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摘 要: 隨著課改進程愈加深入,高中生物若想緊跟教育趨勢必須推進探究性學習的建設。此模式不僅可對學生興趣加以調(diào)動,還可強化教學效果以及質(zhì)量。本文便從探究學習出發(fā),對其融于生物教學的重要意義進行探析,而后總結(jié)相應的應用策略,以期為推進生物教學作出貢獻。
關鍵詞: 高中生物;探究性學習;應用策略
探究學習兼具新穎性以及綜合性,高中生物依靠該模式展開教學能夠確保學習環(huán)境得到有效改善,并對學習壓力等進行緩解,引導學生針對生物問題做到主動探索以及思考。下面便就高中生物借助探究性學習實施教學進行探析。
一、 推動探究性學習融于高中生物教學的重要意義
探究性學習主要秉持“以生為主”的原則,從某一問題出發(fā)引導學生依靠自主探索來發(fā)現(xiàn)問題,同時憑借研究、分析等諸多學習活動來強化各項能力并獲取相應知識。若推動此模式融于高中生物教學,必然存有重要意義。
(一) 轉(zhuǎn)變學生對于生物學習的態(tài)度
以往生物課堂多是以教師為核心,教師依靠對教學節(jié)奏的把控來指導學生學習。但是學生卻呈現(xiàn)出“被動化”的學習趨勢,導致課堂向著“填鴨式”發(fā)展。但推動探究學習融于生物課堂,可確保課堂秉持“以生為主”的原則高效開展,學生興趣必然會因此得以調(diào)動,進而針對生命現(xiàn)象以及本質(zhì)展開積極探索,并依靠探究來獲取生物概念以及知識認知。學生在掌握相應知識的同時,還可培養(yǎng)自身探索精神以及能力。
(二) 強化團隊協(xié)作能力
探究學習多是借助小組合作形式開展,依靠彼此交流來達成探究目標。推動探究學習融于高中課堂,待教師明確相應探究目標后,便可對小組進行劃分,并要求學生以既定探究目標為導向展開研究、探索,針對探究問題展開交流,并對學習成果加以分享。學生借助探究學習可以感知到組內(nèi)合作以及分享伴有的快樂,進而強化其團隊協(xié)作能力。
(三) 確保師生關系得以有效改善
以往生物課堂由于教學任務繁重且時間有限,教師很難留置足夠時間開展師生交流,導致師生交流不夠理想。同時部分教師為達成教學任務,并不對學生感受加以重視,導致課堂內(nèi)容持續(xù)增多,而課堂氛圍卻極為緊張,教學效果很難契合預期。若推動探究學習融于生物課堂,不論是教學環(huán)境還是師生關系均可得到改善與緩解,“以生為主”能夠確保學生以自身實際以及學習內(nèi)容為導向?qū)崿F(xiàn)自主探究,在緩解教師壓力的同時,確保師生管理得以有效改善。
二、 探究性學習在生物教學的應用策略
(一) 教師需要轉(zhuǎn)變觀念來接納探究學習
對于生物課堂而言,教師作為引導者,只有其觀念意識緊跟教育趨勢,明確探究教學伴有的重要意義并接收其模式才可確保探究學習更好地融于生物教學。因此,學校需要從教師觀念出發(fā)展開培訓,引導教師合理接納探究學習,確保其教學觀念以及方法得以深度轉(zhuǎn)變。例如,教師可以教學目標以及內(nèi)容為導向來設計問題,同時借助此類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探究,確保他們深度參與至探究學習之中,從而對課堂氛圍以及教學效果進行改善與強化。
(二) 從課程體系出發(fā)加以優(yōu)化
從課程體系出發(fā)加以優(yōu)化時推動探究學習融于生物課堂的有效途徑。生物學科本身實驗性很強,同時涵蓋了諸多理論知識。而應試教育則需要教師以理論灌輸為核心,進而導致學生興趣以及能動性遭受影響。高中生具備一定基礎知識以及實驗技能,所以教師便可針對課程體系加以完善,進行實驗課程等的合理增設,同時以教學目標為導向合理開展探究學習。例如,實驗課時便可針對全體學生進行學習小組的劃分,而后賦予他們對應的實驗任務,引導學生做到自主探索以及研究。同時教師需要及時加以指導,確保學生依托實驗進行思考以及總結(jié),在強化其探知興趣的同時,加深他們的知識理解。
(三) 從硬件設施出發(fā)加以改善
硬件設施對于推進探究學習而言極為關鍵,例如探究學習需要借助生物實驗來開展,但是因為教學經(jīng)費等存有限制,諸如高倍顯微鏡等實驗設施并不充分,導致實驗開展受限,不論是探究學習的應用還是教學效果均會遭受影響。因此,學校必須以生物教學實際以及學生需求為導向推進實驗室建設,向生物實驗進行基礎用具的合理配備,比如燒杯、試管以及顯微鏡等,同時還應謹遵課程安排進行實驗用具的切實提供,確保探究學習得以高效開展,為強化學生綜合素養(yǎng)、實現(xiàn)教學目標夯實基礎。
(四) 對學生興趣及其思考能力加以關注
探究學習本質(zhì)便是“以生為主”,所以該類學習活動需要教師明確自身的引導作用,適時向?qū)W生提供幫助以及指導,保證他們借助自身實踐來體驗探究樂趣。教師必須以學生興趣為導向進行探究話題的針對設置,從而引導他們依靠獨立思考來獲取相應知識。此外,探究學習需要學生具備自主性,所以日常教學必須為獨立思考留置相應時間以及機會,從而為探究學習的高效開展做出鋪墊。學生以課程問題為導向進行獨立思考,思考過程必然伴有諸多“風景”,學生不僅會感知到面對思維障礙時存有的無助,也會感知到克服困難時的欣喜感。讓學生對生物學習伴有的起伏性進行感知,可對其好奇心以及興趣加以調(diào)動,確保其綜合素養(yǎng)得以高效提升。
三、 總結(jié)
總之,探究學生兼具創(chuàng)新性以及綜合性,推動該模式融于高中生物課堂本質(zhì)便是引導學生更好地把握整體知識,為其探究習慣的合理養(yǎng)成夯實基礎。教師應從觀念轉(zhuǎn)變、課程體系、硬件設施以及學習興趣等層面出發(fā)推進課堂發(fā)展,為強化學生綜合素養(yǎng)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金雷.淺談探究性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7(30):76.
[2]徐國棟.探究性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7,3(10):255.
[3]白一寧.談探究性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7(2):105-106.
[4]吳華.反思性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生物技術世界,2013(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