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秋
摘 要:合作學習,是學生深度學習的有效形式之一。在倡導深度課改的當下,筆者探索基于“深度學習”理念觀照下的有效合作學習方式,從指導學生學習合作技能、建立活動流程、評價合作成果等方面入手,推進音樂課堂的深度學習,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深度學習;音樂課堂;團隊合作
中圖分類號: G62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8)02-052-1
《中國教師報》提出“深度課改”,和“深度課改必然要關注深度學習”,認為“合作學習是實現(xiàn)深度學習的有效形式”。《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綱要》也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fā)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課標》(2011版)在”過程與方法“中也倡導“合作”。
鑒于此,在倡導深度課改、深度學習的當今,筆者對“深度學習”理念觀照下的有效合作學習方式進行了初步嘗試。
一、科學地建立合作團隊
團隊合作學習,首先面臨的是如何根據(jù)班級情況、學生特點科學地組建團隊。以五年級甲班為例,本著“以生為本,組內(nèi)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引導學生理清步驟,組建團隊。
1.團隊規(guī)模。 老師引導學生根據(jù)班級總人數(shù)和男女生人數(shù)規(guī)劃團隊個數(shù)(7個)、規(guī)模(6人/團)、團隊中男女生人數(shù)(女生不少于2人,男生不少于3人)。
2.遴選隊長。 老師引導學生制定標準,可以自薦或師生推薦成為候選人,大家投票,最終選出7位隊長。
3.由隊長與其他學生互選,組成團隊。 這個過程,大多數(shù)同學比較興奮,但也有個別學生可能比較落寞,如上課不守紀的,隊長一般不會優(yōu)先考慮,膽小或者不合群的,自己也不會主動選隊長。但根據(jù)事先規(guī)定的團隊規(guī)模,隊長最終會向這些同學伸出歡迎的雙手,老師也會及時鼓勵這些后進學生。
二、有序地確定活動流程
由于小學生剛剛開始學著合作,活動的能力還比較弱,需要老師扶一把,這是一個操作性比較強的活動流程,能讓學生少走彎路,不浪費有限的課堂時間,使合作變得有效。
1.明確合作學習內(nèi)容。 團隊合作時,結合教學內(nèi)容,圍繞一~二個音樂要素,確定深度學習的內(nèi)容。如《銀色的樺樹林》一課,團隊學習實踐的是“演唱形式的設計”,結合團隊成員特點,設計并排練。
2.示范合作學習流程。 學習內(nèi)容清楚了,怎么活動,大家還是有點無從著手。因此,老師請團隊1上前,邊引導其開展合作活動,邊與觀摩的團隊一起,制定相關的流程。Ⅰ.交流傾聽,初定方案:隊長組織大家討論“哪種演唱形式比較合適大家唱?”同學們七嘴八舌。老師介入:如何節(jié)約時間又能有好的設計?五年級學生已知聆聽的需要。團隊1最終花了3分半鐘確立了“齊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和隊型。Ⅱ.實踐改進,完善合作:排練歌曲1~2遍,隊長組織成員們再次交流,改進不妥的地方,重新排練演唱。Ⅲ合作演出,互學相長。團隊1以全新的面貌展示了合作學習的成果,得到了大家的掌聲和中肯的建議,為課后的復排,指明了方向,使深度學習的效應得到延伸和鞏固。團隊合作學習時,老師盡可能站幕后,在學生需要時出現(xiàn),做引導或指導。
三、多元地激發(fā)合作動力
為了團隊合作學習能良性循環(huán),有必要激發(fā)團隊的合作動力。動力來自哪里?《課標》(2011版)指出:通過科學的課程評價,有利于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動力。因此,有必要建立多元的評價機制,激發(fā)動力。
1.多元的評價指標。 《課標》(2011版)“課程內(nèi)容”中有要求:能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表演作簡單的評價。為了引領學生將評價落到實處,使學生評價時有指標可參照,筆者根據(jù)課堂合作學習情況,引導學生設立“音樂團隊星星亮”評價指標,主要有:①音樂的表現(xiàn)與創(chuàng)編:Ⅰ能有表情地演唱(背唱)歌曲,音色統(tǒng)一,聲音響亮;Ⅱ音準節(jié)奏準確,演唱形式豐富;Ⅲ隊型、動作編排有創(chuàng)意等。②合作的情感與態(tài)度:合作過程中的參與度、交流傾聽、互助協(xié)調。③機動指標:圍繞課時合作學習的內(nèi)容設置。如在《銀色的樺樹林》一課合作學習后,引導學生圍繞“演唱形式設計是否恰當?我參與設計和傾聽了嗎?”展開評價,在合作學習《綠色的祖國》集體舞后,評價“舞蹈動作是否整齊,流暢?我得到了誰的幫助?”等。評價時,教師把評價內(nèi)容劃分成一個個細小的指標,旨在使學生的評價更具可操作性,引導學生更多地關注自己、關注與同伴的合作互助,關注在音樂技能、音樂審美和人文價值觀等方面的表現(xiàn),從而推動學生深度學習的有效性,最終提升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
2.多元的評價方式。 《課標》(2011版)“評價建議”:自評、互評及他評相結合,并指出:“班級音樂會”是音樂課程特有的一種生動活潑的評價方式……達到相互交流和相互激勵的目的。
而我們的團隊合作演出,亦是小型音樂會。為了使音樂會有序開展,鼓勵學生參與表演、欣賞、評價,進一步提升音樂素養(yǎng)和文明禮儀,老師激勵大家“爭做自信小演員、文明小觀眾、專業(yè)小評委”,并指導出臺了“星星亮加★評價制度”。可以自評“今天我在哪些方面有了進步?”等,進一步認識自我,提升自我;可以互評、他評,在關注別的團隊時,反饋自己的表現(xiàn),以評促學,互評相長;同時引導學生關注評價語言“如何讓別人更愿意接受你的建議和評價?”通過多元評價,進一步學習溝通交往能力。在評價團隊和個人時,更側重于評價團隊的表現(xiàn),讓學生認識到團隊合作就是一個學習共同體,每個人都有責任為團隊而努力。如在評價文明小觀眾時,就以團隊為整體進行加★或扣★。
筆者經(jīng)過近幾年的課堂實踐發(fā)現(xiàn):在這個可以自由創(chuàng)作的時空里,學生們似乎更愿意自主地走近音樂,參與實踐,他們在對音樂進行二度、三度創(chuàng)編、表演、評價的過程中,豐富了情感體驗,完善了音樂技能,提升了音樂的核心素養(yǎng)。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