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國家要想繁榮富強,那么就必須努力發(fā)展自己的文化軟實力,因為它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寄托。對于當大學生來說,尤是如此,只有當他們懷著無比的文化自信闊步走向社會,才能真正體現自身的文化價值,它是一種對自身文化傳承的堅定信念和對外來文化的理性認知。因此,發(fā)揚文化自信對于建設文化強國,展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非常重要。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傳統文化;有效途徑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中國要想闊步走向世界,就必須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元文化的聯袂沖擊之下,努力展現自身的文化自信,將五千年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向世界傳承,而當代大學生作為中國未來發(fā)展的主導者,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脊梁。但是由于當代大學生對于自身文化缺乏自信,使得文化傳承并沒有與國家發(fā)展現狀多匹配,因此,文中將針對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yǎng)途徑展開細致探究,希望可以給大家提供借鑒。
一、 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yǎng)目標介紹
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唯有以理性的眼光和態(tài)度看待中國傳統文化、外來文化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之間的關系,懂得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發(fā)展優(yōu)勢和前景,才能逐漸樹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進而闊步走向世界,面向未來,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增磚添瓦。所以,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對繼承和發(fā)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心懷崇拜與敬意,對外來文化保持理性的認知和情感,懂得“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保持堅定信念,堅持不懈的追求與向往。
其一,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對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高度自信就要努力提升學生對于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文化價值認同感。中華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見證和悠久歷史的精神財富,必須及時地繼承和發(fā)揚。其二,培養(yǎng)大學生對外來文化的理性認知感。既要防止學生對外來文化的盲目崇拜,又要防止全盤否定,必須始終秉持理性的情感與態(tài)度,堅持“包容借鑒”的理念,懂得辯證取舍的重要性,將優(yōu)秀文化為我所用,糟粕文化棄之不用。其三,對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堅定不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集中展現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的主要途徑,是與西方優(yōu)秀文化相互融合的精髓所在,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精神寄托,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只有對繼承和發(fā)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高度自信,才能自覺投入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當中,才能闊步走向世界、面向未來。
二、 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yǎng)途徑探究
(一) 利用社會引導培養(yǎng)大學生文化自信
對于一個人的成長來說,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不言而喻,對于文化自信的培養(yǎng)尤是如此,它是學生了解自身文化和外來文化的主要平臺之一。就社會對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大眾媒體對于傳統文化和先進文化的大力宣傳。當前,信息化建設速度十分迅速,只有充分利用這一平臺,加大優(yōu)秀文化的宣傳力度,才能為弘揚民族精神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二,生活社區(qū)對于學生文化自信的影響。利用生活社區(qū)展開廣泛的民族文化宣傳、開展知識競賽、文明社區(qū)、和諧社會等特色活動的建設,可以讓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也會耳渲目染地加入了解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的行列當中。
(二) 利用家庭熏陶培養(yǎng)大學生文化自信
家庭是一個人成長的主要環(huán)境之一,它的文化氛圍也自然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當代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心。第一,家長應該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心,通過訂閱一些有益于大學生成長的文化書籍或者要求學生充分利用手機網絡、電視廣播媒介等有意識地了解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其二,家長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素養(yǎng),展現榜樣的魅力。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家長作為學生成長道路的主要老師,自身的以身作則可以使孩子自小熏陶,所以說,家長自身素養(yǎng)的高低對孩子的文化自信關系重大必須引起重視。
(三) 利用學校教育培養(yǎng)大學生文化自信
對于學生來說,學校無疑是其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地之一,也是了解傳統文化和先進文化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必須運用好這一平臺,從大力開展高校思政課程、人文課程和積極開展各式各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兩個方面進行教育和宣傳。對于一所高校來說,它只有充分重視傳統民族文化的教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教育,才能使學生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深受感染,努力提升自身文化自信心的培養(yǎng),敢于面向他人、面向社會。
(四) 利用自我教育培養(yǎng)大學生文化自信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一個人的文化自信心高昂與否與他是否時常展開自我教育密切相關,因為“內因是變化的源泉,而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只有內因引起變化,才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使量變引起質變。因此,想要培養(yǎng)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心,就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展開自我教育,自覺地提升自身文化素養(yǎng),敢于積極地參加那些有意義的文化實踐活動,同時在思想教育上也要幫助學生認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和社會先進文化,在自身實踐的過程中展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踐行傳統美德,真正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脊梁,同時使自身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得到質的飛躍,進而為日后的步入社會和面向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 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又站在了新的起點上,這就是努力展現中華文化的軟實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繁榮,而學生作為繼承文化精髓,發(fā)揚文化精神的主體首當其沖,必須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闊步走向世界、面向未來。因此文中針對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的途徑展開了探究,希望可以給大家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 粟斌.文化自信與新保守主義——擬古世情小說中的歷史想象與制度體認[J].中國文化研究,2016,(1):116-124.
[2] 張遠新.文化自信: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自信的有關論述[J].蘭州學刊,2016,(10):27-36.
[3] 段海超.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培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向度[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5,(1):47-50.
作者簡介:
唐蔚東,河北省石家莊市,河北中醫(y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