師費了半天勁卻給學生送來短褲,還非要學生穿上,其結果可想而知,吃力不討好。任何不切實際的努力,基本等同于瞎忙活。
例如,在教學完《秋天的懷念》(七年級上冊)這一章內容后,筆者會隨機抽查部分學生,以提問的形式來檢查這些學生對本文的學習掌握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問題,找出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再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鞏固訓練,直到學生徹底掌握為止。
《孫子·謀攻》:“知彼知己者,百戰(zhàn)不殆?!背踔姓Z文教學也是一樣。教師只有在詳細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接受能力、學習進度、現(xiàn)有知識水平的基礎上,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精準發(fā)力,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相吻合。只有對癥下藥,方能見效快、療效好。
三、成立語文合作學習小組
人有千姿百態(tài),花有萬紫千紅。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必然存在的,就比如說有的學生記憶力很強,而有的學生記憶力則較弱,有的學生腦袋反應很快,而有的學生腦袋反應則較為遲鈍等等,各種差異不一而足,這些先天差異直接導致初中生在語文知識接受能力上的參差不齊,有的學生才華橫溢,成績突出,有的學生才蔽識淺,成績一般。如此一來,就造成那些學困生越來越跟不上語文教師的講課步調,進而使其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受到打擊,語文成績節(jié)節(jié)下滑。而成立語文合作學習小組的目的,就是促進每一位學生更好地發(fā)展,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學習中,及時消滅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沉疴宿疾”,以此幫助那些后進生重新建立起對語文學習的自信心,使其真正體驗到學習語文的無限樂趣。
運用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初中語文教學,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收獲優(yōu)異的語文成績,可謂一舉兩得。
本文僅僅是筆者個人的一點初中語文教學經(jīng)驗,實屬粗鄙短見,希望能為語文教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盡一己微薄之力。同時,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筆者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會繼續(xù)不懈努力,致力于為學生打造更為優(yōu)質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苗剛.初中語文基礎知識教學方法點滴談[J].新課程(中學),2011(11):55.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