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維敏
摘要: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廣大的教學工作者從教學理論以及課堂實踐方面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通過課堂上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來提高其學習興趣。本文作者結合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體會,對新課改下高中數(shù)學課堂的教學策略進行初步的探討,希望能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 新課改;高中數(shù)學;教學策略;課堂教學
筆者通過課堂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新課本的設計與編排更加貼近學生體驗。首先課本設計更加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無論印刷、顏色還是排版都更加鮮亮活潑,吸引眼球。其次新舊教材對于重點、難點問題有了更加細致的編排,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好的掌握所學知識。再者教材也更加偏重教學方法的多元化,如從問題提出、分析探討、思考交流等方面,力求讓學生能夠最大化的掌握課本知識。因此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根據(jù)課本的編排特色與學生的學習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教學。
一、借助課堂提問,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現(xiàn)階段一個班級內的人數(shù)較多、師資水平有限,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難以做到面面俱到,教學質量也無法得到有效保證,針對這一情況,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提問來激活學生固化思維,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進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找出答案。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要有方向、有策略地選擇問題,出題的難度要根據(jù)學生水平的不同而留有余地,最終幫助學生既能夠掌握所學知識,也能夠形成數(shù)學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例如學生在學習函數(shù)知識時,筆者在黑板上出了一道簡單的函數(shù)題:已知一次函數(shù)y=kx+b,當x=2時y=8,當x=-1時y=-10,求這個函數(shù)的解析式。這是一道相對簡單的問題,寫出題目后學生紛紛舉手,筆者根據(jù)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掌握,找了一名數(shù)學成績相對差一些的學生上臺做題,他根據(jù)所學知識很快做出了解答,接下來筆者鼓勵這名學生:“做的非常正確,看來這位同學已經(jīng)很好的掌握了之前所學的內容,只要大家用心學習,就一定能夠有所進步,對嗎?”學生紛紛給予熱烈的回饋,上臺解答問題的同學既開闊了解題思路,也提升了自身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又如例題:甲、乙兩地相距s km , 汽車從甲地勻速行駛到乙地,速度不得超過c km/h ,已知汽車每小時的運輸成本(以元為單位)由可變部分和固定部分組成:可變部分與速度v(km/h)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數(shù)為b;固定部分為a元。
1、把全程運輸成本y(元)表示為速度v(km/h)的函數(shù),并指出這個函數(shù)的定義域;
2、為了使全程運輸成本最小,汽車應以多大速度行駛?
學生看到題目后,筆者第一時間向學生發(fā)問道:“這道題目的易錯點在哪里?”“涉及的是哪方面的知識點?”有的學生說和函數(shù)的單調性有關,有的說做題的時候要注意根據(jù)性質進行分類討論……通過課上學生的積極討論,發(fā)散了學生的解題思路,提升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運用多媒體設備,打造靈活多樣的數(shù)學課堂
教師可以在課堂適當穿插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彌補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例如在學習“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和體積”這一課時,筆者先運用多媒體教學將棱柱、棱錐、棱臺的立體圖形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其通過具體面以及虛線的直觀感受,了解這些立體圖形。學生通過這種直觀的立體表述,總結出:“計算其表面積就是計算它的各個側面面積和底面面積之和”這一結論。筆者接著給學生出了一道題:已知棱長為a,各面均為等邊三角形的四面體S-ABC,求它的表面積,建議學生在答題的過程中先在紙上畫出和題目相關的圖形。通過學生的實際解答,筆者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能夠找出答案,有的不知從何下手,針對此情況,筆者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立體動態(tài)的效果將各面均為等邊三角形的四面體S-ABC立體圖形在屏幕上展示出來,運用科技手段把立體圖形展開成一個等邊三角形,結合圖形效果再給出解題思路。由于整個講解過程直觀清晰,便于學生理解,所以學生解題興趣濃厚,注意力也比較集中。這樣的教學方法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guī)椭麄兗由盍藢λ鶎W內容的理解與記憶。
三、利用小組討論模式,加強學生間相互交流
學習“集合與函數(shù)概念”時,筆者采用了小組討論的互助式學習模式,以此來增進學生間的互動交流,促進其共同切磋、共同進步。具體操作方法如下:教師選好題目后,將全班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組5-8人,小組成員內部選舉出一名組長負責把控組內討論的整體流程,并且根據(jù)個人的性格特點和特長分配具體任務。具體討論題目為:某報紙上報道了兩則廣告,甲商店實行買東西滿50元付5元即有抽獎機會,抽獎獎金如下:
特等獎10000元1名
一等獎1000元2名
二特等獎100元10名
三等獎5元200名
而乙商店則實行九五折優(yōu)惠銷售。
請你想一想:哪一種銷售方式更吸引人?哪一家商店提供給消費者的實惠力度大?
學生通過分組討論得出了自己認為的合適結論:A小組認為在實際問題中,甲商店每組設獎銷售的營業(yè)額和參加抽獎的人數(shù)都沒有限制,所以問題可能有好幾種答案;B小組則認為若甲商店確定每組設獎,當參加人數(shù)較少時,人們會認為獲獎機率較大,則甲商店的銷售方式更吸引顧客……分組討論的學習形式,提高了學生的動腦能力、拓展了其解題思路,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在探討交流的過程中還可以取長補短,提升自身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標準的實施更加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強調了學生學習過程的全程參與,高中數(shù)學教師應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提升教學質量。無論是運用怎樣的教學方法,主旨都是要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強調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呈現(xiàn)的狀態(tài)為參照來評價教學質量,讓其在課堂上對所學知識既能保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能夠在遇到困難時學會通過自我調節(jié)調整好學習情緒,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體現(xiàn)出課程改革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新高中課程標準下數(shù)學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J].濮安山.數(shù)學教育學報. 2006(01)
[2]高中數(shù)學新課程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孔凡哲,王漢嶺主編, 2005
(作者單位: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第五中學 64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