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松
摘 要:本文首先從要求條件低、得到教師的認可、符合學生心理特性、與新課程標準教學理念相同、普及性較強這五點提出了趣味田徑在田徑教學中的可行性,然后從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思想、適合學生心理發(fā)展、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利于塑造學生的心理特性和觀賞性較強這五方面提出了趣味田徑在田徑教學中的作用。希望給田徑教師帶來啟示,促進其積極的應用趣味田徑進行教學。
關鍵詞:趣味田徑;田徑教學;可行性;體育教學
趣味田徑是由國際田聯(lián)提出的一種田徑類的體育項目,其主要是通過開展趣味性的體育活動來提高田徑者的身體素質,從而輔助田徑運動。目前,趣味田徑已經受到了很多國家的歡迎與推廣,但是我國對其卻沒有深入研究,趣味田徑也沒有普及到體育教學之中。雖然應用不廣泛,但是其還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下面就對田徑教學中趣味教學的可行性及作用進行分析。
一、趣味田徑在田徑教學中的可行性
(一)要求條件低
趣味田徑運動之所以有很大的可行性是因為開展趣味田徑的要求并不高,尤其是對于場地的要求不高。眾所周知,傳統(tǒng)的田徑項目對于場地有嚴格的要求,而趣味田徑只需要在平坦的空地或草地上就可進行,其最低的場地面積只要達到30m×60m即可。因為其對場地沒有較高的要求,所以無論是在校園中還是在社會上都可以舉辦趣味田徑運動。另外,趣味田徑運動還有專業(yè)的器材,例如,接力環(huán)、少兒標槍、十字跳點等等,這些器材也比較容易購買到,所以趣味田徑的實施還是比較方便的。
(二)可以得到教師的認可
在我國學校的體育教學中,趣味田徑基本已經得到廣大體育教師的認同及贊賞,這都為趣味田徑教學的可行性提供了基礎。教師對于活動實施會產生極為重要的作用,教師在趣味田徑活動的開展中是占據主導地位的,他們是整個活動的直接管理者,趣味田徑教學活動開展的是否順利,是否能夠達成良好的效果,基本都取決于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與安排的活動項目是否合理。目前教師的認同提高了趣味田徑在田徑教學中的地位,也為其在教學中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三)符合學生的心理特性
將趣味田徑應用在教學活動中是非常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的,因此在田徑教學中其也具有極大的可行性。因為在設計趣味田徑時,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心理特性,這對于學生來展趣味田徑教學的時候,教師一般都會將體育器材的重量減輕,將活動項目的難度降低[1]。這樣就十分符合學生的年齡階段特征,讓學生輕松的運用體育器材進行趣味田徑鍛煉。并且,這些符合學生貪玩、易動的年齡特點,使學生可以在壓力較大的課堂學習外放松心靈,體驗運動的快感。學生可以在趣味田徑活動中得到樂趣,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身體素養(yǎng)。另外,在一些小組項目的開展中,也可以配樣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有成就感,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對塑造心理特征起到促進作用,這些都加強了趣味田徑在田徑教學中開展的可能性。
(四)與新課程標準教學理念相同
按照國家體育課程標準來說,健康第一是所有體育教師一直堅持的,而趣味田徑也非常符合此項體育課程標準。二者具有一致的教學理念,都是把學生的身體健康放在主導地位,以學生身體發(fā)展為主要目進行體育鍛煉。趣味田徑與體育課程標準也一樣,都可以在活動中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鍛煉,并且還可以激發(fā)出學生的田徑興趣,對學生養(yǎng)成體育習慣帶來積極的影響,這都符合體育課程標準中的要求與理念。另外,趣味田徑的設計較為靈活,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習的心理特征做出針對性的設計,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這點上也是符合了國際田徑項目的設計原則。
(五)普及性較強
傳統(tǒng)的田徑項目競技精神比較強,對場地、器材、人員等都有較高的要求,在教育與鍛煉的實施與普及方面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但是趣味田徑非常不同,其開展非常容易,具有較強的普及性。在項目設置上,趣味田徑較為簡單,運動量不大,可以滿足不同階段學生的身體需求,在學校的田徑教學中非常容易實施。并且一些器材也可以隨意的改裝,例如,十字跳墊可以折疊,跨欄架也可以拆卸。另外,趣味田徑不受場地的制約,可以廣泛的推廣廣場、社區(qū)、體育館等社會的各種環(huán)境中,利于推動國家全民建設的計劃。從普及性角度來看,趣味田徑的可行性較強[2]。
二、趣味田徑在田徑教學中的作用
(一)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思想
在教學中開展趣味田徑可以樹立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思想。體育鍛煉的習慣要從小抓起,而在學生上學期間,開展有益的體育項目是非常重要的。而趣味田徑項目就可以達到這一目的,這些活動很多都是以組合的方式開展,活動形式多樣,例如,就田徑活動而言就有高抬腿跑、變速跑、障礙跑、接力跑、小步跑等眾多形式,無論是小學還是初高中,任何年齡段的學生都會有其適合的趣味田徑活動。在教學中進行趣味田徑可以鍛煉學生的身體機能,可以訓練學生的田徑能力,還可激發(fā)出學生對于體育活動的好奇性。隨著學生的能力不同,教師可以設計難度等級不同的各種趣味田徑項目。如果體育教師堅持在每節(jié)課的教學中都開展趣味田徑項目,學生就會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鍛煉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思想。
(二)適合學生身心發(fā)展
在中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趣味田徑的比賽設置非常靈活多樣,既有健身意義,也有競技意義,在田徑教學中開展趣味田徑也非常適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例如,趣味田徑可以以比賽的形式進行開展,教師可以分小組比賽,也可以進行男女分組賽。以拍球跑這一趣味田徑項目為例,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在20米的跑道中一邊拍籃球一邊接力跑。體育教師在開展活動之前也可以告知學生放松心情,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思想。在比賽結束后,教師可以對勝利的小組提出表揚,也要鼓勵其他的小組。教師在這樣的比賽活動中,既可以培樣體育競技精神,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非常利于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塑造[3]。另外,教師的賽前教育和指導也可以調整學生的勝負心理,讓學生正確的認識比賽的成敗,鍛煉其面對失敗不氣餒的心理素質。通過比賽成績的公布,勝利對一方的學生也可以明白比賽結果是所有人共同努力取得的,學生在這樣的趣味田徑中可以得到團隊的歸屬感,從而促進身心發(fā)展。
(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
傳統(tǒng)的田徑教學基本以跑步練習與比賽為主,不僅課程內容單一,而且枯燥無趣,可能會使學生喪失對于田徑運功的興趣。而趣味田徑活動內容形式多樣,可以運用豐富的道具和活動形式提高學生的對于體育活動的興趣。以“一級方程式”這一趣味田徑為例。該項目主要是按照規(guī)定路線進行跑步,并且在傳統(tǒng)的田徑的基礎上增設了障礙物。教師在操場中每30米放置一個障礙桿或跨越架等障礙物,之后給學生分組,進行接力賽。學生在起步時先在軟墊上做一個前滾翻,然后進入全速平跑區(qū),平跑50米,之后再通過重重障礙,沿著跑道跑一圈,之后回到起點,將接力棒傳遞給下一個學生[4]。這樣的接力形式十分有趣味性,對學生來說較為新穎,可以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
(四)利于塑造學生的心理特性
隨著國家對體育教育的重視,體育與田徑教學中已經不僅僅是以培養(yǎng)學生自身素質為目標了,還希望通過體育塑造學生的心里特征,讓學生得到充分的鍛煉,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爆發(fā)力和心理靈敏程度。以速度階梯這一田徑活動為例,該項目要在操場上放置一個較長的梯子,還要在梯子的兩端擺上兩個記號桶。學生需要踩進梯子的格子中進行五次往返跑,每次要觸碰到一端的記號桶才可掉頭。如果學生越過格子,或者兩只腳進入了一個格子,那么教師就可以將記號桶拉遠2米,依次類推。學生如果犯得錯誤越多,跑的距離就越長。這個項目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腿部靈活度與反應能力,還可以樹立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讓學生明白規(guī)則的重要性,從而進一步塑造學生的心理特性。在田徑教學中開展趣味田徑運動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各種各樣的機械設備,在剛開始開展活動時,教師可以選擇較為簡單的機械,讓學生操作。隨著課程的開展,學生的能力會逐步加強,教師就可以逐漸提升難度,當學生可以完成這些有難度的項目時,就會產生出自豪感和成就感,這些對于學生心理的培養(yǎng)都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五)觀賞性較強
傳統(tǒng)的田徑教學內容比較單一,就是以長短跑練習為主,這樣的課程觀賞性與趣味性不強,而在教學中開展趣味田徑則可以提高課堂的觀賞性。例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出趣味田徑所需的運動器材,為學生提供分組賽不同顏色的衣服。另外,在具體教學比賽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互相鼓勵,吶喊助威等。這些準備性的設計都可以塑造出一種體育競技的氛圍,也可以提高體育課堂的觀賞性。以趣味田徑跳高為例,在該活動中,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喜好,為學生提供色彩各異的跳高欄。還例如,在花樣跳繩活動中,教師可以將不同顏色的繩子編在一起,組成雙花繩或者三花繩,之后讓學生以接力的形式邊跑邊跳,從而提高教學的豐富性。教師通過設計各種各樣的活動,可以豐富體育教學的內容,將這些色彩亮麗的衣服和多樣性的器材以及對多種活動形式融合進田徑教學之中,都可以提高整個體育教學的質量,給旁觀者提供出一節(jié)觀賞性較強的課程。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趣味田徑非常適合在校園和社會上推廣,尤其是在學校的田徑教學中,趣味田徑活動是具有很強的可行性的。其作用巨大,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身體素質,也可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fā)展。所以體育教師應該在教學中融入趣味田徑活動,豐富自己的課堂內容,從而培養(yǎng)學生參與田徑體育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張僑盛.新課改下小學體育趣味田徑教學初探[J].當代體育科技,2018,8(13):2-3.
[2]韓友亮.對提高高校田徑體育課堂教學趣味性的思考[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2(13):172+174.
[3]譚周揚,黃麗萍.新課改背景下趣味田徑教學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內江科技,2017,38(02):157+156.
[4]周學華.少兒趣味田徑項目推廣策略的探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5,34(12):75-7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