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言文“生本教學”模式是近幾年來民勤六中語文組不斷探索的教學模式。其核心理念是要求教師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文言文學習中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主要模式是:前置學習——合作探究——成果展評。
關鍵詞:文言文;生本教學;主動探究;提高效率
“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進一步加大了文言文教學的比重,一線教師也把文言文作為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可是,現(xiàn)在初中文言文教學的現(xiàn)狀依然是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效果卻還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學策略失準,串講、串譯被視為文言文教學的不二法門,忽視了學生學習的心理,致使教學過程枯燥乏味。筆者認為,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建立以學生為本的結構,尊重學生的個性、興趣、愛好,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積極主動地學習。下面筆者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初中文言文“生本教學”的理念與模式探索。
一、 “生本教學”的核心理念
(一) 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能喚醒和激活學生的學習動機和需要,使之產(chǎn)生強烈的欲望,并積極進入狀態(tài),全身心地參與教學活動。因此,在課堂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都要以飽滿的熱情、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使每一位學生的自尊心得到充分的保護,還要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肯定他們每一次細小的進步,給每一位學生(尤其是那些內向的學生)機會,及時地、誠懇地給予學生鼓勵,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體驗到自己的智慧。這樣,學生才能有信心、有熱情參與課堂互動,才樂于去探索,敢于提出自己的疑問,勇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從而激發(fā)其學習的動力。
(二) 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人,教師的任務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自己去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做到自己能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學經(jīng)驗也告訴我們,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不光學習的效果不好,久而久之還會扼殺學生求知的欲望,使學生對學習變得毫無熱情;相反,主動地探究知識,不光能使掌握的知識更加牢固,還能使學生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品嘗成功的喜悅,增強攻堅克難的信心,使學生能對學習保持較高的熱情,從而更加主動地學習。因而,為了改變文言文教學的不利局面,教師就要盡快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的能力,應用知識的能力,最終讓學生愛學習、會學習。
二、 “生本教學”的模式探索
(一) 前置學習
“前置學習”就是教師把明天要講的教學內容,轉化成一項作業(yè),提前布置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先學。學生通過完成“前置性作業(yè)”,感到這個知識是我探究出來的,是我自己學會的,從而在第二天的課堂上有了想“展示”的欲望。
例如教《陋室銘》一文,我結合教材上設計的兩個“預習”問題,布置了“前置作業(yè)”:①查找資料了解劉禹錫其人和本文的寫作背景,準備向大家介紹(每人不超過30秒);②認真閱讀課文,參考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及重要的句式,準備搶答課堂上老師要出示的相關問題(對課文力求直譯,字字落實);③整理好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準備向老師和同學們詢問。
如我所料,在第二天的課堂上,學生們都爭先恐后地舉手發(fā)言。有的展示,有的補充,有的糾正錯誤,有兩個小組竟然為了三個“之”字的用法,爭得面紅耳赤,最后,大家都用期待的目光望著我。我首先對每一位同學的發(fā)言,都及時地、誠懇地給予肯定。然后給學生系統(tǒng)地講解了“之”字的用法。學生們提出的疏通文意時遇到的其他問題,要么讓能回答的學生講解,要么由我加以點撥。就在愉悅的氣氛中,第一個教學重點就輕松地完成了。
(二) 合作探究
在教學中,有一些難度較大,綜合性較高,具有探究性的問題,學生往往不容易獨立解決。這時候,教師就不能越俎代庖,直接講解,而要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有一個前提,就是學習的個體必須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所以在合作探究之前,一定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圍繞學習內容設計切實可行的自學提示,引導學生獨立探究。
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應走進學生中間,觀察學習狀態(tài),尤其要給予中差生以鼓勵與指導,督促每一個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讓他們互相啟發(fā),優(yōu)勢互補,解決個體無法解決的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在匯報展示的時候,教師要盡可能給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后進生創(chuàng)設展示的機會。教師的任務是引導、點撥、評價,疑難的地方該講解的講解,該總結的總結,該提升的提升。努力做到學生已經(jīng)學會的老師不再重復,在有價值的問題上多下工夫。
(三) 成果展評
成果展評既是對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的梳理,也是對學生要掌握的重點知識的檢測,同時也是學生所學技能的延伸與應用。這個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提高能力。所以,設計練習要緊扣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有適當?shù)钠露扰c密度,注重形式的多樣化、層次的多元化,讓全體學生都練有所得。并聯(lián)系實際將知識點向課外延伸,提高學生的運用知識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使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變通性和獨特性得到有效發(fā)展。
總之,文言文“生本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擺脫了“填鴨式”的窠臼,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文言文課堂不再枯燥,不再單調,讓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教育名篇·枯坐聽講[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童志英.提高文言文教學有效性探微[J].中學語文,2011,12.
作者簡介:
李發(fā)文,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第六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