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兆唐
摘 要:班主任工作需要對特殊兒童進行特別關注。具體做法是:加強心理矯治,逐步走上進步的軌道;運用積極心理進行關愛,助力班級管理;加強溝通交流,生成特殊兒童的教育合力,以此,帶出育人好班級。
關鍵詞:班級管理;特殊兒童;心理教育
特殊兒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班級的穩(wěn)定發(fā)展,所以,班主任要對特殊學生和他們的特殊心理進行特別關注,對此,我的做法有:
一、加強心理矯治,逐步走上進步的軌道
班主任一方面要根據(jù)學生的情緒變化和行為舉止,觀察部分特殊學生內心變化;另一方面也要通過關注、引導等活動,了解學生的認知、情感和態(tài)度,讓學生打開心扉,傾訴真情,對癥下藥。如班里有一個孩子,對學習缺乏基本的興趣,上課思想不集中,經常丟三落四,只有老師或家長盯著才能勉強完成,但勞動積極,甚至非常樂意干又臟又累的活,為此,我專門找他促膝交心?!斑@么積極勞動,你是跟誰學的?”“跟奶奶學的!”“我奶奶特別能干,我有時候看到奶奶累了就幫助奶奶干一點?!薄澳氵€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他驚訝地看著老師?!澳棠炭隙ê芟矚g你吧!”“是呀!”“那奶奶一定也希望你是個愛學習的好孩子,那你自己怎么看自己?”“爸爸媽媽都去打工去了,沒時間管我,我有時很笨學不會,有時候特別討厭學習!”“怎么會呢?”“我一做作業(yè)就難受。”“不是這樣的,其實你是一個很聰明很懂事的好孩子!”得到再次肯定后,他放松地跟我聊了起來……
我的行為矯正策略:一是進行了一次專門家訪,和他的家人特別是爺爺奶奶進行了溝通交流,告訴他們家庭教育引導的重要性,要多多注意孩子的學習教育,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溫馨的學習環(huán)境。二是讓他認識到不學習和小動作的危害性,上課要保持坐姿端正,手背到后面;把桌面收拾干凈減少注意力分散,逐漸改掉小毛??;認真聽講,提高注意的穩(wěn)定性,才能有好的學習成績。三是讓孩子找來一些卡片,寫下了“專心聽講、不要走神”等警醒句子,貼在書桌、文具盒、課本上,時常提醒自己。四是與各學科老師、家長和同學約定,共同關注。通過一學期的持續(xù)關注、跟蹤觀察,普遍反映孩子進步明顯,逐步學會了控制和調整自己的行為能力,建立了學習興趣,越來越受同學們的歡迎,也在一步步向好的方向發(fā)展。
二、運用積極心理進行關愛,助力班級管理
獨生子女時代,班主任面臨很多新的工作難題,在長期的班級管理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積極心理學的運用對于緩解班主任工作的挫敗感比較有效。積極心理學是致力于研究兒童的潛能和美德等心理品質中的積極因素的科學,強調拋棄把重心放在消極、障礙、病態(tài)的方面,極力倡導研究孩子生活中的積極因素,研究的主要內容有“情感體驗、人格特征和人格品質、社會制度系統(tǒng)”三個方面的積極因素的應用和諧,它強調研究人的積極力量,提倡對問題做出積極的解釋。
通過學習,我意識到,教育不是呵斥和糾正,而是要善于與孩子交流;班主任老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積極力量,有針對性地進行鼓勵培養(yǎng),引導孩子主動克服,逐漸進步。如以往班主任工作常常以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作為班級管理的出發(fā)點,把問題糾正作為工作完成的歸宿。這樣在老師看來,幾乎就沒有好孩子了,這顯然違背了“人文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初心。因此,關注孩子的積極因素,善于發(fā)現(xiàn)“好孩子”和孩子的“好的方面”,既是班主任對孩子天性的尊重和贊揚,更是對“教育初心”做出的人文情懷的理解。班主任首先應該從自身做起,引導學生關注自身的積極因素,也是培養(yǎng)學生積極人格的有效舉措。同時,通過性格分類,引導孩子了解每種性格的特征和行為特點,換個角度看待身邊的人們和事情,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或者他人身上有很多的積極因素,從而激發(fā)孩子積極努力,不斷自我完善和持續(xù)提高,同時悅納自我和他人,逐步建構良好的人際關系。
三、加強溝通交流,生成特殊兒童的教育合力
班級管理離不開家長配合。當前特殊孩子問題頗多,但不能不去面對,對于留守兒童、單親孩子等缺關失愛的學生人群,容易表現(xiàn)出“脆弱、嫉妒、猜疑、偏執(zhí)、緊張、焦慮、抑郁、煩躁、暴躁”等問題。他們中有的孩子自尊心特別“強”,有時還不愿意接受老師、家長和別人的意見建議,有的甚至學會了欺騙老師和家長,可以說,這些不良因素使得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失去了應有的童年色彩和兒童樂趣,學習倦怠、厭學彌漫、自卑敏感、自我封閉、外表冷漠、內心狂熱……
我的做法:一是充分利用家長會就共性問題與所有家長進行積極的平和的交流,建構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的“連心橋”;二是特殊情況下利用家訪或者個別面談和電話、微信、QQ等現(xiàn)代交流方式,就個別孩子的個別問題與他們的家長取得即時的聯(lián)系,找出病因對癥下藥,密切合作治病救人,爭取把問題解決在未發(fā)生或者剛剛發(fā)現(xiàn)的苗頭狀態(tài);三是利用班會、校會、專家報告會等時機開展預防性心理輔導,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并逐步掌握心理調控的有效方法;四是班主任與家長加強溝通,經常交流,滲透心理教育和調節(jié)方法;五是采用游戲、演講、角色扮演等各種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活動,將心理教育引入學科學習,進行隨機的學科滲透,使日常的學習活動和心理教育融為一體。潛移默化之中關愛了特殊兒童,減少了班級管理的各種阻力。
總之,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有利于班級管理。班主任工作,必須轉變觀念,樹立新型育人觀念,帶出育人好班級,引導學生逐步走上生命增值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張維全,張芹.小學班級管理中“嚴”與“愛”的結合[J].華夏教師,2017(16):85.
[2]朱加貴,趙建成.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情緒”與“理性”方法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7(14):45,60.
[3]林莉.柔性管理在小學班級管理中運用的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7.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