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宣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是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但是閱讀與寫作本身具有較強的聯(lián)系性,如果能夠將課堂閱讀與寫作在教學的過程中聯(lián)系起來,不僅能夠有助于對重點和難點問題的突破,同時還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課堂閱讀以及寫作同步發(fā)展的方式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課堂閱讀;寫作;同步提高
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的教學內容包括聽說讀寫,其中閱讀與寫作是聽說的提升,同時也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問題,具有很強的聯(lián)系性。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和源泉,而寫作是對閱讀的外顯和升華。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使知識逐漸地內化,寫作則是將內化的知識進行外化。閱讀為寫作提供了素材,寫作則是對閱讀的統(tǒng)合和合理規(guī)劃。二者相輔相成,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能夠注重對課內閱讀與學生寫作訓練的結合。
一、 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幾乎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識,所以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也需要能夠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首先,教師需要利用課堂內閱讀的內容,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通過多元化的表達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頤和園》這篇課文前,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清朝的一些見聞,比如慈禧最喜歡游頤和園,同時在游園的過程中一般都采用水路,而且所有的百姓都需要回避……通過這種引導的方式,使學生們更愿意投入到對《頤和園》的閱讀中,激發(fā)學生們了解頤和園的興趣。進而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中,同時注重閱讀內容的修辭、敘述方式等細節(jié),為學生的寫作奠定基礎。
二、 利用閱讀積累素材
閱讀的過程本身就是對知識以及素材的積累過程,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體驗。當前學生們的學習任務非常繁重,學生們每天除了學校的學習外,還需要穿梭在各個培訓班中,所以接觸生活的時間非常少,這也導致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缺乏素材。所以教師還需要能夠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來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彌補學生的生活體驗。古語有云“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聞?!笨芍喿x對生活閱歷積累的重要性。因此在課內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注意每一個詞、每一個句子的用意和表達方式以及修辭手法等。比如,在《桂林山水》這篇文章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認真地閱讀,分析出景色描寫的修辭特點、順序特點、用詞特點等,通過學生的分析,能夠幫助學生不斷地積累寫作的修辭、用詞、寫作順序等方面的素材資料,為學生的寫作奠定基礎。
三、 拓展閱讀,加強課堂口語表達聯(lián)系
口語表達是寫作的前提,同時也是對積累知識的外顯,所以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口語表達,盡可能的為學生創(chuàng)作口語表達的機會。比如,在閱讀了《狼牙山五壯士》這篇文章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談一談自己對這篇文章的看法,說一說這篇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或者這篇文章的用詞特點等。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同時還有利于學生將自己內化的知識用口語的方式表達出來,是對寫作的演練和強化。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學生,采取分層的提問方式,比如對于理解能力弱的學生來說,如果教師提問關于文章的主旨問題,會使學生覺得過于困難,進而導致學生對閱讀的畏懼,所以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課文的大意進行復述,在復述的過程中也是對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同時也是積累素材的一種方式。此外,口語表達與書面表達還存在一定的區(qū)別,口語表達更需要學生有較強的心理素質,才能夠在面對教師和同學時敢于表達內心的想法。因此教師在口語表達中還需要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訓練,可以通過一定的激勵方式來幫助學生開口,比如對于能夠站起來表達的學生,無論表達的效果如何都給予大力的贊揚。同時如果學生在口語表達上有顯著的提高,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物質獎勵等,從而使更多的學生愿意參與到口語表達中。
四、 注重閱讀向寫作的遷移
小學語文作文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相對比較難的部分,同時也是學生以后寫作的基礎,在寫作的過程中,首先需要確定寫作的方向、角度,然后選擇素材并合理地組織和運用,再將整理好的思路列出提綱,然后通過合理的遣詞造句完成課文的習作,最后進行修改。而這些步驟都需要學生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同時由于小學尚處于起步階段也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在小學閱讀中,教師可以從作文寫作的角度出發(fā)來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將閱讀的材料與生活中的感悟結合在一起,同時外化成文字,進而將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轉化為表達。小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而抽象思維與感性經(jīng)驗間具有密切的關系,因此在寫作練習中需要能夠通過多樣化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比如在閱讀完《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通過對這篇文章的閱讀同學們都學習到了什么?你們會同情小女孩嗎?在我們的生活中你們是否遇到過生活比較貧困的同齡孩子呢?如果遇到你們會怎么辦?同時在對比之下,你們感覺自己是不是幸福的?我們又是否應該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呢?通過這種方式來使學生將閱讀的內容與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進而引發(fā)出學生的感性思維。最后教師再要求學生將自己的感想寫出來,進而實現(xiàn)將閱讀向寫作過渡的目的。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中,閱讀與寫作間本身具有緊密的聯(lián)系性,同時如果在教學中將二者有效地結合,還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能夠在課內閱讀的過程中,適當?shù)貫閷W生滲透寫作的知識和內容。使學生通過閱讀不斷地為寫作積累素材,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進而將所吸收的內容,利用寫作的方式表達出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需要能夠抓住關鍵點,善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符合學生的發(fā)展和認知規(guī)律,進而使學生的課內閱讀能力與寫作實現(xiàn)同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秦榮俠.讓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與作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J].文教資料,2014(29):172-173.
[2] 林江燕.讀寫結合:搭建閱讀與寫作的橋梁[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17(3):20-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