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效教學一直以來都是開展教學活動想要達到的終極目標。怎樣增加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際效率歷來都是該類教育工作人員直面的問題。從教學核心、課前準備、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深思等多個方面展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對于提高其真實質(zhì)量來講,是一種極有可能實現(xiàn)的途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策略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教師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否有效卻是保證該過程能否正常運作下去的核心。此處的教師行為指的是在整個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在教授方面的相關行為。從教師本體來看,主要包含其對教學的認知、體會、感悟等。從教學環(huán)節(jié)來看,第一,包含其課前準備時期的行為,比如明確教學方向、設計教學方案等;第二,包含教學開展過程中其運用的授課方式、授課手段的靈活使用等;第三,包含其對教學的深思。因此,探究提高該類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最主要的就是注重教師教學行為的有效性,詳細來講,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進行探究。
一、 教學準備階段的有效策略
語文教學可以看成是一種行為藝術,也可以當成是一種技術,一定要經(jīng)過重重歷練,認真做好前期備課工作,唯有如此,在課堂上授課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備課是指教師為課堂教學做前期工作的一個實時過程。所以,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為了讓課堂教學更加健全完美。新課標下應該怎樣做好這一步呢,如何做才算有效呢?詳細來講,可以從自身、學生、課本三個方面著手。
(一) 認清自己,高效備課
在新課標下,教師首先要找準自己的位置,教師早已不是以前課堂上的主宰者,也不是那種無任何表現(xiàn)者,而是逐漸從主導位置轉變成輔導位置,是引領學生積極自主學習的領路人。教師在這個方面要從自我出發(fā),著重將深思、認知、評估三個方面充分結合起來。
(二) 熟知學生,有效備課
在新課標的課堂中,學生是主體,所以,備課務必要做好這一點。而且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以人為本是其突出的理念,這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身份轉變成主動學習身份,務必要真正做到自主學習、團結合作、探索式學習,同時相互取長補短。教學一定要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的真實情況著手,備課才能將有效性充分發(fā)揮出來。
(三) 深挖課本,全方位備課
教學與課本是息息相關的,教師備課不可以僅從課本著手,還應結合實際,教師在以往僅僅是一個傳遞課本知識的搬運者。新課標下倡導“語文課本無疑是一個案例”“語文教學全面觀”,教師要靈活使用課本來教授,而不是教授“課本”。所以,教師在備課時,第一,務必深挖課本知識,找出真正有意義的知識,啟發(fā)學生,讓學生主動深思;第二,要全面理順課本知識相互之間的關聯(lián)性;第三,充分結合學生具體情況。
二、 教學實施過程的有效策略
在新課標下,怎樣讓這類課堂教學充滿活力,讓每位學生都能主動地、積極地學習呢?這與教師在教學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中的方法是有莫大關聯(lián)的,要拓寬思維、主動尋求可以提高該類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從而增加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 營造平等的教學氛圍
從本質(zhì)上來看,教學相當于一種交流與溝通。交流的參與者是教師和學生,交流雙方都身處平等、愉悅的情形下,詳細來講主要涉及兩點:其一,對于學生的個性、自信心等,教師要充分尊重,讓其真正感受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其二,雙方都處于平等地位,對待所有的學生,教師要一視同仁,讓其在歡心愉悅的情形下主動積極的學習。
(二)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和成長過程中,興趣是最有效的老師,也是其自主學習的源泉。想要讓所有學生都能自主學習、樂于學習,將其學習興趣充分激發(fā)出來是極其重要的。第一,教師需要創(chuàng)造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采取游戲形式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因為孩子對游戲都情有獨鐘,在玩游戲時也在學習知識;第二,教師要準確引領學生的主動性,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理。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出現(xiàn)的各種無關行為動作,教師要耐心正確引領,在不影響其主動性的前提下,讓其體會到做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第三,教師要激勵學生自主學習,自行找出問題,同時思考問題,相互合作找出解決方法。第四,深挖學生未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激勵學生主動深思摸索,培育學生發(fā)散式思維。
(三) 運用數(shù)種教學評估方式
新課標中提到,更改教學評估過度重視甄選的功能,將評估推動學生成長、教師改善教學行為的功能充分發(fā)揮出來。有效的課堂教學評估可以讓其質(zhì)量有所提升,對形成以學生為核心的教育思維理念是非常有利的,不僅可以讓師生關系更加穩(wěn)固,而且可以促進學生自我成長和發(fā)展,同時還能讓教師深思自身的教學方式、增強自身的教學實力等,最后還能讓課堂變成師生一起成長和發(fā)展的地方。
三、 教學深思階段的有效策略
教學深思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對教師來講是提升自身教學素質(zhì)和實力的關鍵途徑。教學深思指的是教師自行總結、分析以往自身所作所為的一個過程,比如教學方式、方法、教學方案、內(nèi)容、預期目標、調(diào)節(jié)控制能力等方面的深思,期盼能夠實現(xiàn)改進教學的目標。
有效的教學反思,能夠為接下去開展教學工作提供更好的思路,換言之也就是能夠給學生帶去更多他們接受得了的知識。因此每一位教師都應當重視這一點,并且在課后及時反思,真正發(fā)現(xiàn)每堂課中的亮點與不足,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否有效對該類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其行為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身為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深度認知自己,而且在教學的每一個階段中都要積極提高自身這方面的有效性,真正讓該類教學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孫陽.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保定學院學報,2013,05:108-112.
[2]李吉銀.小學語文教學要有兒童視野[J].中國教育學刊,2011,09:60-62.
[3] 師進福.淺談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3,35:192-193.
作者簡介:羅炳金,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長樂中心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