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寧
摘要:初中物理教學方法眾多,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就是聯(lián)系生活開展教學,這就是生活化教學。生活化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將枯燥理論知識形象化與具體化,降低教學難度。本文中主要分析初中物理課堂中如何應用生活化教學方法,給出一些應用策略。
關鍵詞: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應用要點
一、 引言
初中物理教學中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物理學習興趣,在生活中融入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新課標中明確規(guī)定要求初中物理教學聯(lián)系生活與實際,培養(yǎng)學生掌握基礎物理知識,引入生活化教學可以達成這一目標。本文以教學生活化為切入點,分析其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二、 初中物理生活化的作用
通過生活體驗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學習中享受生活,進而獲得更多的知識,其重要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 初中物理雖然較為基礎,但其中也存在大量理論知識,這些知識抽象難以理解。學生之前并沒有接觸過物理,教學中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頭昏腦漲、聽不懂的情況,物理生活化有助于降低教學難度。比如串并聯(lián)電路學習時,教師可以指出家中的空調、冰箱及計算機等都是并聯(lián)的,斷開其中任何一個都不會影響其他電器;過年時用的小彩燈則是串聯(lián)電路,任何一個壞了其他的都不會亮。學生更容易理解相關知識點。
2. 生活實踐中應用物理知識,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與培養(yǎng)探索精神。通過物理實驗引入生活中常見的物體,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比如“浮與沉”知識點講解時,可以讓學生準備一些石塊、橡皮及橡皮泥等物體,準備好水槽,反復試驗,得到結果,將課本上抽象的知識點具體化。
三、 讓“生活”點亮初中物理課堂
初中物理教學中推動生活化,有助于觀察生活化教學,活躍課堂氛圍,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物理教學中很多內容本身源自生活,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場景,將教材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優(yōu)化物理問題。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發(fā)揮自身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有效利用所用知識,完美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1. 生活化新課導入
成功的課堂導入是成功課堂的前提與基礎,只有如此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導入課程的過程中,教師合理使用生活中的各種教學案例,借助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常識或奇異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比如“壓強”知識點講解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各種筆,讓學生用手指感受筆尖與筆帽,感受手指受到的壓力,重新引出教材知識點,學生依據(jù)簡單實驗掌握深入理解壓強的概念與定義。這種方法也可以增加物理教學的趣味性與實踐性。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點的喜愛程度,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 充分利用生活點
生活是一個百寶箱,物理知識的來源和基礎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所以要提高初中生物理課堂的興趣,教學內容首先要生活化,從學生日常生活入手,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日常生活愛好、興趣和關注點,選取一些與學生相關聯(lián)又能夠激發(fā)其學習積極性的材料,用于物理課堂教學中,來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對待物理始終保持一份新鮮感,這樣能夠幫助其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慣性”時,可以引導大家回憶坐公交車時,司機在剎車時我們的身體會向前傾,而左轉彎時我們會向右傾,而右轉彎時又會向左傾,以這樣我們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物理現(xiàn)象來解釋慣性現(xiàn)象;而在“摩擦力”的學習時,可以帶領學生觀察下雪天,家長怕我們滑倒都會讓我們穿一些鞋底花紋較大的鞋子,這是因為鞋底花紋大就不容易滑動,才能“踩穩(wěn)”,加大地面與鞋底的摩擦力,這樣在物理知識學習中融入日常生活,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研究興趣。
3. 實驗教學生活化
物理知識點零散、瑣碎且復雜,存在大量記憶知識點,這就造成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難度較大,難以實現(xiàn)預期學習目標,打擊學生學習熱情與信心,進而產生厭學情緒。教師可以合理解剖知識體系,引導學生反復理解與記憶,分散記憶各分段知識點,提高物理學習效果。在物理學習過程中飽含著大量的實驗,由于物理學科的特殊性,教師在物理實驗安排上應緊密聯(lián)系實際生活根據(jù)生活現(xiàn)象及原理對實驗進行解釋,降低實驗難度,增強實驗趣味性,幫助學生快速投入,了解物理知識,認識初中物理。比如,在學習“大氣壓”時,可以利用礦泉水瓶體積變化來進行試驗,先在瓶內倒入熱水,擰上瓶蓋,晃動一下后,將瓶子放入冷水一段時間,拿出觀察瓶身變化,帶學生一起感受大氣壓的存在;而在“升華”和“冷凝”知識點的學習時,可以通過濕衣服變干和冬天鏡片在熱氣下會出現(xiàn)水霧等方面著手,來進行模擬實驗。
4. 設置生活化作業(yè)
初中物理教學中通過作業(yè)鞏固知識點,提高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作業(yè)設計是生活化調整,可以讓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具體作業(yè)設置方式為:教師家庭作業(yè)布置時,安排學生回家觀察自家電器銘牌,將上面的功率數(shù)值記錄下來,計算電器一天工作下來會消耗多少電量。這個題目計算相對簡單,但對學生而言,通過觀察生活電器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可以讓學生充分掌握物理知識。其難點在于很多學生觀察中并沒有仔細換算,如電冰箱耗電量為0.60kW·h/d,利用該數(shù)值計算電冰箱工作一天后的耗電量。但電冰箱本身并不是連續(xù)工作,而是間歇性工作,要求學生記錄間歇性工作頻率,然后進行計算。利用這種家庭作業(yè)的模式,有效培養(yǎng)學生物理學習興趣與自信心。
四、 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物理教學中引入生活化教學過程,教師扮演著重要角色,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現(xiàn)象,并通過相關理論解釋這些現(xiàn)象的成因,組織學生研究生活化問題,分析具體問題,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希望通過本文論述,為初中物理教師提供一定經(jīng)驗借鑒,促進初中物理教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何鳳霞.初中物理習題教學中生活化情景的運用[J].才智,2016,(32):112-113.
[2]鐘祖風.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方法的有效嘗試[J].基礎教育研究,2015,(19):45.
[3]高建祥.芻議初中物理教學的生活化教學[J].才智,2015,(31):101-102.
[4]錢芳.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認識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6,(S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