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俠
摘要: 導學案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貫穿于教學之中,在實踐中,有利于發(fā)揮教師主導與學生的主體作用,努力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優(yōu)化,減輕學生負擔。近一年來,我和本校幾位相關學科教師嘗試運用導學案進行教學,經(jīng)實驗,我們認為此法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關鍵詞: 歷史教學;導學案;探究
一、導學案的含義
所謂“導學案”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精心編寫“導學案”,學生在“導學案”的引導下開展的學習活動,是實現(xiàn)“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學會和會學,個性發(fā)展與全面發(fā)展”相統(tǒng)一的側重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從學生自主學習的角度來講,導學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路線圖;是課堂知識結構體系的呈現(xiàn)表;是學生課堂展示的備份材料;是學生課堂學習的隨堂記錄本;是自我反思小結的文本材料;是以后復習鞏固使用的學習材料。與教案相比,導學案的著眼點和側重點在于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更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于如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習得能力,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實際上是教師用來幫助學生掌握教學內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梁,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
二、導學案歷史教學的運用
1.導學案的編寫
導學案一般由五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課堂教學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我們根據(jù)課程標準編寫每一課的核心教學目標,然后從學生的角度把這些目標呈現(xiàn)出來,也就是學生的學習目標。這個目標是學生通過學習必須達到的,也是對學生學習歷史的最低要求。第二部分是課前自主學習。教師把本課的知識點通過相關題型列出來,讓學生通過課前自學去完成。第三部分是課堂合作探究。這一部分實際是整個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主要是在這一部分來實現(xiàn),同時也是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針對學生自學過程中遇到或可能遇到的疑點或者學生自學不能解決的問題,組織學生各抒己見、合作探究,通過激烈的討論使學生在自學階段的認識得到深化、鞏固、更正,是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關鍵所在。而這一過程的實施,要靠教師科學的選擇案例、合理的提出問題為前提,以教師在課堂上主動的引導、積極的參與為基礎,更能凸顯教師的主導性地位。第四部分是拓展練習。教師精選練習題,要求當堂完成。主要是為了深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檢測學生的目標達成度,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解題能力。第五部分是學后反思。 比如學習這一課“我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我還需解決的問題有哪些”,我有什么感悟等。另外,我們對每一課導學案的頁眉和頁腳也進行了精心的設計。頁腳主要是注明時間、課別、學校班級等信息。而頁眉則精選了很多勵志的古詩詞、名人名言、青春詩歌等,這是導學案的一抹亮色,極受學生歡迎。
2.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導學案五個部分不應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聯(lián),相互交融的。五個部分既層層推進,實現(xiàn)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到實踐的完美結合,又體現(xiàn)學生知識――能力――覺悟的內在需要和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
第二、正確處理教學內容與“導學案”之間的關系。
首先,課堂教學的內容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決定了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主導作用在教學中是互動的、協(xié)調的。導學案就是在這個內容的要求下提出的,是新形勢新時期教改的內在要求。其次,導學案始終作為模式出現(xiàn),不能代替教學內容,而只是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手段,實際運用中,防止過份地強調這個形式。而變成“形式化”、教條化,忽視教學內容的決定作用,所以在教學中既要發(fā)揮它對教學內容的積極影響,又要克服不顧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生搬硬套。
第三、課前自學、課堂討論探究和練習、課后實踐的布置一定要適度。課前自學,應有利于學生鉆研教材,課堂討論探究和練習側重于突出重點,課后實踐應側重于鞏固知識,把課堂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中,三者都是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關鍵因素,是對學生自覺性和自律能力的考驗。
第四、正確處理優(yōu)生和差生的關系。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兼顧優(yōu)生和差生,自學提綱要難易適度,討論時要充分發(fā)揚民主,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一般說優(yōu)生較大膽,差生不太主動,對差生應設較易問題,進行必要的鼓勵,調動他們參與教學的積極性,課后應主動接觸差生,了解他們的想法,糾正錯誤觀點,消除差生對教師提問的恐懼心理,增強自信。
第五、正確處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新的教學方法,需要新的師生關系,“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這就要求教師轉變觀念,放下架子,深人了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在教學中注意把培養(yǎng)積極學習的情感放在重要地位,通過與學生平等、親切、無拘束地交流,使課堂氣氛溫馨宜人,熱情積極,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p>
三、“導學案”使用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我校屬于農(nóng)村中學,實踐中遇到了一些困難。首先,新教法的要求與教師素質提高和觀念更新還有一段距離。其次,新教法的運用與學生素質偏低和舊學法的改變還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如引導自學,有的學生依賴心很強,自覺性較差,預習中能熟練掌握教材并挖掘教材知識點的能力還不夠高,還未完成從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再次,新教法的要求與教學手段及教學設施的需求還需要一個過程。另外,傳統(tǒng)的考試制度使教師和學生都不能擺脫應試思想,平時不重視,考前搞突擊的現(xiàn)象還很嚴重,端正歷史考試的態(tài)度還需要一個過程。
總之,導學案作為一種新方法、新模式出現(xiàn),實行之初,成效是顯著的,但仍存在一定問題和困難。面對機遇和挑戰(zhàn),我們將堅定不移推進初中歷史課堂改革,為素質教育而不懈努力。
(作者單位:安徽省濉溪縣張圩學校 23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