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杰
摘 要:英語作為語言工具,理應具有溝通交流的功能。然而應試化的語言教學模式容易忽視語言的應用性,僅僅將其作為一門學科學習。因此,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展開對初中英語情境化教學模式的初步探討,從理論層面和實踐應用中進行思考。
關鍵詞:初中英語;情境化教學;建構主義
情境化教學的概念早已引入課堂,但真正地實現(xiàn)其教學效果的實例并不多。因為這種“照葫蘆畫瓢”的引入方式使得情境化教學難以發(fā)揮作用。俗話說,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課堂教師應該在正確認識初中英語情境化教學模式基礎上去實踐,才能增強教學效果,才能發(fā)揮語言本身作用。
一、情境化教學理論基礎
情境化教學的概念出自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的四大要素——“情景”“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構建”。那什么是構建主義理論呢?它作為一個指導性理論,并非一蹴而就。最后,瑞士哲學家、心理學家皮亞杰清晰定義并指出,兒童是在與周圍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的認知結構得到發(fā)展。換言之,知識是在與外界發(fā)生作用的前提下,由接受者內在建構意義框架,使之符合其所在的文化背景,從而獲得的。
二、初中英語情境化教學實踐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擁有強大的文化背景。換言之,當同樣的一句話放在不同的背景環(huán)境中,所表達的意思是不一樣的。而這就是語言的魅力所在。因此,如果將英語的情景化教學模式應用到課堂上,可謂能真正展示英語的語言魅力,而這種魅力極有可能使語言課堂學習趣味化。
1.嘗試創(chuàng)設情境
初中英語往往處于英語語言學習的入門課程。這個階段是打好語言學習基礎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關鍵時期。而激發(fā)興趣往往是突顯英語語言魅力的代名詞,情境化教學模式是較好展示英語語言魅力的方式,所以,嘗試創(chuàng)設情境顯得十分重要。
嘗試創(chuàng)設情境是有原則的。首先情境要真實可靠,因為語言作為實際生活中溝通交流的工具,具有切實性。換言之,情境可高于生活但必須源自生活。不然,情境創(chuàng)設沒有意義。其次情境切入方式要多種多樣,可以從聽覺、觸覺、嗅覺、視覺入手,借助多媒體的力量,豐富情境。因為富有新意又帶感染性的情境往往容易激發(fā)學生的知識探索熱情,真正發(fā)揮情境化教學的效果。最后應嘗試建立真實情境。在這個方面,學校和家長可以一起努力營造。在學校、家里設立英語活動日,當日老師、學生之間,父母、孩子之間進行簡單英語交流,像這樣的“NO CHINESE”英語交流形式可以減少應用語言的陌生感,十分有利于學生的語言學習。
2.深化情境
深化情境,一方面意味著軟化硬邦邦的詞匯、詞組學習。舉個例子,當學習“parent”“be worried about”時,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Hello,Mary.This is my mother,this is my father,they are my parents.”“How are you.”在這個初次見面的場景對話中,不僅復習了打招呼用語還學習了新的英語詞匯。下個場景則是愛的表達,“Today is the first day in school,dont forget to give us a ring,or we will be worried about you,son.”這時可以比心說出這句話,當再次比心時學生便能脫口而出。另一方面,告訴學生學習語言不要止步于課堂學習??梢酝ㄟ^組織開展各種比賽、辯論、情景劇表演來豐富學生英語學習的世界,讓學生多維度地接觸英語、使用英語。
3.情境合一
學習一國語言其實就是在學習該國的文化。語言的背后是強大的文化,而語言表達就是用語言所在國的國人能理解的方式訴說情感。所以,在這里,情景合一就是言要達意,即此情與此景相得益彰。再者,語言作為一種溝通交流工具,其本身就是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換的工具。但由于生活區(qū)域差異,同一種事物的表達方式不盡相同,同一種情感的訴說方式并非一樣,所以當?shù)厝宋奶厣珜W習十分必要。換種角度看,知曉當?shù)仫L土人情,懂避嫌,會使用最接地氣的表達方式表達,會采用最親切的表達方式訴說,這樣會拉近彼此的距離,使語言交流成為可能。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在知識的傳遞過程中是一個搬運工,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指導者。好的教學方法著實令人稱贊,但教師領入門之后的學習還是依賴學生自己。初中英語情境化教學模式,應該作為一種輔助教學工具,而學生思維的開發(fā)和興趣的培養(yǎng)才是這個工具真正的產品。
參考文獻:
[1]夏風莉.淺析初中英語情境式的教學方法[J].才智,2013(31):190.
[2]宋莉莉.淺談初中英語情境教學[J].科教文匯,2011(10):143,145.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