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華
【摘要】在教育的不斷推行下,我們在語文教學中也應加強自身的教學能力,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從而打造一個高效的語文課堂,教育中我們要以學生為本,教師為輔的教育模式,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學習方式,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使學生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從而讓語文教學更具有實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3-0061-01
語文作為傳統(tǒng)教育中的一門重要課程,在教學中對我們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因此,我們要加強自身的教育文化,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要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教育,讓學生能夠在小學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的身心得到一定的發(fā)展,達到有效的學習。
一、積極備課、做好課前準備
在教育過程中備課是一個教師必須要做的任務,也是教育過程中的重中之重,一堂課的好與壞也全由我們的課前準備工作來做決定,教師對于教材課本都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上好整節(jié)課程,要有計劃、有目的的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例如:我們在學習《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我們首先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三個方面制定出教學目標,其次是教學的重難點,最后是教學過程,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步驟,先說我們在處理導入部分,可以充分利用我們的多媒體,以圖片或視頻等形式,讓學生對桂林有所了解,激發(fā)學生對自然景象的向往,通過觀看圖片讓學生贊一贊你所看到的桂林美景(例如:桂林山水多么迷人等這類的),然后對于板書的設計,通過課本說出文章內容(先寫水,再寫山,山水融洽),在教學設計中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后是總結部分,通過學習《桂林山水》這篇課文,讓學生熱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更懂得要愛護花草樹木等??傊匾曃覀兊恼n前準備工作,把教學設計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做細、做好,減免課堂教學中的失誤。
二、激發(fā)興趣、營造良好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以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首先說玩是他們的天性,那么我們怎么把玩與學相結合呢?這就需要教師針對學生特點,進行有趣教學,我們在學習時就可以利用游戲教學進行學習,例如:我們可以用叫號接龍的游戲形式,可以把班級分為四隊,然后聽從老師指揮依次把句子補充完整,比如:第一個學生要求寫三個字,寫的“火燒云”,第二個學生也要求三個字,就可以寫“上來了”,第三個要求寫九個字,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臉”,第四個三個字,“紅紅的”,連起來就是:火燒云上來了,霞光照的小孩子的臉紅紅的。以此類推從而進行有趣教學,通過這種教學方法,改變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玩中學、學中玩,營造出一種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體會理解語文課堂中所帶來的樂趣。
三、小組探究、開闊自主學習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教學法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新課改中也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傾聽,懂得分享,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及合作精神,這種教學模式也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能夠讓他們積極主動的探索學習,例如:在學習《觀潮》這篇課文時,我們就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感嘆壯觀。合作學習提示:A.你喜歡文中的哪一句,原因是什么?把你喜歡的段落或句子讀給你的組員讓他們也感受下 B.你在學習這篇文章時有什么不懂得可以問下小組成員,從而得到解決 C.通過這種小組合作的形式,你明白了什么?還可以引導小組感悟朗讀描述大潮的句子,然后體會文章內容。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改變語文課堂教學面貌,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也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給學生一個平等交流學習的機會。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加強自身的專業(yè)文化,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應該多向有經(jīng)驗的教師學習、請教,更要學會反思自己,對于自己的不足要及時改正,要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制定出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前做好備課,作為語文教師,在講課中要注重語言的魅力,運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文化,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小組合作形式,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集體榮譽感,以興趣為出發(fā)點,從而達到語文教學中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董國艷.快樂與快樂的碰撞——小學語文良好課堂氛圍的構建[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4年03期
[2]黃春玲.淺析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活學生思維[J]. ?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 2014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