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發(fā)展的今天,教育的全球化發(fā)展也成為了教育領域的新興熱點。學分制起源于西方,是一種現代化的教學管理制度,其靈活性、自主性的特點對于促進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發(fā)揮著作用。同時,學分制在我國高校的實踐探索中也出現了一定的問題。
【關鍵詞】學分制 高校 教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5-0206-01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開展,我國高等教育所面臨的環(huán)境形勢、培養(yǎng)目標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何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發(fā)展的需求下,培養(yǎng)真正符合當前經濟全球化發(fā)展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對于我國高等教育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zhàn)。學分制作為一種舶來品,從試行到大面積推廣,以其靈活性、自主性、現代性的優(yōu)勢全面推廣,對我國高校教育教學體制改革的發(fā)展添加助力。
一、學分制的內涵
學分制最早產生于美國哈佛大學,主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點和市場的需求來選擇課程獲得學分,在畢業(yè)時修滿學分即可畢業(yè),極大地賦予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權,也取消了對于學年制度的限制。隨后,其它國家紛紛效仿,掀起了學分制改革的熱潮。我國真正開始引入學分制最早可以追溯到1978年,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有專家指出可以推行學分制,并在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開始試行。隨后,由重點大學向非重點大學逐步推進,到1986年推行學分制的高校高達200多所。到現在幾乎全國的高等院校都在推行學分制??偟膩碚f,學分制就是以學生選課為基礎,以學分來作為衡量學生學習量的高校教學管理制度,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高校大部分還是使用學年學分制,即沒有完全廢除學年的限制,更多的給予了學生選擇課程的自由。
學分制在我國的大面積推行,一方面是教育體制改革思潮發(fā)展的影響,另一方面也進一步開拓了高等教育改革的視野,推動了受教育者的自我發(fā)展。從我國高等教育的實踐看來,學分制呈現以下幾個特點。第一,自主性。學分制主要是以學生選課為主,在學生選擇課程的過程中,蘊含了自己的興趣和需求,更加符合其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可以說是量身定制。學生在一定范圍內自主選擇課程,也打破了原有按照專業(yè)來設置課程的單一性和局限性,便于學生開拓知識范疇,實現學生自主化、多樣化發(fā)展。第二,靈活性。學分制管理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它更注重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可以按照人才培養(yǎng)方案來選擇自己的課程,修夠學分即可畢業(yè),這都在很大程度上給予了學生發(fā)展的自由。
二、學分制下高校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管理工作者工作能力不足
在高校的教學管理工作中,以教學秘書為代表的教學管理工作者作為第一線的工作人員,承擔著為學生安排選課及為教師排課的任務,是師生之間的橋梁。特別是學分制普遍實施的情況下,學校的選課、排課、教學管理和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變,對于教學管理工作者而言,工作方式和工作思路也要隨之發(fā)生轉變。但在實際的管理中,教學秘書往往不是一個專職的工作崗位,在承擔教務管理工作的同時也兼顧著辦公室其它瑣碎的工作,工作任務繁重,導致其根本無暇探索新的教務管理的模式創(chuàng)新。再加上還存在著部分高校教務管理人員的業(yè)務水平低、信息化技術應用落后等問題,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分制的應用和發(fā)展。
(二)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不足
在以往的教學管理過程中,大學的課程安排也和小學、中學一樣,是由學校根據專業(yè)不同來統(tǒng)一安排課表。學分制改革實施以來,對于教學管理最大的沖擊就是把選課的自主權交給了學生,學生可以跨專業(yè)、跨學院、跨年級來選擇課程,學生的自主化程度越來越高。但是由于大學生的自主管理的能力還較為欠缺,也出現了一些和學分制原有構想所不符的現象出現。例如,有的同學在選擇的過程中只顧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的課程隨意性較大,無法形成完備的知識結構;也有些同學為了湊學分,只選一些容易拿到學分的鑒賞類課程,無法適應自身的全面發(fā)展的需求,荒廢了大學時光。
(三)教學設施與學分制要求配備不足
學分制和以往教學管理體制相比,打破了原有的學院、專業(yè)、課程、學年的限制,是一種教學管理體制改革的創(chuàng)新。而學分制實施的基礎和前提就是需要學校配備大量優(yōu)秀的老師,開設足夠大量的優(yōu)秀課程以備學生自主選擇。在國內的很多普通高校,這一點都難以做到。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國學分制改革發(fā)展的需要,制約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
三、學分制下完善高校教學管理的對策
(一)加強對教務管理工作者的培訓力度
學分制的改革在高校領域當中已經是勢在必行的趨勢,通過實行學分制,能夠更好地發(fā)揮人才培養(yǎng)的自主性,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選擇。雖然學分制的實行對于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有著較為突出的優(yōu)點,但是就目前而言,高校方面并還沒有完全地做好實行學分制改革的準備,無論是硬件條件還是軟件條件上都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特別是在實施學分制的過程中,相關的教務管理人員、學生管理人員更是需要建立起對于學分制制度的正確認識。教務管理人員作為實施學分制的工作實施者,其工作能力與態(tài)度決定了學分制能夠切實地落實到位,如果教務管理人員自身對于學分制并沒有全面與正確的認識,實施學分制的過程中往往就會出現紕漏。這對于學生的課程修讀與學分統(tǒng)計上有著較大的影響,會造成學生的學分修讀的錯漏,甚至于還可能影響到學生的正常畢業(yè)。因此,在開展學分制改革的過程中,需要對相關的教務管理人員進行相關的培訓,幫助其建立對于學分制改革的正確認知,通過加強對于教務管理工作者的培訓力度,從而保障學分制改革能夠順利開展。
(二)加強對學生的學分修讀的管理
學分制的核心在于為學生提供更多課程的修讀,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需求來進行學分的修讀,讓學生能夠結合自身能力與時間來更好地安排大學時間。但是,學分制在為學生提供更加方便的學分修讀過程中,也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性,這就有可能會出現一些學生不夠重視對課程的修讀,最終造成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不能夠修滿相應的要求學分,導致學生不能夠順利畢業(yè)與取得學位。因此,在開展學分制改革的過程中要加強對于學生的選課指導,幫助學生建立起對于學分修讀的重視,同時,教務管理工作者需要及時地跟蹤好學生的學分修讀情況,做好對學生的學分預警,保障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順利畢業(yè)。
(三)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
在學分制的實施當中,對于當前的教學管理計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需要對教學資源進行重新的分配以保障課程的提供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在進行學分制的改革當中,在教務管理當中,要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一方面要平衡對于教師工作量的分配,避免對教師造成負擔;另外一方面要平衡對于學生學習時間的影響,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有課程可以修讀,確保其能夠順利修讀完相應的學分要求。
參考文獻:
[1] 湯波. 學分制與高校教學管理體制改革研究[J]. 新校園旬刊, 2016(9).
[2] 黃芬肖. 學分制下普通高校教學管理改革與完善研究[J]. 亞太教育, 2016(1):207-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