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澍??
摘要:多年來,主導和控制我國中學生課堂教學的,是一種被概括為“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幾乎成了大多數教學管理者和教師的思維定勢,極大的束縛了學校教育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性學習則倡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學習的促進者,以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來實現教學目標”。伴隨著課改教改的實施,研究性學習被一線教師廣泛的接受和實踐。高中歷史學科教學中,研究性學習也在逐漸滲透。筆者嘗試對研究性學習的實施原則和在高中歷史學科教學中的實施進行了一些思考。
關鍵詞:高中歷史;研究性學習;實施原則
一、 研究性學習的實施原則
研究性學習的核心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改變授人以“魚”的方式,做到授人以“漁”。研究性學習在具體的教學中實施,必須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則,概括起來主要有這三個方面:教師指導性原則、學生主體性原則、實施靈活性原則。具體闡述如下:
(一) 教師指導性原則。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中心,其使命不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而是在不同的階段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使學生進入情境,進而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師也不再是知識的權威,針對同一問題,學生可以提出許多不同的看法,并通過學習去校正這些看法。由于高中生正處于成長過程中,許多問題的認識還不成熟。作為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心理需求,他們喜歡交流、喜歡辯論。在活動中,要經常給他們表現的機會,要不斷的肯定學生的成就,鼓勵學生,并及時推出典范供學生參考,或給學生提供思路。這都是指導性原則的體現。
(二) 學生主體性原則。學生不再是一個單方面接受知識、儲備知識的容器。研究性學習的主體是學生,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求學生懂得自主學習,有創(chuàng)新意識,注重實踐能力,學會研究。興趣是體現主體性的前提,有興趣才會有動力。實施研究性學習時應該首先考慮的也是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要注重問題的設計,讓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通過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訓練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總結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三) 實施靈活性原則。研究性學習方式強調的是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探究性行為。所以,它沒有固定的形式,沒有嚴格的程序和步驟。研究性學習在教學中的具體做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一萬個教師就可以有一萬種做法,照搬他人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因此,研究性學習實施的重點是要把握和領悟實施原則的前提下靈活運用。只要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引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接受,任何形式都是合理的。課堂活動、課外活動、作業(yè)練習等都可以開展研究性學習。
二、 高中歷史學科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實施
“研究性學習”是針對“接受性學習”提出來的,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應該得到推廣和運用。
歷史學科的研究性學習要服從于學生掌握系統學科知識的需要,這一點非常重要,畢竟學生通過三年的高中學習后最終要通過高考來檢驗學習結果,違背這一原則的研究學習是不能夠出現在高中階段的。盡管有著高考的限制,但這并不會束縛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只要不斷的創(chuàng)設意境,引導學生自主地學習系統的學科知識,通過自己的探究和思考加深對系統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樣是研究性學習的體現?!霸趯W科教學中,學生也經常面臨各種形式的問題,特別是開放性問題。只要教師不采取直接解釋答案的做法,而是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情境,采用以問題為基礎的啟發(fā)式教學,讓學生在參與中探求知識,同樣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力?!?/p>
歷史學科教學中,研究性學習不需要作為一個獨立的過程去完成,而應該依附于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課堂上老師的教學、課后作業(yè)的設計,活動課堂、考試等教學活動中都能夠滲入研究性學習。只有將研究性學習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才能真正發(fā)揮研究性學習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教師首先從思想上認識到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性,將研究性學習作為教學設計時必須遵循的指導思想。在整個教學活動的相關環(huán)節(jié)中,始終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自己能完成的工作,教師絕不插手;學生能自己思考的問題,教師絕不代辦;學生能夠合作解決的疑難,教師絕不幫忙。
總之,要把學生作為主體,激發(fā)其主動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激發(fā)其探究問題的熱情和興趣,使其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情感感受,增強歷史使命感與歷史責任感。
參考文獻:
[1] 劉慧靜. 對高中歷史學習方法的思考[J]. 學周刊,2016,(19):111-112.
[2] 劉佳寧. 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歷史課堂合作學習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
[3] 馮賢兵. 對高中歷史學習方法的幾點思考[J]. 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04):49+53.
[4] 張秀芳,王勁松. 《高中歷史》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與思考——關于“林肯”一節(jié)的教學[J]. 固原師專學報,2006,(02):112-114.
[5] 方君,李斯琴. 高中歷史研究性學習的認識與思考[J].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04):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