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強
摘 要:語文逐漸成為了生活中重要的交際工具,在實際生活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更是人類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語文既是適應新課程改革目標的需要,也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能力。在新課程的標準上,有明確的規(guī)定: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作文是語文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廣大學生較為頭痛的一部分。不可置否,作文長期以來一直是語文教學領域中最沉重的話題之。目前,數(shù)不勝數(shù)的考生因為有好好審題,嚴重導致了文章偏題或跑題,往往丟失了許多分。作為一名教師,我深感痛心。因此,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作文越來越受語文教師的重視。初中時期是學生的啟蒙階段,是學生學好作文,為寫作打下堅實基礎的最佳時間。在此,本人結合多年來語文的教學經(jīng)驗,針對初中生如何從周圍生活中提煉初中語文作文素材,如何寫好語文作文進行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素材;選取技巧
一、從周圍生活中選取初中語文作文素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這就告訴我們作文的素材問題。生活是作文的源頭,初中生作文的思想、觀點、感情及一切材料都來自現(xiàn)實生活。如果學生生活豐富,接觸的事物多,見識廣,視野開闊,感受就會深刻,寫起作文來就會左右逢源,觸類旁通。初中生的生活內(nèi)容極為豐富多彩。
在學校里,有多種多樣的活動,如學習、文體、課余興趣等活動;在家里,有生活、家務等各種形式活動;在社會上,正逢盛世,氣象萬千,繁榮的市場經(jīng)濟,奇異的家鄉(xiāng)變化等,這些都充滿著時代特色的新鮮材料,要豐富學生的寫作材料,必須借于對周圍事物的仔細觀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隨時記錄下來,因為作文教學不光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觀察是說話的前提,是思維的基礎,沒有細致的觀察,學生是不能把話說清楚,把文章寫具體的。
老師要有目的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接觸社會,接觸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觀察周圍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聽取大眾語言,聽取生活中種種聲響,用心去感受生活脈搏,訓練學生通過多種感官認識世界,從客觀世界中攝取多種營養(yǎng),不斷充實,豐富知識,陶冶情操。這從根本上說,就是讓學生捕捉素材,開啟學生的寫作源泉。中學生“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智能發(fā)展還處于低級階段,意志的內(nèi)控力弱,我們要根據(jù)中學生的特點,先指導定向觀察,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并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欲望。要注意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如組織學生參加演講比賽,鼓勵學生寫日記、讀后感等,讓他們在實踐中嘗到寫作的樂趣。在班級中定期舉行信息交流會,讓學生將個人收集的材料、寫的感受進行交流,以擴充活動效果,使每個個體都能獲得全體的信息量,從而使他們感受到“處處留心皆文章”,寫出了生活氣息濃厚、描寫細致、富有真實感的習作來。這時老師需要寫下醒目贊語,當眾宣讀,表示贊賞,激發(fā)學生對留心觀察的深層的興趣,促進樂寫不疲的內(nèi)驅(qū)力。在此基礎上,老師還要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廣闊的生活天地,隨時留心觀察日常生活中有意義的、有趣的事物。學生一旦養(yǎng)成了隨機留心觀察的習慣,他們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就會不斷增強,從而頭腦里的材料越來越豐富,寫作時便會文思泉涌,得心應手。
二、初中語文作文的教學方法
1.仔細審題,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這些關鍵詞往往就是文章的主題,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對材料進行引申。找出關鍵詞后引申擴展題目所給的材料。可以聯(lián)系到生活、學習、社會等方面,如此引申,既豐富了文章內(nèi)容,也讓學生有話可寫。當然,也存在一些文章的關鍵詞比較隱蔽,并不突出,學生不太容易找到,這就需要學生對材料進行分析與總結了。
2.對材料全方位多角度進行思考。學生必須學會全面理解分析一段材料,對此,教師需要在平時的課堂上對學生進行一定的訓練。通常,一段材料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較多,蘊含的思想也不止一個,考生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從多方面進行闡述,否則,這樣的文章一定是松散而又結構混亂的。因此,在材料的眾多內(nèi)容中,學生要著手從其中一個側面,根據(jù)自己所擅長的的內(nèi)容撰寫作文。
3.學生在寫文章時要聯(lián)系社會實際問題。大家也都看得到,近幾年來,中考作文越來越關注社會上的熱點問題,也逐漸成為了中考作文的發(fā)展趨勢。因此,學生在平時要關注社會上的問題,可以將其作為文章的素材,在寫作文時能夠靈活運用一些典型案例,并對其進行深刻地剖析。如此則需要考生在平時關注新聞熱點,同時注重積累,寫作文是善于靈活運用。
4.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引進新時代思想,轉變并完善當前語文的的教學方法。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避免學生對寫作產(chǎn)生畏懼,甚至是恐懼心理。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并非僅僅從責任感產(chǎn)生,而是從對客觀事物的愛與熱忱中產(chǎn)生的”。古人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對寫作的熱情,自然不會對寫作產(chǎn)生倦怠感。寫作文自然是小菜一碟,輕而易舉。
我們平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能力。只有讓學生積累了豐富的材料,動筆時才能“下筆如有神”。學生才會不怕作文,愛寫作文,會寫作文,才能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無米之炊”的問題也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參考文獻:
[1]肖傳武.談開展初中生“生活化作文”教學的幾點體會[J].當代教育論壇.2010(30):89-90.
[2]吉艷琴.作文素材源于生活[J中國教育研究論叢,2005(5).
[3]田貴新.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策略探討[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