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適娟
【摘要】小學的教育階段不光只是知識學習和累積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是造就健康心理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所有科目的教學都需要用心理健康來作為引導。如果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引申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介紹和學習,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很有效率地提升孩子們的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語言吸收能力還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所以,為了可以更好地升華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本文仔細分析心理健康教育角度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語文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0-0063-01
引言:伴隨著高度開放性的社會發(fā)展,人們對于物質生活的欲望越來越明顯,并且呈現(xiàn)出單一追求某個目標的現(xiàn)象,比如現(xiàn)在家長過度地向孩子們施壓,只關注學生是否獲得好成績、好排名,卻從不關心孩子們本身的成長以及好習慣的養(yǎng)成。從這種情況可以見得,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它是保證孩子們健康成長的重點所在。在每一門課程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是小學教育中很關鍵的一環(huán),小學語文本身對孩子們就有著特殊性,使得在課程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有著很大的教育意義和教學價值。
一、小學語文蘇教版中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體現(xiàn)
下面以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課本中既有反映歷史人物的課文,如《李廣射虎》,又有展示當代人物精神面貌的課文,如《菩薩兵》,也有表現(xiàn)少年兒童日常生活的課文,如《雪兒》、《趕海》,有些課文主要介紹自然科學常識,如《恐龍》、《海底世界》等,經過對小學語文課本深入分析之后感覺課文大綱的排版是經過無數(shù)遍仔細設計才有的結果。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多方面的知識,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而且還能激發(fā)兒童的閱讀興趣,擴大他們的閱讀視野[1]。教材中人物包含了不怕犧牲保家衛(wèi)國的、勤奮刻苦的、樸實善良等形象,這些具有感情色彩的人物形象都是引導學生培養(yǎng)健康心理的教學榜樣。小學語文教材本來就可以說就是一本心理健康指導書。但在實際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教師還是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引導能力。
二、在心理健康教育角度下來改變小學語文的教學策略
(一)深入解析教材內容,合理加入心理健康教育
蘇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里有著豐富的感情色彩故事,有愛國家、愛家人、愛人民、愛老師還有愛環(huán)境等,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有效地向孩子們傳達一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感情。例如,《學會合作》這篇文章闡述了不論從事什么職業(yè),不論在何時何地,都離不開與他人合作的道理,課文用具體事例說明能夠卓有成效地合作必須具有協(xié)作精神和自我犧牲精神,“學會合作”是現(xiàn)代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再例如,在教學《軍神》這一篇時,分角色朗讀,全心地揣摩人物的感情起伏,走進人物的內心,感人物之所感,想人物之所想,與人物產生情感的共鳴,這樣才能讓學生深入了解文章,感悟英雄的鋼鐵般的意志,讓學生們學會用意志力去戰(zhàn)勝困難。這一些內容都相對簡單易懂,是可以提升學生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只要老師用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能學會客觀公正、心靈美[2]。
(二)合理改變教學方式,構建良好的課堂教學結構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學習有時讓人感到疲憊,但是我們可以從中插入一些小視頻,調整學習氛圍,減輕小學生的心理抵抗力,并把文章中的心理教育通過這種方式交給學生。實際上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適合心理輔導的內容和素材,而且學習過程中還會經常出現(xiàn)有利于實施心理教育的情境[3]。教師要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結合教育教學實踐,鉆研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挖掘本學科暗含的心理教育內容。教師通過選擇典型課文,開發(fā)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想像能力,通過放有關于本文心理教育的小視頻,營造出文章的教學情境,深入體會,發(fā)展學生心理健康。例如,教學《菩薩兵》一文,我們可以讓學生先自行朗誦,讓他們反復感受文章所蘊含的革命英雄情結,接著放一小段革命史,將學生帶入到情景中。之后老師再帶著學生學習,將文章中隱含的對祖國的熱愛,對英雄的崇敬之情傳授給學生,保持他們的心理健康。課后可以讓學生搜集革命英雄的事跡,讓他們學習為祖國、為人民甘愿奉獻自己的一切等崇高品格。讓學生把這一形象作為榜樣牢固樹立于心中。
三、掌握教育時機,改進心理健康教育質量
我們都是作為普通的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我們肯定能夠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與教學密不可分,要想做到心理健康教育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我們不僅需要保證課堂教學方法與語文學習大綱的要求有著緊密聯(lián)系,我們還需要高效地將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加入到教學當中,以此來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對孩子們的影響。因此,這就需要老師熟練掌握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氣氛和內容,畢竟課堂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不一定可以有效地插入進當前的課堂內容,而是隨機的能提到心理健康的相關內容。例如,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中,當講到某一個點或者提出某一個問題時,學生對此比較感興趣,聽課回答都很主動,而且討論熱烈,思維活躍,有著相對較強的主動學習精神和深入研究的興趣,此時便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好時機,上課的時候老師也不要求生硬地尋找這種機會,而是要用心去發(fā)現(xiàn)[4]。
四、結語
在上述的策略分析之中,可以感受到在小學語文教育過程當中加入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孩子們的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方式多種多樣,我們在選擇時需要考慮全面,一方面要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我們要考慮學生本身的理解水平和思維發(fā)展,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較容易的接受心理健康引導,從而保證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也達到了真正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顧曉光.如何在小學語文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小學時代:教師,2010.
[2]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嘗試[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6,(12).
[3]蔡紅艷.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實現(xiàn)語文教學目標雙贏[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64).
[4]李艷紅.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金色年華(下)》.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