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延紅
【摘要】課堂講授是大學英語教學的基本模式和方法,是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文通過實例,探討了如何有效組織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使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方法和教學目的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guān)鍵詞】大學英語 課堂教學組織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目的 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組織指教師綜合教材內(nèi)容、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課程大綱的要求制定出課堂教學目標,并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安排活動,完成整體教學的過程。教師在組織教學內(nèi)容時應該圍繞“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必須考慮學生的需要、興趣和難點,從教材出發(fā)去組織教學內(nèi)容,并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通過與學生的互動,鼓勵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自主學習,在課堂上主動思考,大膽發(fā)言,就能真正使學生成為英語課堂的“主角”。
根據(jù)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筆者認為,大學英語精讀課文的教學目的一般為四個:1.引導學生分析、領(lǐng)會文章中心思想,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并從中得到人生的啟迪,做到教書育人;2.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作者的思想流程,提高學生寫作構(gòu)思布局的能力;3.引導學生分析文章語言,以及語言和內(nèi)容的關(guān)系,以提高學生英語語言的運用能力和表現(xiàn)力,提高寫作能力;4.分析課文中的語言點、疑難句型,鞏固強化學生的基本語言知識,為語言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礎(chǔ)。筆者通常以這四個目的為教學環(huán)節(jié),根據(jù)不同課文的篇章特點,帶領(lǐng)學生進行兩到四個環(huán)節(jié)的分析。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有其明確的教學目的,并以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實現(xiàn),做到課堂教學組織有條理,目的明確,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提問式導入環(huán)節(jié),分析文章中心內(nèi)容,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xù)不斷的活動,從教育心理學的觀點看,設問、啟發(fā)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恰如其分的課堂導入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問式的導入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討論中來。
筆者為“Mr. Doherty Builds His Dream Life” (全新版大學英語第三冊第一單元)一文設置的課堂討論話題是“What is your dream life/ dream dormitory/ dream campus/ dream home/ dream career/ dream school …?”雖然文章描述的是多爾蒂先生一家在鄉(xiāng)下愜意而又艱辛的生活,但課堂討論可以提供多樣性的話題,目的是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討論中來。但是,話題的中心不能與文章的主題“理想”脫節(jié)。
在討論中,有的學生描述他的理想生活是周游世界,老師會反問,“Where does your financial support come from?”(你旅游的錢從哪兒來?);也有的學生設想了他的理想宿舍——每個同學配備一臺電腦,宿舍里浴室,空調(diào)……。老師會反問,“Then,you need to pay much more than thousands of RMB you pay now.”(那學費就不會是現(xiàn)在的每年幾千塊人民幣了)??傊處熢谟懻撝胁粩酀撘颇馗嬖V學生:任何理想,美好的東西都要付出努力和艱辛的勞動。這也正是本文所要傳達的主題——Tolerance for solitude and energy made it possible for the writers family to enjoy their pleasant but sometimes harsh country life.
討論結(jié)束后,教師也可以給學生留一個有關(guān)文章內(nèi)容的思考題——What do you think makes the authors family enjoy their life in the country?在教學實踐中,學生給出的答案多種多樣:有的說是“the beautiful scenery of the country”;有的說是“the good harvest”。這時,老師可以適時地引導學生閱讀第4段有關(guān)鄉(xiāng)村艱苦生活的描寫:“But the good life can get pretty tough…”。然后,再引導學生閱讀第13段“The other requirement is energy—a lot of it…”(“energy”在這里等同于“hard work”)。通過這些相關(guān)段落的閱讀,學生們自然而然地得出結(jié)論——No pains,no gains。在討論和在全文搜集問題答案的過程中,他們對文章的篇章結(jié)構(gòu)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同時對文章的主題有了深入、透徹的理解,以明確學習目的,確保學習效果。當然,這樣的討論也可以引發(fā)他們對于人生的思考,提升他們對于人生的認識,教師從而做到教書、育人相結(jié)合。
二、“尋寶游戲”(Treasure Hunts)環(huán)節(jié),分析文章語言,提高寫作能力
“尋寶游戲”是二語學習者喜歡的游戲。它可以激發(fā)學生通過個人或集體的努力查找需要的東西。可以加強學生間的交流。通常情況下,每個小組的成員要對所尋找到東西達成共識。比如,如果學生要找到美的東西,他們需要對什么是美達成共識。
教師可以把課文語言分析以下面兩個提問的方式課前布置給學生,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尋寶”、鑒賞,領(lǐng)會語言是如何為內(nèi)容服務的。
(1) Which part(s) of the text can reveal the authors sense of humor?
(2) Which paragraph do you think can best embody language variety of the author?
這篇課文有兩個突出的語言特點:幽默的風格和語言表達多樣性,起到了突出主題思想的作用。endprint
1. 幽默風格。課文的幽默風格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部分:
第5段:There is, as the old saying goes, no rest for the wicked on a place like this —and not much for the virtuous either. “…no rest for the wicked” 這句諺語來自于《圣經(jīng)舊約》的《以賽亞書》——惟獨惡人、好像翻騰的海、不得平靜、其中的水、常涌出污穢和淤泥來(57:20)。我的神說、惡人必不得平安(57:21)。作者用幽默的方式告訴讀者:在收獲之前總是要付出艱辛勞動的——在這片土地上,惡人不得安寧,好人(指作者一家)也不得清閑。這句話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在第一部分課堂討論中得出的結(jié)論:構(gòu)建自己的理想生活需要現(xiàn)在的努力(學習)作為鋪墊。
第7段:When spring came, it brought two floods. First the river overflowed, covering much of our land for weeks. Then the growing season began, swamping us under wave after wave of produce. (開春后,有過兩次泛濫。一次是河水外溢,我們不少田地被淹了幾個星期。接著一次是生長季節(jié)到了。一波又一波的農(nóng)產(chǎn)品潮涌而來,弄得我們應接不暇。)作者把艱辛后的收獲比喻成第二次“洪災”,以幽默而出乎意料的方式過度到下文對豐收景象的描寫。
2.語言表達的多樣性。好的文章不僅要求句子表達正確,語言規(guī)范,能準確有效表達思想,而且用詞、表達要富有變化。《大學英語寫作中學生的問題》一文指出:四級考生在措詞方面存在問題,表達相近意思時,常重復使用一個詞,用詞單調(diào)。要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很有必要分析課文中作者語言的多樣性。
在回答上述有關(guān)文章語言表現(xiàn)多樣性的問題時,大部分學生都認為第7段是代表段落:
Our freezer filled up with cherries, raspberries, strawberries, asparagus, peas, beans and corn. Then our canned goods shelves and cupboards began to grow with preserves, tomato juice, grapes juice, plums, jams and jellies. Eventually, the basement floor disappeared under piles of potatoes, squash and pumpkins, and the barn began to fill with apples and pears. It was amazing.
這一段主要描述豐收的景象,“我們的冰箱里塞滿了櫻桃、藍莓、草莓、蘆筍、豌豆、青豆和玉米。接著我們存放食品罐的架子上、柜櫥里也開始堆滿一罐罐的腌制食品,有番茄汁、葡萄汁、李子、果醬和果凍。最后,地窖里遍地是大堆大堆的土豆、葫蘆、南瓜,谷倉里也儲滿了蘋果和梨。真是太美妙了。” 同樣表示堆滿了,作者總共用了4種不同的表達(文中劃線部分),給人以栩栩如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試想如果作者反復使用同一、兩個表達,再美好的豐收景象也會因為語言表現(xiàn)力的欠缺而遜色不少。
其實,學生寫作的問題不僅僅存在于詞匯層面?!?1世紀大學英語的改革創(chuàng)新》指出:目前大學英語寫作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四差一慢”。其中就談到了學生應用語言基本句型能力差,主要指句型、句式變化等。通過文章語言多樣性的分析,可以提高學生寫作時變換詞匯、表達和句型的意識,增強文章的語言表現(xiàn)力。
課堂討論過后,教師可以布置給學生同一話題的寫作任務,促使學生在口語表達的基礎(chǔ)上對語言進行再次提煉,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實踐表明,學生課堂討論后的寫作內(nèi)容比沒有討論要豐富,語言表述更加流暢,語法錯誤和用詞錯誤較少。
三、穿插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分散、學習興趣會減退,整個課堂氣氛也就會變得沉悶。因此,教師可以緊扣教學內(nèi)容,調(diào)動自己積累的知識,或者穿插說個笑話、講個故事,或者談點趣聞,來增強教學的生動性。巧妙的穿插不但可以振奮學生的精神,有時還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比如,當有的學生談及自己理想中的宿舍要配有電腦、浴室、空調(diào)等時,老師還可以跟進介紹國外大學宿舍的設施和相應收費,補充學生背景知識。事實上,文章當中需要這一相關(guān)背景知識的介紹——“By then, Shawn and Amy, our oldest girls were attending expensive Ivy League schools and we had only a few thousand dollars in the bank.”)。這樣可以使背景知識和課堂討論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全新版大學英語第一冊第6單元Text A What Animals Really Think 是一篇說明文,文章以動物為實例說明動物是具有思維能力的。在講解課文時,教師可適時地提問:Which animal do you think most intelligent?Why?在課堂上,有的同學說狗是最聰明的動物,也有說企鵝是最聰明的動物……,課堂氣氛很活躍。這時,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沒有談到的動物進行補充:其實,“豬 (pig)”的聰明才智在所有動物中排列第10位。這一點出乎幾乎所有學生的意料。實踐證明,課堂氣氛異?;钴S,許多有關(guān)豬的研究令學生大開眼界。endprint
在實際教學中,有的學生找出的句子與幽默毫不相關(guān),表明部分學生對幽默的理解是有誤區(qū)的。在此情況下,筆者把有關(guān)周恩來的故事講給學生聽。
周恩來是一位博學多謀、辯才杰出、富有幽默感的人。在長期對外交際中,他以幽默一次次地巧解人意,化險為夷,深受眾人的敬佩?!危右娒绹浾?,對方不懷好意地問:“總理閣下,你們中國人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馬路呢?”他聽后沒有急于反駁,而是妙趣橫生地說:“我們走的是馬克思主義之路,簡稱馬路。”對方又問:“總理閣下,在美國,人們都是抬頭走路,而你們中國人為什么都低著頭走路呢?”他又微笑道:“這個問題很簡單嘛,你們美國人走的是下坡路,當然要仰著頭走路,而我們中國人走的是上坡路,當然要低著頭了?!绷瘟螖?shù)語,使對方啞口無言。
這段背景知識介紹加深了學生對于幽默在生活和寫作中重要性的理解,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四、結(jié)束語
課堂教學組織既要有科學性,又要有藝術(shù)性??茖W性表現(xiàn)為組織要有條理,有層次。要求教師明確課程總目標、課程學期目標以及每堂課的教學目標;觀察了解學生;認真鉆研教材、設計并組織課堂活動。要成功地講解一篇英語文章,教師要付出額外的時間和精力備課,才能深入挖掘文章素材,對教材完全融會貫通,才能抓住文章要領(lǐng),提取到文章的精華,明確每次上課的教學目的,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
課堂教學組織的藝術(shù)性表現(xiàn)為課堂活動要有吸引力,富于變化。教師的課堂教學組織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廣泛搜集相關(guān)信息,豐富教材內(nèi)容。同時,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shù)文化修養(yǎng)。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民主、活躍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組織要講究教學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和效果。教學方法是一個長期探索的過程,沒有一個現(xiàn)成、固定的模式。本文提及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僅僅針對一種類型的文章提供幾種講授方法 —— 討論教學、提問教學、范例教學、分層教學和互動教學的結(jié)合。教學方法還有很多,如:情景教學、嘗試教學、探究教學、談話教學等,對于大學英語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不可一概而論。教師要根據(jù)文章特點和難易度適時的調(diào)整教學方法,做到因材施教,變換講課風格,避免落于俗套,使學生失去興趣。
參考文獻:
[1]李蔭華.全新版大學英語綜合教程學生用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