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丹
【摘要】隨著小學教育改革的深入,對英語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重視學生英語興趣的激發(fā),幫助建立英語學習的自信心,使得學生在小學階段具有全面的英語技巧。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英語基礎出發(fā),鍛煉學生的聽音、拼寫和運用能力,改進詞匯教學策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保證詞匯教學開展的成功,為學生未來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結合小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探究詞匯教學策略改進措施。
【關鍵詞】小學英語 詞匯教學 師生關系 信心建立
在小學英語階段,詞匯教學是關鍵,但是因為大部分小學生的主動性較差,很難激發(fā)對英語詞匯的學習興趣,這是學生當下年齡小以及學習觀念差造成的。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詞匯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調(diào)動,將詞匯和其他英語其他方面結合起來,使得學習變得輕松。教師要抓住學生現(xiàn)階段的特點,從學生的英語詞匯學習需求出發(fā),調(diào)整教學策略,為學生構建自由和諧的課堂氛圍,進而達到激發(fā)學生英語詞匯學習興趣的教學目標。
一、調(diào)整師生關系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大部分教師認為學生處于學習的萌芽階段,學習觀念和習慣都較差,英語學習能力不足,使得教師把自己當作了課堂教學的主體,把學生視為知識點的被動接收者,一味地對學生進行英語詞匯知識點的灌輸,忽視了學生現(xiàn)階段的英語記憶和理解能力能否跟得上教學節(jié)奏,使學生慢慢地對英語詞匯教學產(chǎn)生了抵觸感,不會主動投入時間去配合教學的教學,更不要說激發(fā)對詞匯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針對這個教學問題,要正確處理課堂中的師生關系,改變教學現(xiàn)狀。
教師在小學階段就應該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在英語課堂中的發(fā)揮,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詞匯的自學能力,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完成詞匯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完成詞匯的積累,同時,教師在課堂中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為學生講解詞匯學習和記憶的一些技巧,為學生指明詞匯學習的方向,防止學生浪費時間學習無用的英語詞匯,保證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掌握更多的英語詞匯。
例如在進行一年級下冊Unit4《Food》這章的英語詞匯教學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自學能力,我會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觀能動性。我先利用投影為學生展示了幾幅關于食物的圖片,利用圖片豐富的色彩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接著我會提出問題:這些食物用英語單詞應該如何表達?讓學生帶著疑問自主學習本章節(jié)的英語單詞,如“fish”、“rice”等等。在我的引導下,學生明顯更加投入地參與到詞匯的記憶中,并且在遇到問題時會主動詢問我,保證課堂時間不會被浪費。最終學生在自由和諧的課堂氛圍下較好地掌握了這個章節(jié)的詞匯,也達到了我預期的教學目標。通過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對學生英語詞匯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值得教師關注。
二、創(chuàng)建詞匯學習情境
情境教學在當下小學課堂中使用的越發(fā)頻繁,教師可以利用情境幫助提升學生英語詞匯學習效率。情境教學的設計是以詞匯作為基礎,在提升課堂趣味性的同時保證了學生的詞匯學習效果,幫助加深對詞匯的記憶,使得學生在未來的英語學習中能夠更加靈活地運用這部分詞匯,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yǎng)。
詞匯情境的創(chuàng)建對教師有一定的能力要求,教師在課前需要從深層次挖掘這些詞匯之間的聯(lián)系,挑選合適的情境將這部分知識點融入其中,同時教師也要從學生本身出發(fā),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保證學生能更快融入情境中,發(fā)現(xiàn)情境對自身詞匯學習的效果,將情境的作用最大化。情境教學的開展實則也是對教學模式的改進,打破了傳統(tǒng)的小學英語詞匯教學模式,讓學生保持對詞匯學習的新鮮感。
例如在進行三年級下冊Unit3《My school》這章的詞匯教學時,我會采用情境教學的方式幫助學生學習。我在投影上為學生展示了一幅學校的平面圖,并且在上面了標注了教室功能區(q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本堂課的生詞和功能區(qū)一一對應,使得學生對這些詞匯的含義有了直觀的印象。同時由于情境的創(chuàng)建提升了詞匯學習的趣味性,學生在掌握了這些功能區(qū)的英語表達方式之后充滿了自信,感受到了英語詞匯學習對生活的重要性,也發(fā)現(xiàn)了英語的魅力,在潛移默化中達到了激發(fā)學生詞匯學習興趣的目標。教師在小學詞匯教學中要重視情境教學的使用,讓學生在更好地課堂環(huán)境中更快地提升英語綜合能力。
三、課外詞匯教學的開展
詞匯學習和詞匯量的積累都需要時間的打磨,但是僅僅通過英語課堂40分鐘的教學時間很難滿足學生詞匯能力的發(fā)展需求,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詞匯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讓學生學會利用自己課余時間學習更多的英語詞匯,增加自身英語詞匯儲備量。教師可以通過課外詞匯教學活動的開展為學生提供更好的詞匯學習平臺,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利用生活中的常見食物為學生講解詞匯知識。
例如在為學生講述關于“color”的英語單詞時,我會帶著學生走出課堂,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常見的顏色,并且使用英語單詞將它們表示出來,如借助紅色的花可以學習“red”這個單詞,綠色的草則是“green”的代表,讓學生知道英語詞匯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使得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詞匯學習習慣。
四、結語
在當下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詞匯教學的開展,為學生尋求新型的詞匯教學模式,在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的基礎上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使得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保證他們未來在英語方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鄧奇,曾志宏.人教版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策略探究[J].教學與管理,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