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教育課程作為基礎性學科,以培養(yǎng)學生積極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提高信息處理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信息意識為主要目標。學生學會運用信息技術、支持各種學習以及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主要是以班級授課形式為主,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課堂教學目標難以落實、課堂教學方法運用不當,造成教師教學低效或者無效的情況,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因此,研究初中信息技術的有效教學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信息技術;有效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R857.3,D0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2-0025-0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教師要注重更新教學方法,提升自身專業(yè)素質,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減少考試次數(shù),減少作業(yè)量”課堂教學行為作為教師主要的外顯行為,其教學行為的優(yōu)劣對于教學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國家頒布《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提出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是要全面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和信息意識,提高學生能夠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其他學科進行學習和探索的能力。目前,多數(shù)教師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教學行為的運用,并非總是有效的,常常出現(xiàn)課堂教學行為無效或者低效的現(xiàn)象,使得教學效率較低。因此,對于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課堂教學行為有效性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深入研究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的同時,也能促進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為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其他學科奠定基礎。
一、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概述
教學良好實現(xiàn)是基于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師教學行為是否有效主要是通過判斷教師行為是否有效,也就是說有效教學的研究起點要從研究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作為根本出發(fā)點。因此,為了更全面的闡述本研究的基本內容,對有效教學以及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的基本內涵進行闡述:
有效教學是指教師能夠依據教學的客觀規(guī)律,對學生學習進行成功引起、促進以及維持,進而相對有效的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主要是指教師能夠以及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客觀規(guī)律,在規(guī)定的教學時間,采用恰當?shù)慕虒W策略,創(chuàng)造穩(wěn)定、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恰當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教材,激發(fā)并培養(yǎng)學生學習動機,促進學生自主參與、探索,進而獲取信息技術知識和能力,培養(yǎng)信息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從而實現(xiàn)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
二、網絡環(huán)境下信息技術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一)加強專家對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引領。首先,學校領導應該重視對課堂教學行為的引領,當前很多初中技術教師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教學行為效果并不明顯,也就是有效性比較低,學校應該加強對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的相關支持,讓更多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師意識到自己行為的有效性并不高。
其次,學校可以請專家或者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十分優(yōu)秀的教師來學校給本校的信息技術教師進行指導,通過講座、觀摩、師徒結對等方式,不斷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最后,學??梢葬槍μ岣哒n堂教學行為有效性展開一系列的教學比賽,并且可以讓信息技術教師自由選擇同伴,比賽設置一定的獎項,從而既可以從物質激勵方面來提高信息技術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同時也能從精神激勵方面來提高信息技術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二)提高教師同伴互助質量和效果。首先,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可以通過同伴互助來學習相關有效教學的理論,從轉變教學觀念??梢远嘟o信息技術教師介紹同伴互助的成功案例,讓初中信息技術教師不斷分析同伴互助的成功案例來加強合作互助的意識,從而不斷明確同伴互助的技巧、程序和理念。
其次,初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該不斷進行溝通和交流,把自己制作的課件和優(yōu)秀課件等與同事進行分享,從而探討其中可取之處,也可以把優(yōu)秀課堂教學錄制成視頻,課后不斷加強學習,對于自己關于課堂教學的見解和想法及時與別的信息技術教師進行溝通,從而分享成功的教學經驗。
最后,創(chuàng)建多樣化的同伴互助形式。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可以通過合作備課、課題研討、問題會診、案例分析、教學研討以及協(xié)同施教等方式來進行同伴互助,讓每個初中信息技術教師的能力、個性和愛好都能得以發(fā)揮,教師通過不斷的互補、合作、互動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實現(xiàn)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三)加強教師對課堂教學行為的反思。首先,組織初中信息技術教師進行理論學習,從而幫助信息技術教師學會對課堂教學行為進行反思。要讓初中信息技術教師意識到對課堂教學行為進行反思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從而掌握反思的途徑、方法、模式、過程和內容,從而學會對課堂教學行為進行反思,結合自身的課堂教學情況,不斷吸收新的教學方法,從而不斷改造自我和發(fā)展自我,達到教學高效的目的。
其次,完善初中學校的評價機制,從而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對課堂教學行為進行反思的積極性。教學活動是培養(yǎng)人的一種活動,必須伴隨著評價,科學的、公正的可觀的教學評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師對教學工作的積極性。
信息技術不是中考的必考科目,學校只有不斷完善評價紙質,才能讓信息技術教師對自身的課堂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楊淑枝.網絡環(huán)境下對有效教學的重新認識[J].科技信息,2017(33):780、610.
作者簡介:徐紅(1988—),女,漢族,籍貫:江蘇吳江,學歷:本科,職稱:中學一級,研究方向:中學信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