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捷
摘要:任務型教學途徑有助于提高初中學生的中考成績。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努力營造相互支持、民主、合作的課堂氛圍;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結(jié)構(gòu)和背景知識,結(jié)合真實的語言材料,精心設計課堂任務,促進學生相互交流;同時要充分發(fā)揮形成性評價的積極作用,使每一位學生在與小組成員的合作學習中,實現(xiàn)思維能力、語言運用能力、意義協(xié)商及溝通合作能力的自我發(fā)展。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初中閱讀課;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9-0072
一、任務型教學的定義
Nunan認為任務是“...a piece of classroom work which involves learners in com-prehending,manipulating,producing or interacting in the target language while their attention is principally focused in the meaning rather on the reform.The task should have a sense for completeness,being also to stand alone as a communicative act in its own right.”在Nunan看來,這些“教育性任務”是課堂內(nèi)的任務,這些來源于真實世界又不同于真實世界的任務,但這些任務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中發(fā)展語言能力,最終達到運用語言完成真實世界的任務的能力。
二、任務型教學的特點和模式
任務型教學有三個特點:一是以話題為主,用目標語進行活動(情境);二是以達到一定的交際目的為目標(教師為主導);三是以學習者為中心進行活動(學生為主體)。
任務型教學的模式:任務的多種多樣和學生的主導地位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結(jié)合起來,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語言交流活動,啟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
在任務型教學中有大量的小組或雙人活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教學。活動內(nèi)容涉及面廣,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活動中學習知識,培養(yǎng)人際交往、思考、決策和應變能力,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任務型教學活動中,在教師的啟發(fā)下,每個學生都有獨立思考、積極參與的機會,易于保持學習的積極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任務型教學在初中英語閱讀課中的基本模式
1. Pre-task激情導入。利用激情導入(Leading –in with passion)的形式進行閱讀前的話題開啟,介紹閱讀文章的背景和相關知識,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動機。在閱讀教學中利用背景材料,目的在于借助背景材料的引導感受內(nèi)容,理解語言,體會感情,以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從而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
2. While-task課上任務。
(1)Skimming for main ideas略讀找大意。學生具備了閱讀的心理傾向后,進入執(zhí)行任務階段。教師精心設計任務,學生帶著任務閱讀,分步驟進行學習。首先通過限時的略讀、尋讀、粗讀理解文章大意,跳過生詞和難句,找出每段的主題詞和中心句Topic sentence,基本把握文章的內(nèi)涵和作者的意圖?!禝 wanted to see the Beijing Opera》中,教師讓學生Read and match the headings with each paragraph。讓略讀課文,運用閱讀技巧抓住文章主要信息。
(2)Scanning for detailed information精讀找細節(jié)。
了解文章大意后,通過深讀、細讀、精讀理解文章深層含義,對文章把握不準之處進行再推敲,或?qū)τ谏顚哟蔚奈幕睦硪蛩剡M行深入了解,全面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獲取信息,提高素養(yǎng)。教師設計的問題可以分段,可以全篇;或判斷正誤,或回答問題,或補全填詞。要層層遞進,梯度適當,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任務,并以小組的形式完成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3)Dealing with difficult language items研讀找難點
對整篇文章整體準確理解之后,還要對文章進行三次研讀,針對文章中語音、語法、重點詞匯、固定結(jié)構(gòu)等語言難點,采取跳讀、查讀等形式,以個人挑戰(zhàn)、連鎖操練、小組合作等方法,進行釋疑解難,而教師只起引導和點撥作用。
(4)Reading deeply for deduction 熟讀做引申
經(jīng)過以上深層次的理解,最后進行熟讀,讓學生對篇章結(jié)構(gòu)、內(nèi)容和知識點進行整體把握,再理論聯(lián)系實際,分組討論一些評價性和探索性的問題。在《I wanted to see the Beijing Opera》這一課,學生可以對當堂課所學做小結(jié),加深理解老舍這個人物,《茶館》這部作品,及老舍《茶館》這部戲劇。
(5)Post-task 展示成果
經(jīng)過小組合作,共同討論學習后,要把完成任務的成果向全班展示,加以擴展,展示的過程,就可以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例如:可以體裁改寫,可以用重點句型造句,可以利用key words 和圖片復述課文,可以采訪、辯論,可以把各種事故的情形以校園劇的形式進行角色表演,模擬包扎演習等,學生在動手實踐中體會文章,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生活常識,使閱讀教學的宗旨得以升華,也是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整體評價的最好詮釋。
四、在初中英語閱讀中運用任務型教學法要注意的問題
在選擇閱讀材料時要遵循適當性原則、目的性原則和實用性原則。閱讀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實生活的假定任務,因此要選擇真實性的閱讀材料要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符合時代性,多選擇青少年感興趣的文章。
注意整個閱讀過程的把握和監(jiān)控,由于讓學生作為學生的主體進行學習,那么那些學習積極性差基礎又不好的學生會放松對自己的要求,真正成了課堂上的自由人,教師要注意這一部分人群的表現(xiàn),給他們提出適合的問題去思考,可以對他們預先布置。
五、結(jié)語
任務型教學途徑有助于提高初中生學生的中考成績。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努力營造相互支持、民主、合作的課堂氛圍;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結(jié)構(gòu)和背景知識,結(jié)合真實的語言材料,精心設計課堂任務,促進學生相互間交流;同時要充分發(fā)揮形成性評價的積極作用,使每一位學生在與小組成員的合作學習中,實現(xiàn)思維能力、語言運用能力、意義協(xié)商及溝通合作能力的自我發(fā)展。
(作者單位:廣西桂林市第十六中學 541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