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華+馮燕
【摘要】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就是要“語文學習生活化,語文課堂生活化”,在自我意識和興趣指導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這種實踐不單純是老師的設(shè)計,不僅僅是老師的“實踐備課”,要無形無聲處體現(xiàn)孩子們的認知、感悟,讓實踐活動不停留在“動手動口”,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生身心全面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guān)鍵詞】綜合實踐;語文;生活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近日在北大中文論壇上看到一個帖子:全國各地有一半以上的語文老師是不合格的。作為一個從教十多年的語文老師,看到之后,不禁陷入深深的思索,語文教學如此“不得人心”?語文教學法雖不斷進行探索,但多年的積累有誤區(qū)。語文教學應(yīng)該是怎么樣的?結(jié)合開展綜合實踐課堂的體會與收效,就小學語文課堂的生活化淺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一、激發(fā)語文課趣味
在詢問不同班級、不同語文老師的很多學生后,得到的答案很讓人失望。語文本來是一門很有意思的課,特別是小學語文,但許多老師把它弄得生硬,沒有任何意思,學生感受不到其中的趣味。語文老師只注重了課本中的“課”,缺失了“本”,缺少了人文關(guān)照,把語文課上成只有知識的傳授,沒有生活的氣息。很多專家學者和課堂實踐者多次提出語文課堂要“活”起來,但在老師主觀和教育客觀效應(yīng)的多重影響下,語文課堂依然循規(guī)蹈矩“悄無聲息”。語文教育的真諦是什么?是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生活。也許會有很多語文老師大半生都走過來了,他還在固執(zhí)地認為,教語文只是為了叫學生在語文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這么簡單,而絲毫沒有把語文中的那種人文情懷傳達給他們。
這種情況在語文教學中并不少見,比如老師講葉圣陶的文章,開始就講作者簡介,“葉圣陶是我國著名作家、教育家、編輯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钡谛W生(包括中學生)的文章中、思想意識中、對課文的理解中,怎么體現(xiàn)出這些內(nèi)容?在學生沒有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容,沒有體會作者的情感,沒有把內(nèi)容變成一種內(nèi)心體驗時,老師已經(jīng)把鮮活的內(nèi)容用呆板的知識點替換了。語文課堂是最有意思的課堂,卻變成了“皮厚、灌輸、難懂”的“嚼蠟、枯燥”課堂,而那些沉重書包中的重復作業(yè)更偏離了語文本質(zhì)。激發(fā)語文課的趣味性,使語文課生動有意思,就必須使我們的課堂生活化。
二、語文課中的綜合實踐使語文課走進生活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就是要“語文學習生活化,語文課堂生活化”。這里并不是簡單地在空間和時間上拓展,也不是散養(yǎng)式,更不是不要老師的主導性。生活化是讓課本的知識有生活的氣息,生活中的知識有語文的影子,兩者相輔相成。讓學生學以致用,感受其中的意思。
我在講授《鳥的天堂》一文時,學生對榕樹、對生活中的鳥類、對劃船、對自然的樂趣知之甚少,如果逐段講解,肢解文章,學生知道的只是“大榕樹上有很多鳥”而已,學生對文章的美、作者感受到的美,對現(xiàn)實生活中自然認識、探索精神都很難深入理解體會。如何讓學生深入走進文本?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去體驗、去實踐,課堂也能成為“鳥的天堂”——走近教室,學生們在準備上 課、說話、游戲甚至玩鬧,踏進教室,學生看到我,都靜了下來,我借勢誘導:都說學生們活潑聰明,怎么死氣沉沉?誰講個笑話?學生們又議論,然后互相叫著名字,誰誰誰講得好,教室里熱鬧起來,我拍拍掌,示意學生靜下來,教室里又安靜了,接著聽學生們的笑話,有幾個把全班同學都逗笑了,教室里很熱鬧。這時我讓同學們旅游——設(shè)計小組,假定景點,結(jié)合課本內(nèi)容,學生們真的把文章中的情景再現(xiàn)了——很熱鬧很舒心的一課,學生像摘果子一樣抓住了重點詞句深入理解了“鳥的天堂”。
三、利用綜合性學習使生活融進課堂
五年級上冊《遨游漢字王國》和下冊的《走進信息世界》是課內(nèi)外一體的、規(guī)模較大的綜合性學習,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jù)學校、家庭和當?shù)貙嶋H情況開展活動。如《走進信息世界》這個主題,我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展開學習。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搜集資料,了解信息傳遞的方式及其變化。開展調(diào)查,了解現(xiàn)在主要通過哪些途徑來獲取信息,認識信息與我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密切關(guān)系。開展辯論,如何正確使用媒體,將生活中的知識運用到課堂,辨別信息的良莠,自覺抵制不良信息。再通過選擇感興趣的話題,搜集和處理相關(guān)信息,寫簡單的研究報告。培養(yǎng)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在綜合性學習中學生水到渠成地將生活中的收獲融進課堂、融進學習。
語文實踐活動課,就是把學生接觸和想象到的生活中的情景還原,進而理解。語文老師最大毛病就是不會走入文本來解讀,只是肢解式地講解。所以,學生們節(jié)假日、外出旅游、家庭勞作、同學親人間交流、日常起居、學校開展活動等等生活中的事,都可以設(shè)計成課題,在課堂中變化、表現(xiàn)。
語文中的聽說讀寫都在學生生活中慢慢顯現(xiàn),得以應(yīng)用、練習,語文學習變得有意思,變得輕松,因為生活中有語文,語文課也是學生們成長的生活園地。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