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佩文
摘要:初中生物教學是中學階段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在教學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當今生物老師的在教學工作中應該注意和思考的問題。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中學階段的生物教學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在教學工作中要進行教學思路的創(chuàng)新。本文就此問題進行相關的探討,主要從幾個維度提出了教學思路的創(chuàng)新,以期為初中生物教學的相關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從而提高中學生物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思路創(chuàng)新
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向前發(fā)展,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創(chuàng)新與批判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創(chuàng)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fā)展的動力所在。同樣,這個道理也適用于當今中學階段的生物教學當中,教學思路上的創(chuàng)新是必不可少的,我們要能夠實現(xiàn)傳統(tǒng)教學與創(chuàng)新教學的之間的完美轉變,促進新課改的有效展開。
一、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現(xiàn)狀
(一)重視程度不到位
長期以后,受我國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在中學階段課程的編排上,主要還是以語文、數(shù)學、英語為主,而生物學科也被很多學校稱之為“副科”。主要原因是受我國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生物學科在考試中所占的分值比例較低,受到老師和同學的重視程度都比較低,主要精力都花費在語數(shù)英上。另外生物又作為一門實驗性的學科,很多學校受到實驗設備等硬性條件的制約,長此以往就會被忽視。
(二)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初中階段是學生開始接觸生物的初始階段,剛開始可能學生還會帶著好奇心去學習生物,但是在生物學科中,科學的專業(yè)術語比較多,學生對此理解和接受能力都比較低。學生學習生物過了嘗鮮期以后,這些專業(yè)術語和抽象知識更多,再加上理解上的困難,因此就逐漸喪失了學習生物的興趣。
(三)老師教學方法單一
部分老師也存在對生物學科的教學重視程度不夠的情況,沒有創(chuàng)新意識,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不懂得運用一些教具進行輔助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僅僅依靠生物教材課本,只是把知識從頭到尾的講一遍,強塞給學生,與學生之間缺乏互動,課后也沒有總結,這樣導致教學課堂效率低下,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思路的創(chuàng)新策略
(一)合理組建科學實驗小組
在新課標思想的影響下,要求以學生為本,采用小組式學習就是這一理念的一個很好體現(xiàn)。在生物學科的學習中,可以進行組建科學實驗小組,每個小組的成員以4個人為佳,在進行分組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性格,盡量將性格不同的不同放在同一個小組里。不然就會出現(xiàn)不理想的效果,例如,如果小組成員的性格都是活躍型,那么在進行小組探討時就會出現(xiàn)各說各的現(xiàn)象;如果小組成員都是內向型的,在進行小組學習時就會出現(xiàn)氣氛非常沉悶的現(xiàn)象。此外,還有一些同學的比較細心但是動手能力不強,有些同學動手能力強但是不細心等,應該把能力特征不一樣的同學盡量劃分在一個小組。因此,在進行小組劃分是,老師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學能力特征和個性等綜合因素。
生物課堂采用小組學習,可以讓成績較差的同學在小組合作探討中得到幫助,讓成績較好的同學通過給小組成員講解提高自己,在能力上得到拓展。
(二)選擇性的使用更加直觀的教具
不同的教具都有不同的優(yōu)點和缺點,生物老師在教學課程中,應該要選擇使用。首先,老師應該清晰的了解每一種教具的特性,因為不同的教具在貯存在生物信息時,它的直觀程度是有所差異的,老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最合適的教具來進行教學。
另外,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觀察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在進行觀察的時候卻不能夠深入觀察,抽象思維能力不強,這就要求老師要進行直觀教育。比如,生物標本基本上不會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且觀察方便,那么水中的植物,老師可以將其標本帶到課堂上來讓同學們觀察。還有些生物現(xiàn)象在自然狀態(tài)下是難以觀察到的,比如光合作用,這就要求老師對此部分內容運用必要的器皿、藥品以及儀器等進行生物實驗,讓肉眼難以看到的事物直接的呈現(xiàn)出來。教師運用直觀教具進行講解,可以提高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適當使用多媒體方式教學
多媒體教學就是將投影儀、幻燈片以及視頻錄像運用到教學當中去,生物學科本來也是屬于實驗性、抽象性的學科,運用多媒體方式教學,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通過多媒體有聲、有形、有色的向學生傳達教學信息,可以將使原本微觀、摸不著、看不到的生理過程轉化為生動、形象、有趣味的運動過程,這樣能夠使學生對生物學科知識更加容易的理解。
比如,在學習“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這部分內容時,從種子萌發(fā),到長成幼苗,再到發(fā)育成熟等,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運用多媒體可以使學生在短時間內觀察到全過程,并且生動有趣易于理解,這給生物學科的教學帶來了生機,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加強實驗教學,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由于生物學科屬于一門實驗性的學科,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因此開放式的實驗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階段的學生一般好奇心比較強,在生物學科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實驗教學,可以將知識形象化,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讓學生獲取更多的學科基礎知識,認識到生物學科的發(fā)展前景,激發(fā)其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此外,通過對生物現(xiàn)象的觀察,還可以促使其提出問題,并實際動手操作來解決問題,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物的教學中,學校、老師以及學生都要重視起來。老師應該拋棄傳統(tǒng)效率低下的教學模式,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在生物學科的教學思路上,要積極尋求創(chuàng)新,想法設法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融入到教學工作當中去。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對生物學習能力的提高,有效的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谷振華.對初中生物學科素質教育的探索 [J].才智,2011(19)
[2]鄧妙然.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學的思考[J].亞太教育,2015(61)
[3]蒙余慶. 淺談初中生物課改教學新思路[J].中華少年,2015(13)
[4]譚大鵬. 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