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
【摘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型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已經普遍地被小學語文教師所接受,從事實上成為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趨勢。因此,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組織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學生間的互助學習提高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協同合作能力,成為了每個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問題。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有效合作一、小組合作學習的特點
(一)小組是小組合作學習的主體,組內的每個學生各自承擔不同的組內角色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分組要科學合理,這就要求教師要詳細的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狀態(tài),采取“以強帶弱,以弱促強”的分組原則。小組成員的數量以3~5人為主,4人為最佳,因為4人小組可以兩兩組合靈活交流,對組內成員互相啟發(fā),互助學習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小組成員之間是合作關系
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與其他個體之間往往是競爭關系,但是當單獨的個體組成小組之后,學生之間就不再是單純的競爭關系,更是同伴關系。小組成員之間不再以競爭為目的,而是通過團結協作,交流互動,一起完成挑戰(zhàn)。這種合作關系將大大的提高了學生團隊意識和合作意識,學生在互幫互助的過程中不僅學習了知識,更收獲了友誼,鍛煉了自己的語言交流能力。
(三)小組合作學習的考核主要為小組整體成績的考核
團隊整體的考核成績是由組內每個成員的成績共同決定的,只有當每個成員都完成學習任務,這個團隊才算成功,這種考核機制使得組內的每個成員價值得到充分的體現,大家為了集體的榮譽,不再有私心,互相協作,互幫互助,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最終圓滿的完成學習任務,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體會到集體力量的強大,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明確自己的定位,從而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當前小學語文課堂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使得小組合作學習難以開展
雖然我國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不能否認,傳統教育思想下的應試教育仍然影響著這一代學生。此外,一些教師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過深,也沒有認識到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仍然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以完成教學任務為唯一目標,不善于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更不愿意在課堂上花費大量時間來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二)小組合作學習過于形式化
小組合作學習,顧名思義便是要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合作學習,以共同實現學習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小組的學習成績應當由每個小組成員的成績來決定。但是在實際課堂中,小組內成員之間缺乏基本的交流和互助,有的不愿意與他人交流,只顧自己學習,有的借由學習之名,與組內成員嬉笑玩鬧,有的裝腔作勢,目中無人。
三、提高小學語文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策略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
首先,教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習慣,善于接受和理解別人的所感所想,讓學生在傾聽中學會總結和反思。其次,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習慣,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勇于對自己質疑的問題說“不”,這不僅體現在質疑組內成員,更體現在質疑教師,質疑權威,不過,質疑的前提是要對問題有自己合理的理解和看法,不能胡亂質疑。
(二)注意分組的科學性和自愿性
分組的科學性在于教師要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準確的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風格,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分組的自愿性在于分組要充分重視學生的意見,避免學生因分組不合理而產生逆反情緒,影響小組合作學習效率。
(三)設置不同的學習環(huán)節(jié),將小組合作學習滲透其中
教師的教學過程不應該千篇一律,應該根據實際教學內容設置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并將小組合作學習滲透到若干個環(huán)節(jié)中。這樣做的目的是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教師準確的把握課堂教學進度。當然,因為小組合作學習是比較耗時的,因此教師應嚴格把握上課時間,不能濫用小組合作學習,造成拖堂現象。
(四)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合理的積極評價,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首先,教師要注意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并適當的偏向過程評價。其次,教師要注意小組學習成果評價與小組學習的參與性和積極性評價相結合,并偏向小組學習的參與性與積極性評價。最后,教師要明確評價標準,公正評價,合理評價,對表現優(yōu)異的小組著重表揚,并指出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不足。
三、結束語
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應順應時代發(fā)展,嚴格按照新課改的要求,認真學習和研究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和方法。從教學實際情況出發(fā),結合自身教學特點,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小組合作學習組織形式,為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蔣罩晶.語文課上更重要的事——關于單篇到“肆文”的新思考田.人民教育,2012,(12).
[2]錢加清.語文教學“舉一反三”與“舉三反一”問題的辯證思考田.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13,(05):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