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小學古詩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方法,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論述在古詩文教學中進行道德教育的方法,即對古詩文中的隱含的德育因素進行深入挖掘,結合當今小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進行德育滲透。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文;德育滲透;方法
“時代呼喚傳統(tǒng)文化教育,對傳統(tǒng)文化的訴求促使語文教育越來越重視國學經(jīng)典古詩文”?!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也提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zhì),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由此可以看出在古詩文教學中進行滲透德育是非常必要的。但許多課堂中,古詩文的教學還停留在表面,德育滲透的方式十分單一,以灌輸和說教為主,“一些教師往往把自己當作德育的主體,把學生當成灌輸?shù)目腕w”,這就使得學生對德育有一定的排斥。
教師在古詩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時候,要根據(jù)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制定好德育目標和德育內(nèi)容,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獲得知識提高的同時獲得品德的提高;在進行德育評價的時候,通過多元的評價主體和評價標準,使得學生無形中接受德育滲透。
一、 教師方面
1. 制定符合學生實際的德育滲透目標和內(nèi)容
古詩文中凝結了古人的智慧和道德情感,在教學古詩文之前,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細細品味古詩文中傳達的道德情感,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根據(jù)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和需要,制定符合學生實際的德育滲透目標和內(nèi)容。
例如在教學《江雪》之前要了解這首詩寫于柳宗元被貶之后,受盡排擠心中充滿失望、悲觀之時。詩人描繪出一種:整個天地間只剩下我一人在茫茫大雪中戴著斗笠獨自垂釣的情景,表達出作者對這種清冷孤高、遺世獨立的情懷的向往,滲透出即使周圍環(huán)境再污濁,自己再艱難,也要保持自己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本心。在對學生滲透時,要注意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直接灌輸給學生要潔身自好,學生的理解肯定不深刻,要從兒童的角度出發(fā),為兒童滲透適合他們的道德教育。兒童的潔身自好可以表現(xiàn)為:在班里其他同學都不守紀律時,堅持安靜地學習;社會上有很多人,甚至大人都不守公共秩序的時候,堅持做文明的公民;看到有同學因為作弊取得高分而沒有被發(fā)現(xiàn),堅持誠信應考等等。
傳統(tǒng)德育滲透中宣傳的道德“大義”固然崇高,但是時代發(fā)展到今日,面對小學生甚至面對教師本人時,必須為其加入新的內(nèi)涵,制定具有接地氣的目標和具有親和力的內(nèi)容,才能真正對小學生的品德形成產(chǎn)生現(xiàn)實作用。
2. 使用多樣的德育滲透方式
古詩文的修辭手法和現(xiàn)代語言有所不同,為了在古詩文的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滲透德育教育,需要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來增加學生相關的情感體驗。教學時要貼近小學生的實際,結合他們的身心發(fā)展特征使用多樣化的德育滲透方式。
3. 全面靈活地進行德育評價
小學語文古詩文的德育滲透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熏陶式的道德教育,體現(xiàn)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德育的評價方式自然也要豐富多樣,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老師、家長和同學都可以評價。不能出現(xiàn)“對學生的道德評價最終落實在知道與不知道的標準上”類似這樣評價標準模糊不清、評價方式單一僵化的現(xiàn)象,所以教師可以通過日常作業(yè)進行評價、對學生行為進行評價及家長評價和學生互評結合方式,讓德育評價鮮活起來。
二、 學生方面
1. 積累古詩文,提高理解能力
小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力低,除了自身身心發(fā)展不夠成熟之外,主要的原因還是古詩積累較少,對古詩文的閱讀只停留在“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的狀態(tài),對古詩文的理解不夠深入。在理解古詩文時可以由淺入深,不斷豐富積累。剛剛開始學習古詩文時,可以選擇一些淺顯且富有童趣的古詩文進行反復誦讀,讀到感興趣的課外古詩文可以記在小本上,或者在旁邊配上小畫,平時也可以自己模仿著寫一寫,提高自己學習古詩文的興趣。例如學習《詠柳》時,可以模仿詩文的寫法,寫一寫周圍的事物,詠桃花、詠校園等等,通過對身邊事物的描寫加深對詩文的理解,也能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
2. 用心感受古詩文的獨特魅力
古詩文節(jié)奏分明,朗朗上口,每句詩文都有深厚的含義,若是靜下心來細細品味,一定能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品味是感受古詩文中的情感、意境,可以通過各種形式進行,比如誦讀、了解作品背景、用優(yōu)美的語言翻譯、配畫等方式。品味古詩文最經(jīng)典的方法還是反復誦讀,在誦讀之中發(fā)現(xiàn)其獨特的韻律。誦讀可以在早讀課上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也可以在課前三分鐘,還可以在班級里舉辦誦讀古詩文的比賽。例如對《清平樂村居》進行品味時,因為內(nèi)容淺顯易懂,就可以在同學之間交流反復誦讀,大家一起想象優(yōu)美的江南農(nóng)村風光,體會其中的童趣以及農(nóng)家生活的純樸和快樂。
3. 體會古詩文中的德育滲透
整體把握,增強對古詩文的理解,進而理解其中滲透的德育內(nèi)涵。古詩文的語言本身具有簡潔凝練的特點,而小學語文古詩文作為學生學習古典文學的基礎階段,其篇幅大多較簡短,文意淺顯,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是一個渾然的整體,字、詞、句、篇都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在理解時可以采用有感情朗讀、古詩文表演、班級交流等方式加深對詩文的理解,將古詩文的內(nèi)涵表現(xiàn)出來,實現(xiàn)德育滲透。學生用心品味古詩文,做出自己的解讀,利于加深對古詩文內(nèi)容和其德育因素的感悟。例如在對《石灰吟》進行理解和挖掘時,要從整體把握,詩人是借石灰表達自己對不怕磨煉的完美人格的向往,不可將文義割裂開。
總之,教師要讓德育滲透到學生的古詩文學習中,從課內(nèi)到課外,從設計活動、開展活動到活動總結評比,從課堂教學到作業(yè)評定,使德育不自覺地走進學生的心靈,逐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健全學生的人格。
參考文獻:
[1]趙子俊.兒童讀經(jīng)教育綜述與評析[J].中國教師,2008(8):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石哲菁.古詩文誦讀:小學語文德育滲透力的有效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4(4):47.
[4]葉蓉蓉.在古詩文誦讀活動中提高小學德育親和力[J].語文教學研究,2011,57.
作者簡介:萬敏,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內(nèi)蒙古科技大學包頭師范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