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群
【摘要】本文論述農(nóng)村幼兒禮儀教育應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主,提出以游戲為載體探索打造游戲環(huán)境,將禮儀教育貫穿幼兒一日生活;通過家園合作,做好孩子的習慣養(yǎng)成教育;以榜樣引領培養(yǎng)良好的氛圍;開展多樣化的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幼兒更快樂、更健康地發(fā)展,讓幼兒受益終身。
【關鍵詞】農(nóng)村幼兒 禮儀教育 游戲環(huán)境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1A-0151-02
幼兒期是幼兒養(yǎng)成社會規(guī)范意識的敏感期,《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的一日生活和各項活動之中。農(nóng)村幼兒禮儀教育應當遵循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探尋適合幼兒的禮儀教育策略,讓良好的行為習慣成為幼兒融入自然、適應社會的指路明燈,在自由自主、愉悅、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中促進幼兒快樂成長、全面發(fā)展,讓幼兒受益終身。
一、打造游戲環(huán)境,將禮儀教育貫穿幼兒一日生活
《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指出:幼兒園要創(chuàng)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huán)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xiàn)能力的機會與條件,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的發(fā)展。教師對幼兒禮儀教育的培養(yǎng)方式不應該是說教式、煉獄式、苦練式,而應該從認識兒童開始,幼兒天性好動,以形象思維為主,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不會客觀判斷、易沖動……抽象的理論和空洞的說教不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讓幼兒在多樣化的一日生活和游戲活動中學習、探究、建構知識,讓他們自由自主、身心愉悅地參與實踐,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禮儀”熏陶,通過游戲活動讓禮儀的種子在幼兒心中生根發(fā)芽,為幼兒的健全人格奠定堅實的根基。我園全方位打造禮儀教育環(huán)境,讓幼兒在潤物細無聲的環(huán)境中陶冶情操。我園精心設計以“播種文明,收獲溫馨”為主題的禮儀形象墻,讓教師、幼兒、家長一進校園大門就看到維尼熊、跳跳虎、悠悠驢三個小動物相親相愛、和諧相處的畫面,使美好的心情從早晨入園開始。我園還根據(jù)不同年齡孩子的認知和審美特點,結合禮儀教育內(nèi)容設計長廊,如小班的禮儀兒歌長廊、中班的禮儀故事長廊、大班的禮儀游戲長廊,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學禮儀、用禮儀。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我園充分利用游戲活動進行禮儀引導。如玩滑梯時,提醒幼兒互相謙讓,不爭搶、不推擠;洗手時,引導幼兒排好隊洗手。幼兒的生活中充滿著教育契機,通過幼兒的日常表現(xiàn),評選出禮儀小標兵,激勵幼兒學禮儀、用禮儀。如在幼兒入園時,禮儀標兵和值班教師佩戴禮儀綬帶笑臉相迎、主動問候,在教師和小標兵的示范引領下,幼兒學會主動問候他人。
二、家園合作,共同促進幼兒文明禮儀
由于我園地處農(nóng)村,父母對于禮儀教育的意識不強,他們覺得孩子小,沒必要去計較幼兒的一言一行,覺得只要孩子開心就好。如在幼兒園飯桌上,幼兒將自己不喜歡吃的東西扔給別人,自己喜歡吃的不管別人同不同意就去飯碗里搶,教師跟家長溝通,要求配合學校做好孩子的習慣養(yǎng)成教育,家長卻覺得老師是小題大做,往往當成了耳旁風。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為了實現(xiàn)家園的同步教育,我園通過班級QQ群、微信群、學校微信公眾號、宣傳欄等平臺幫助家長認識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禮儀教育能力、傳播科學的教育策略。我園還成立了“家園共同體”,開設“新父母”課堂并定期授課,邀請資深教育專家前來講課,及時更新家長們的教育觀念,為家長們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走出教育誤區(qū)。同時,我園開展禮儀教育大討論,家長的教育觀念、教育意識、教育方法都有所提高,如某位家長分享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卡皮察的故事,讓家長們意識到習慣養(yǎng)得好,終身受其益?!凹覉@共同體”的成立,讓幼兒園的禮儀教育踏上了新的征程,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
三、榜樣引領,促進幼兒文明禮儀的養(yǎng)成
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習慣養(yǎng)得好,終身受其福;習慣養(yǎng)不好,則終身受其害。”為了幼兒一生的成功與幸福,我園通過說禮儀兒歌、講禮儀故事、做禮儀操、演禮儀節(jié)目,為幼兒形成良好行為習慣鋪路架橋。兒歌短小簡練、節(jié)奏明快、音樂性強,我園開展了“說禮儀兒歌”活動,如每天幼兒就餐前,教師引導幼兒說用餐兒歌《吃飯歌》,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幼兒心情愉悅,吃飯噴噴香?;谵r(nóng)村留守兒童較多的特點,我園開設了“講故事”環(huán)節(jié),每周通過微信將故事內(nèi)容、揭示的道理以及教師的故事音頻發(fā)送給家長,讓家長和幼兒一起聽故事、明事理?!白龆Y儀操”,即為了展現(xiàn)幼兒的活潑可愛、樂觀開朗,我園教師根據(jù)幼兒的特點自編自創(chuàng)禮儀操。禮儀操分為問候禮儀、生活禮儀、學習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四個方面,讓幼兒在歡快的音樂中鍛煉了體質(zhì),又學會待人接物、團結合作、尊敬長輩、謙讓守禮、認真傾聽等禮儀知識。在“演禮儀節(jié)目”中,我園定期開展情景劇表演活動,教師根據(jù)幼兒日常生活自編禮儀情景劇,讓幼兒在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表演中明辨是非。如幼兒在禮儀故事“我的飯館開張了”展演中,學會介紹自己的特色、待人接物、與同伴相處??梢?,教師每“播”下一個動作,幼兒將收獲一個習慣;每“播”下一個習慣,幼兒將收獲一個品格。讓幼兒時時刻刻與文明相伴,用它美化自己的言行,積極爭做小小文明人。
四、開展多樣化社會實踐活動,讓禮儀融入幼兒生活
社會實踐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一種模式。為了讓禮儀融入生活,我園定期組織幼兒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從中培養(yǎng)互幫互助、團結友愛、尊重謙讓等禮儀習慣。如我園先后開展了走進海軍紀念館、泰州動物園、園博園、田園牧歌等親子游活動,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增進了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家長關系;先后舉辦了“感恩有你”“共享愛的陽光”活動,讓幼兒學會感知父母和周圍人的愛,學會表達愛、回報愛,增強留守兒童的交往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將感恩的種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明確指出:“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其他領域?qū)W習與發(fā)展的基礎。”幼兒園應遵循幼兒天性,立足于幼兒發(fā)展特點,引領教師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自主、愉悅、創(chuàng)造的游戲空間,促進幼兒良好的生活與衛(wèi)生習慣的養(yǎng)成,使之成為幼兒融入社會、適應社會的指路明燈,讓其終身受益。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