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維導圖是一種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式,在各個階段、各個學科都被廣泛實踐應用,尤其是在高中地理學科教學過程中,思維導圖這一教學方式的有效應用,不僅能夠極大程度地提升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熱情,而且還能提高學生思維能力,使其在解決學習難題時能夠獨立思考、自主探究,進而提升高中地理學科教學有效性。為此,文章從思維導圖視角,探究其在高中地理學科教學中的具體應用,以進一步優(yōu)化高中地理學科教學。
關鍵詞:思維導圖;高中地理;應用
結合圖形開展教學,既能化繁為簡,使知識更加直觀、具象,又能以圖導學,促進學生學習與思維能力得以提升。近些年,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地推進,新方法、新手段層出不窮,極大程度提升了高中地理學科教學的有效性,其中尤以思維導圖最為突出。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的應用,不僅為地理學科教學提供了一個最直觀且可操作的教學輔助工具,而且也為學科構建高效課堂提供有力保障,其通過圖片、文字、符號等要素的有機結合,將知識點以地圖的形式呈現(xiàn),使學生處于一種思維活躍、精神集中的學習狀態(tài),因此更容易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使其學習更加高效、高質。
一、 高中地理應用思維導圖教學方式的作用
思維導圖,簡而言之,即將重要的內容和知識點,通過不同的文字、顏色、符號、圖形等表示,并有機融合起來,構成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相關內容與知識。與傳統(tǒng)“板書+筆記”教學相比,思維導圖避免了學生的刻板記憶,并且化抽象為具象、化復雜為簡單,在學習新知的同時,也重溫和鞏固了舊知識,有效提升學生知識學習與記憶的效率及質量。此外,通過實踐證明,思維導圖也是一種較符合人類思維習慣的學習方法,學習者在導圖中,既可以達到高度整合新舊知識,還能夠將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使學習更具有自主性和探究性。
二、 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 以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預習
好的預習是高效課堂的基礎。學生通過預習,能夠對新課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明晰新課的重難點,使其在具體的教學課堂上能夠有所側重、有的放矢。然而,從當前高中地理學科教學現(xiàn)狀上看,學生預習質量低下是普遍問題,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除了學生對預習不重視以外,還在于學生未能找到正確、科學的預習方法。而思維導圖的有效應用,不僅為這一困局找到破解之法,而且還能幫助學生理清預習思路,提升新課預習成效。例如,在《氣候》專題教學過程中,作者就通過構建思維導圖(見圖1)來幫助學生預習,標記出該課教學重點的核心關鍵詞、次級關鍵詞、子級關鍵詞,讓學生能夠循著思維導圖的框架,對該專題知識進行梳理,使其學習思路更加清晰,且環(huán)環(huán)相扣,引人入勝,預習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圖1 思維導圖——《氣候》
(二) 以思維導圖提升課堂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構建思維導圖,用線將各個知識點鏈接起來,一方面能夠快速幫助學生找到課堂教學重點,理清內容架構,另一方面還能節(jié)省學生課堂筆記的時間,使其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力,開動思維自主思考,最終達到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如《大氣環(huán)流》一課包括“單圈環(huán)流”“季風環(huán)流”“熱力環(huán)流”……等多項內容,知識較為復雜難以理解,各項內容既相互獨立,又彼此聯(lián)系。因而,在該課教學中,需將不同模塊的內容以思維導圖形式(見圖2)聯(lián)系起來,變迷惑、零散為清晰、系統(tǒng),使學生清晰地看到各項知識之間存在的內在聯(lián)系和遞進關系,進而系統(tǒng)地學習和掌握各項內容,并提高自身的知識遷移與應用能力。
圖2 思維導圖——《大氣環(huán)流》
(三) 以思維導圖鞏固舊知
在高中地理復習課中,思維導圖方式也同樣適用。眾所周知,高中地理知識體系龐大,內容復雜,且知識碎片化,要達到良好的復習成效,關鍵在于如何將這些碎片的知識有機串聯(lián)起來,以點帶線,最終完成知識的融合與鞏固。而思維導圖則正適應了這一需求,教師在復習課教學中,可以先列出各個知識點的關鍵詞,并以重重“枝杈”形式將各個知識點的關鍵詞串聯(lián)起來,盤根錯節(jié)成一個系統(tǒng)化的知識網(wǎng)絡,幫助學生全面而又系統(tǒng)地理掌握這一內容模塊。就以近幾年文綜高考出題比重較大的區(qū)域地理知識為例,通過對以往高考文綜試卷分析可以得出,這一塊是學生丟分的“重災區(qū)”。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區(qū)域地理知識內容龐雜,且相對較為零散,若未能對區(qū)域地理和系統(tǒng)地理知識進行整合與聯(lián)系,則很難全面掌握此項內容。對此,則需另辟蹊徑,以思維導圖方式,建立起區(qū)域地理與系統(tǒng)地理之間的聯(lián)系,以此來幫助學生系統(tǒng)地學習和掌握這塊內容。如在學習《西北地區(qū)》時,構建以下思維導圖(見圖3),來理清該區(qū)域內各個要素之間的聯(lián)系,包括自然要素、環(huán)境要素、社會經(jīng)濟要素等,變零散、重復的記憶為系統(tǒng)、全面地掌握,幫助學生在鞏固該項內容的同時,也能相應提升其知識的駕馭和應用能力。
圖3 思維導圖——《西北地區(qū)》區(qū)域地理知識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應用,賦予學科知識結構化、直觀化、圖像化,使教學更加形象、直接,有利于學生學習、理解和掌握學科知識。另外,在導圖過程中,也能幫助學生整理主干知識,促其構建完善的學科知識體系,在進一步鞏固其學科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能有效提升其地理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明.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促進學生認結構建構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2]劉讓德,楊曉英.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文教資料,2012,(12).
作者簡介:
趙妮,貴州省安順市第二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