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
摘要:唱歌活動是幼兒園必不可少的娛樂學習活動,為了提高唱歌活動的效率,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幼教老師應當采用科學的指導策略。如鼓勵孩子邊表演邊唱歌;積極使用身邊簡單的道具;開展唱歌接龍比賽;提倡在音樂中繪畫;引入多樣化的游戲教學法以及多媒體教學設備等。通過為幼兒營造有趣的音樂氛圍,吸引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提高唱歌活動效率。
關鍵詞:幼兒園;唱歌;活動;策略;興趣教學
一、引言
音樂是一門藝術,能夠貼切的表達人的思想情感與生活狀態(tài)。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也往往會通過音樂課堂來陶冶幼兒情操,開發(fā)孩童智力,提高音樂素質,這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有重要的積極影響。然而,在幼兒園的唱歌活動中,時常會有幼兒因為缺少音樂興趣而覺得活動沒有意思,不愿意配合老師積極參與到集體活動中來,不僅會影響幼兒自身對于唱歌行為的體驗,也會削弱唱歌活動的教學效果。如何開展唱歌活動課堂是幼教老師需要仔細思考的問題。
二、幼兒園唱歌活動教師指導策略
(一)鼓勵孩子邊表演邊唱歌
對于3-5歲的幼兒來說,好動是他們的天性。因此,在與幼兒的交流中,我們常發(fā)現(xiàn)在他們在說話過程中往往伴隨肢體動作。根據(jù)幼兒的這一表現(xiàn)特點,幼教老師可以將表演環(huán)節(jié)融入到唱歌活動中來,鼓勵孩子在唱歌的同時,充分發(fā)揮想象力,舞動肢體。如在《泥娃娃》歌曲中,常常提到眼睛、眉毛、鼻子、嘴巴等臉部器官,孩子可以邊唱歌,邊動手指點相應的部位。在活動過程中,可以鼓勵孩子們邊唱歌邊大膽的用相應的面部表情表達此時歌詞中提到的器官,按順序活動眼睛,眉毛,鼻子,嘴巴等,不僅能夠更加熟悉歌曲的內容,也增加了趣味性。
(二)積極使用相關道具
幼兒對色彩以及外部物品往往擁有很大的興趣與好奇心。在唱歌活動中,如果能夠為孩子提供色彩鮮艷,外形卡通有趣的游戲道具,鼓勵孩子邊唱歌邊使用道具,也能夠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道具教學尤其適合幼兒園小班孩子的教學。年齡越小的孩子,在道具的吸引下,越容易配合教師完成活動任務。如在學習《搖啊搖》這一首歌曲時,可以為小班的孩子分發(fā)可愛的娃娃道具,邊唱歌邊抱著娃娃輕輕的搖晃,配合做出睡覺、行走等諸多動作。實踐表明,小班的孩子對于道具教學十分歡迎,在使用道具娃娃時,甚至會非常小心的抱著娃娃,不讓桌子椅碰到,不讓衣服遮住它的臉[1]。
(三)推行歌唱接龍比賽
歌唱接龍是指將一首歌曲分為若干句子,由第一個人唱第一句,其后第二人接唱第二句,以此類推。在幼兒園中舉辦歌曲接龍活動時,往往受到諸多孩子的歡迎。在唱歌過程中,幼兒必須高度集中注意力,把握歌曲的歌詞,節(jié)奏,拍子,使之與前者相一致,這對鍛煉幼兒的專注力,提高活動效率十分有效。如在《小燕子》歌曲的教學中,每個孩子都只需要分配到短短的一句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飛到這里……”,但所有的孩子都很積極的參與到唱歌活動中來,最初是一人一句話,熟練之后,逐漸轉變成一人一節(jié)。對于較難的歌曲,可以先將班級分為兩個小組,最開始由2個小組進行接唱,幾個回合后,選擇4名幼兒進行接唱,最后可以選擇8-10名幼兒進行滾動接唱,從而大大提升幼兒的參與力度。
(四)提倡唱歌與畫畫結合
好動是幼兒的天性,畫畫也是幼兒的興趣。對于中班與大班的孩子來說,繪畫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能夠用畫筆畫出簡單的身邊的事物。在音樂課的唱歌活動中,教師可以在欣賞音樂的環(huán)節(jié)中鼓勵孩子根據(jù)耳朵聽到的歌詞進行畫畫創(chuàng)作。如《藍精靈》一曲,“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美麗的藍精靈……”,聽到這句歌詞,孩子能夠在圖紙上畫出山與海的輪廓,也能夠畫下自己想象中的藍精靈。在繪畫的過程中,孩子需要不停的動腦,也要專注的聽音樂歌詞,才能夠將歌詞表達在畫紙上[2]。
(五)引入游戲教學法
在游戲過程中,幼兒能夠提高對周邊事物的感知興趣。倘若教師能夠將唱歌活動與游戲環(huán)節(jié)緊密結合,就能夠最大限度的調動幼兒參與唱歌教學的興趣。如引入音樂劇游戲活動,鼓勵孩子分為不同的小組,在音樂表演中進行學習。幼兒園常用的游戲,如擊鼓傳花,也能夠大膽的運用到音樂課中,教師將歌曲的名字寫在一朵小花山,并播放一段音樂,要求孩子傳遞花朵,當音樂停下來的時候,誰得到了花,誰就需要唱歌,擊鼓傳花活動不僅能夠為孩子帶來快樂,也能夠鼓勵孩子唱歌。同理,丟手絹,猜謎語等游戲也能夠運用到唱歌活動中來,在游戲中輸了的孩子需要當眾表演,在娛樂的同時也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六)運用多媒體手段
多媒體設備在幼兒園的電教化教學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幼兒的唱歌活動中,教師也應該積極發(fā)揮多媒體設備的作用,調動孩子的參與積極性。如通過播放有趣的音樂視頻,勾起孩子學習唱歌的興趣。在《小猴子》一曲中,視頻里出現(xiàn)了諸多活潑可愛的小猴子,做出爬樹,蕩秋千,跑步,跳躍等不同的滑稽姿態(tài),在視頻的渲染下,孩子們躍躍欲試,迫不及待的開始跳躍,手舞足蹈。在多媒體設備的輔助下,孩子能夠無憂無慮的享受音樂的樂趣,完美的調動聽覺,視覺等各個組織,加深了對唱歌歌曲的理解與興趣,能夠更好的投入到歌詞所表現(xiàn)的場景中[3]。
三、結論
作為幼教老師,應當鼓勵孩子大膽的使用各種藝術行為表達自身的情感與思想,尊重每位孩子的表現(xiàn)與成果。在幼兒園的唱歌活動中,教師應當及時的肯定孩子們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xiàn),通過眼神,手勢等多種肢體語言進行認可,從而增加孩子的成就感。唱歌活動過程中一定要為孩子創(chuàng)造主動想象的空間,運用各種多媒體設備以及身邊的物品,使孩子們在歌唱活動中感受到樂趣。
參考文獻:
[1]謝渝芳.淺談音樂活動中教師的有效指導策略[J].教師,2008(3):49-50.
[2]呂昳穎.淺談教師在幼兒音樂欣賞活動中的指導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7(5).
[3]李也.淺談幼兒園音樂活動實施指導策略[J].科普童話:新課堂,2016(11):12-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