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玉芳
摘 要: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也是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基礎,是學習各種知識的必由之路。不掌握“識字”這把鑰匙,就無法打開科學文化知識寶庫的大門。低年級識字教學可以以課內(nèi)識字為主,課外識字為輔,達到識字的目的。
關鍵詞:識字教學;課內(nèi)識字;課外識字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3-012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3.079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識字教學不僅為聽、說、讀、寫奠定基礎,提供工具,還為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因此,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識字教學,擴大學生的識字量是至關重要的。我認為我們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應以課內(nèi)教學為主,以課外識字為輔。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更重要的是為今后的學習,尤其是寫作奠定了基礎。
一、課內(nèi)識字
低年級識字教學包括音、形、義三方面。對于初入學的兒童來說,在入學前通過生活經(jīng)驗和言語交際已掌握了一定數(shù)量的字音和字義,而對字形卻生疏。因此,低年級生字的教學主要是對字形的指導教學。如何進行字形教學呢?
(一)加強漢字的筆畫和字形結(jié)構(gòu)的分析
小學語文第一冊通過“口”“耳”“目”“火”這類基本字來認識漢字的筆畫,共有20種。以“亅”這個基本筆畫為例,它最先出現(xiàn)在“小”字中,在教學“小”字時,讓學生記牢“亅”。
漢字的結(jié)構(gòu)形式,有獨體字與合體字兩種。獨體字是由基本筆畫組成的。如上例中的“亅”,學生掌握好了,在教學“小”“馬”這些獨體字時,用彩色粉筆標出“亅”這個筆畫后,整個字就迎刃而解了。合體字是由部首加獨體字組成的。它分上下結(jié)構(gòu)、上中下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左中右結(jié)構(gòu);半包圍結(jié)構(gòu)、全包圍結(jié)構(gòu);品字形結(jié)構(gòu)。如上例中的“小”“手”,學生掌握很熟練了,在教學“京”“拿”等合體字時,分析其是什么結(jié)構(gòu),每部分是什么,就記住了整個字。如“拿”字是上下結(jié)構(gòu),上邊是“合”下邊是“手”字旁,學生一下就記住了這個字。
(二)加強對形近字的分辨
學生因形近字混淆,出現(xiàn)書寫的錯誤較多。從兒童識記一般心理過程可知:開始識記時,對字形的辨認尚不精確,即在頭腦中形成的知覺痕跡還不穩(wěn)定,如果同時又學字形相近的字,容易產(chǎn)生泛化現(xiàn)象。所以,隨著識字量的增加,要加強對形近字的分辨。
教學時用熟字加以比較。如教學“萬”時,可用以學過的“方”字作對比,教學“令”時,可用“今”作對比,教學“烏”時,可用“鳥”作對比,找出兩個字的區(qū)別,用彩色粉筆標出形近字之間不相同的部件或筆畫,以增強感知,區(qū)別異處。
(三)加強對繁難字的指導
學生對于繁難字看上去似乎無從下手,理不清頭緒,但只要指導得當,學生記好這些字是不難的。我們可以采用“分解法”,將難字一部分一部分分解出來,能減輕學生識字的記憶負擔。比如,教“重”字時,引導學生把它分解成“二”“日”“土”,其中“土”中的“丨”一直伸到“丿”處,但不出頭。教師分別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把這三部分標出來,學生對這個字的寫法就一清二楚了。
(四)寫字指導
要想讓學生把字寫好,田字格的運用很重要。我們先要讓學生認識田字格,它分為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和右下格,然后,根據(jù)字的結(jié)構(gòu)不同,在拆分這個字的基礎上,把字裝入相應的格內(nèi)。日積月累,我們就可將偏旁相同的字歸為一類,這一類字學生再次碰到時,自己很輕松地就寫漂亮了。如:把、掃、打、抓、拾、拴等,這些字都帶提手旁,并且寫的時候都要左窄又寬,學生在寫提手旁時不用指導也會寫得很好,提手旁右邊的部分,經(jīng)過自己的分析,也會寫得很漂亮。
運用以上方法進行字形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較濃,使學生有較強的識字能力,且做到了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把字寫好,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成果。
二、課外識字
識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新課程標準對1-2年級學生的識字要求:首先是“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其次是“掌握獨立識字的方法”。生活處處皆漢字,如果學生能利用課堂上學到的識字方法,主動在生活中識字,這樣會大大增加學生的識字量,為學生盡早進行閱讀提供必要的條件。
(一)讓學生有興趣識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很容易受感情因素的左右,因此,要激發(fā)學生在課外主動學習漢字的興趣,使他們樂意學。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呢?我做了以下一些嘗試。
1.給生字冠以生動形象的稱呼。針對小學生年齡特征,將生字形象地稱為“生字朋友”或“生字寶寶”等,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親切感。識字的過程也隨之成為學生交朋友的過程。親切的稱呼會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主動學習生字的興趣就得到了有效的激發(fā)。
2.學生及時反饋識字成果,教師及時評價。識字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在課外的識字情況,多形式地進行鼓勵性評價。例如,每周評出“識字冠軍“等,讓學生在體驗成功的同時,有決心將課外識字進行到底。
(二)定期開展“課外識字大擂臺”
通過張貼、展示學生課外識字成果,來反饋學生課外識字情況,同時讓生字再現(xiàn),從而達到鞏固識字的目的。
(三)充分利用我們的教室
例如,后黑板,每天或每周抄寫一篇詩歌、短文或歌詞,把新字抄寫在另一側(cè),帶學生朗讀并認讀生字,這樣日積月累,學生不僅收獲了生字、培養(yǎng)了朗讀能力,同時也豐富了他們的業(yè)余生活。
通過各種方法,各種途徑識字,使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熟練地掌握所學的生字,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識字學習由枯燥變?yōu)橛腥?。讓他們獨立思考、大膽想象,去想各種各樣的巧妙辦法,這樣,識字教學會變得更容易,既能加深學生對所學漢字的記憶,又能豐富學生課余生活,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 方彥心,王淑萍.淺談小學識字教學[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1,25(3):103-104.
[2] 葉羅妹.興趣先行 方法跟上——淺談小學語文低年段識字教學 [J].新課程(下),2011(6):58.