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青
摘 要:語文作為中學教學的主要學科,一直走在課改前列,隨著“導學案”走上歷史舞臺,許多老師都認識到了良好的課前導入的重要性。雖然提高了關注度,但是課前導入的教學效果還是不夠理想,要想做好初中語文的課前導入,方法很重要,為此,本文將對初中語文的一些導入方法進行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前導入;方法
對于初中語文的教學來說,課堂導入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多種豐富多彩的形式進行導入,不必要拘泥于傳統(tǒng)的課堂導入模式。教師進行合理的課堂導入具有很多優(yōu)點,例如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使學生從上一節(jié)課的思維當中轉換出來,活躍課堂氣氛,為學生提供多種情感體驗,發(fā)散學生的思維等,通過這些優(yōu)點,從而為接下來的語文教學奠定基礎。但是對課堂的導入僅僅只是進入課堂的一個引子,是為接下來的課程服務的,如果教師過于注重或追求對課堂的導入,就會進入教學誤區(qū),偏離教學的實際內容。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的教學設計時,需要注重實效性,所做的導入應該新穎有趣,但又不乏針對性。
一、以舊帶新,溫故知新
溫故而知新是學習的主要原理。在學習新課文的時候采用已經獲得的知識進行導入是教師經常使用的方法。例如,我們在學習《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采用以舊帶新的導入方法。教師可以向學生們做如下的知識講述:“我們祖國大好河山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都展現出了不同的風景和魅力,讓人們流連忘返。我們在之前的課文《春》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綠意盎然和生機勃勃,接下來我從冬天的角度來看看老舍先生對于《濟南的冬天》的具體描述吧?!睆倪@樣以舊帶新的描述中,學生們可以承接前文的知識內容,對應性地啟下新課文的知識內容,既做好了已有知識的復習,檢驗學生知識學習的牢固性,又增強了學生們對于新課文的認知和了解,更方便學生們學習新知識。
二、故事導入,興趣引導
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很多教師提到課文外的典故和背景故事時,學生們的注意力和興趣往往都被快速吸引,顯得積極性非常高。如果教師能夠充分利用好學生的這一聽課特性,那么無疑能夠更好地導入課文,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如下的導語內容:“同學們,我們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我先來講一個關于作者安徒生的小故事。安徒生有一次去參加一個舞會。一位漂亮的小姐對安徒生產生了好感,于是熱情地走到安徒生面前與他交談起來。她向安徒生詢問:‘先生,我這件衣服漂亮嗎?您喜不喜歡?安徒生只是淡淡地回應道:‘不是特別喜歡。小姐隨即反問道:‘那您認為我應該穿什么樣的衣服才能顯得好看呢?同學們覺得安徒生會做怎樣的回答呢?他開口說道:‘皇帝的新裝?!睂W生們之前都預習過課文,聽到這樣故事都會不禁被逗樂,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之后又將課文導入做好,學生們更好進入學習狀態(tài)。這種導入方式充分的結合了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故事的愛好與好奇,在故事之中就被不知不覺的引入到課堂內容之中,使學生在興趣中更好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三、圖畫欣賞,形象生動
通過圖畫導入新課,可以增強直觀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如《登泰山記》一課,可事先畫一幅“登泰山”圖,教學時以圖作為“向導”,指導學生看書,對號入座,也可讓學生自己畫,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又如,在講授《三峽》時,可以掛出繪有三峽地圖,貼有三峽彩色的小黑板后,舉著地圖說三峽的情況,在指著三峽的照片介紹。也可借用課文中的插圖,如《包身工》、《裝在套子里的人》、《守財奴》等。
四、巧用詩歌、格言
學生一般喜歡詩詞、格言、警句等,有的學生還專門備有筆記本,廣泛收集。詩詞、格言、警句,語言精練,含義豐富,表現力強,富有深刻的哲理,對學生學習語文不無啟迪意義,同時還能提高他們的素養(yǎng),陶冶他們的情操。所以,由詩詞、格言、警句導入新課,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創(chuàng)造與之相應的課堂氣氛,使他們對新課產生興趣。開放的教學法具有開放性和靈活性。它可以將情境教學、目標教學、探究教學、合作研討教學、互動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和創(chuàng)新教育思想優(yōu)化組合起來,做到一法為主,多法并用。通過課堂教學的開放,使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強烈的內心需求,一種持久的參與意識,最后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的強大內驅力。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我總是不遺余力地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活”的學習環(huán)境,給學生提供一個主動參與的學習空間,在民主和諧的狀態(tài)下,讓學生思想感情的潮水盡情奔涌。
在初中語文教學當中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該把導入的目標放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及快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從而使學生更快的進入學習狀態(tài)。語文教師可以使用多種多樣的導入方式,但是需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情況而定,融會貫通,使學生能夠真正的通過課堂導入學會自主、合作與探究,在課堂導入中學會更多的知識,成為學習的主人,達到提高課堂效率與增加課堂實用性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冬俠,初中語文教學課堂導入模式探究[J].商情(教育經濟研究),2008(05).
[2]付永河,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實踐與探究[J].青海師專學報,2008(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