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玉
摘要:大學生社會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同理論教學環(huán)節(jié)一樣,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卻一直并未受到正真意義上的重視。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學生個人忽視,也包括學校和教師沒有做好相應的引導工作,家長和整個社會也沒有為此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但是在整個社會就業(yè)和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作用越來越凸顯,應當受到各界廣泛的重視。大家應當通力合作,為大學生社會實踐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和環(huán)境,培養(yǎng)與社會“接軌”的人才。
關鍵詞:社會實踐教學;高等教育;觀念轉變;職業(yè)規(guī)劃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51-0035-02
當代中國大學教育普遍情況是重視理論教學與考試,而對社會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重視不夠。事實上,社會實踐教學是學生接觸社會、豐富閱歷,獲取求職資質及相關工作經驗,縮短進入社會后的思維、技能磨合期,早日成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真正做好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對學生的職業(yè)發(fā)展至關重要[1-3]。這方面,我們確實有必要向歐美國家學習,他們在大學教育過程中,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一貫重視,也有相應的良好社會氛圍[4]。例如,國外大學會通過課堂的討論、講座、實驗等形式,通過所學知識的運用和練習來鞏固知識,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在課堂外通過實習、小組活動、參與科研和操作實踐等課外活動來鍛煉學生實際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5]。而我們目前的大學教育活動還是主要局限于課堂里,局限于老師“滿堂灌”的講授形式。
當然,不可否認,當前國內一些大學已經開始有這方面的意識,對實踐教學做了相應的要求[6-7]。但是,大都流于形式,學生往往應付了事,學校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做統(tǒng)一的規(guī)范要求。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可能是學生的實踐意識不強,不能充分意識到實踐環(huán)節(jié)對他們未來職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另一方面是學校、家長和社會也沒有為他們做好相應的準備和銜接。
首先,學校本身對教育過程中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當然也就無法帶動學生的普遍重視。學校大多政策和獎勵措施的制定還是有“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因為考試結果一般比較直觀,易度量,而實踐成果可能要等幾年,甚至十幾年,在學生畢業(yè)后的職業(yè)發(fā)展中慢慢體現出來。學校的政策導向不夠重視實踐環(huán)節(jié),當然無法帶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同樣的,高校教師們一方面受學校政策導向的影響,另一方面因為學生的積極性不夠高,自己難以產生教育的成就感,也必然消極應對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另外,現在高校教師都普遍肩負著教學和科研雙重任務,考核壓力也比較大,很難將大量精力放在考核方式不明確,產出緩慢的實踐教學過程中。
其次,家長們一方面怕孩子參與社會實踐太過辛苦,另一方面對孩子外出參與社會實踐的人身安全問題有所顧慮,對高校的社會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也多是持保留態(tài)度,而這樣不夠積極的態(tài)度,也直接影響到學生們的心態(tài),進而影響到整個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的順利開展。再者,整個社會大環(huán)境也缺少相應的氛圍,對于大學生利用假期組織有社會實踐性質的活動,各行各業(yè)也不大愿意接收,因為“還不夠添麻煩的呢”[5]。而且,因為現行管理和考核制度的不健全,企業(yè)很難在自己接收大學生社會實踐這個過程獲得實際意義上的經濟回報,相關部門也缺乏這方面的宏觀政策調節(jié)和傾斜,使企業(yè)缺乏動力。一方面,不論是哪個領域,企業(yè)對新入職人員的培訓費都是一筆不小的支出,而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往往時間有限,前期大量的培訓投入與后期所能獲得的產出往往不成正比。另外,在實踐過程中企業(yè)也需要對參與實踐學生的人身安全承擔一定的責任。對企業(yè)來說,這些都會造成他們生產的經濟成本增加,因而除了一些具有較強社會責任感的企業(yè),大多企業(yè)都選擇了“趨利避害”。正因為上述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們真正意義上參與社會實踐可謂困難重重,因而也就造成了他們對現實社會的感受和認知非常有限。怎樣引導大學生主動選擇接觸社會,走出所謂的“象牙塔”,是當前高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在當前社會就業(yè)壓力普遍大的情況下,需要將“學以致考”舊理念轉變?yōu)椤皩W以致用”。學以致用才是社會教育之本,能否學以致用是社會驗證人才價值的根本標準[4]。
要實現學校、社會教育資源的雙向對流,做好社會實踐教育,首先學校自身應做好觀念調整,充分意識到社會實踐對促進學生職業(yè)規(guī)劃和順利就業(yè)的重要性,老師和相應的就業(yè)部門也要做好引導。高校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教育,而應當是一種長期的正確有效引導,甚至是終身的正確職業(yè)觀的引導。但是現在高校普遍缺乏這種意識,除了一些常規(guī)的職業(yè)發(fā)展培訓講座,更多的是放任學生自己去做盲目的職業(yè)定位,去求職。而最終的結果往往是學生缺乏社會實踐訓練,自我定位與社會現實相脫節(jié),而用人單位又覺得高校畢業(yè)生眼高手低,自我定位不準確,缺少實踐訓練。怎樣破解這個死循環(huán)?還是得從社會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著手。
社會實踐教學是學生在畢業(yè)工作前,與社會和專業(yè)領域最緊密的一次接觸和歷練,對他們日后職業(yè)規(guī)劃和發(fā)展的作用不容小覷。所以對學生來說,需要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大學期間的社會實踐教育不是可有可無,也不是蜻蜓點水式的,需要每個學生拿出一整段的時間,真正參與其中,提前體驗即將面臨的職業(yè)生涯,了解自己的優(yōu)點與不足,以至于是否適應這一類型的工作,是否需要調整一下自己的職業(yè)規(guī)劃和目標。有的學生甚至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這在就業(yè)競爭和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是再好不過的。對用人單位來說,這樣的社會實踐活動,短期內可能給他們造成一定的麻煩,但從長遠來看,是利遠遠大于弊的。首先,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成本是很低的,遠遠低于對正式的新員工入職培訓的成本,相較于對入職員工的培訓完再淘汰,社會實踐是更低成本的人才篩選方式;其次,由于學生和用人單位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相互不了解,容易失之交臂。而社會實踐活動,恰好為用人單位和學生之間提供一個相互了解的機會。大學生社會實踐可以幫用人單位找到最合適的人選。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充分意識到我國當前高等教育的不足之處,查漏補缺。當務之急是盡可能的發(fā)動高校、社會,當然最重要的是學生自己對大學社會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重要性的認識,培養(yǎng)掌握一定的知識理論技能,同時也能指導和應用于實踐的真正“人才”,既滿足了社會發(fā)展需要,又提高了大學生們在當前就業(yè)形勢越來越險峻的大環(huán)境下的競爭優(yōu)勢。endprint
參考文獻:
[1]王富林.淺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1):76-76.
[2]趙小花.淺談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義和作用[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8):147.
[3]王武.淺談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要性探究及意義[J].中國科技博覽,2014,(47):3-4.
[4]陳超,趙可.國外大學實踐教育的理念與實踐[J].外國教育研究,2005,11(32):33-37.
[5]何志成,趙宇明,范金鑫,張大勇.假期是大學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淺談大學教育改革之假期[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4年9月11日。
[6]趙海敬,范健文,楊磊,朱蕊.關于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要性探究及建議[J].教育教學論壇,2013,(1):226-227.
[7]李惠.淺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65-67.
Abstract:The social practice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s important as the theoretical study.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but hasn't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for this,including the neglect of students,a bad guiding work by schools and teachers,a not so good atmosphere from the families and the entire community. But,now with the pressure of employment and competition is more and more competitive,the role of social practic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and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by all of us. We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and environ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and to train our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society.
Key words:social practice,higher education;concept changing;occupational planning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